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145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31.
【目的】探明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早期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为其良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500尾2月龄花鲈的全长(X1)、体长(X2)、体高(X3)、头长(X4)、头高(X5)、躯干长(X6)、吻长(X7)、眼径(X8)、尾柄长(X9)、尾柄高(X10)等10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Y)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发现,体高、全长、眼径、躯干长、吻长、体长等6个性状是影响2月龄花鲈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其中仅体高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为影响体质量的核心变量。决定系数显示,体高对体质量的单独决定系数最大(0.324),全长和体高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87),6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为0.947,表明本研究已将影响2月龄花鲈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全部纳入。经逐步回归分析,拟合得到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Y=-1.468+1.314X3+0.160X1-0.307X8+0.149X6+0.305X7+0.046X2。【结论】除体质量外,还须将体高作为花鲈早期选育的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132.
土壤干燥化是风沙区人工林种子萌发、更新幼苗存活与生长、种子更新的关键限制因子。选取4个种植年限(7、13、19、51 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模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分析重度、中度和轻度干旱对不同年限柠条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各年限柠条种子出苗率,出苗率随干旱程度增加而降低,13 a出苗率均高于其他年限,19 a出苗率次之,51 a最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各年限幼苗株高、叶片数及总生物量均显著下降,13 a与其他年限相比减少量最小;同时,各年限幼苗根冠比均增加。不同年限柠条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随干旱程度增加均呈上升趋势,其中13 a含量最高,为30.19 mg·g^(-1);游离脯氨酸含量也随干旱的加剧呈增加趋势,其中19 a含量最高,为2 683.73μg·g^(-1)。各年限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在干旱胁迫下逐渐升高,在重度胁迫时达到最大,51 a增幅最大。不同年限柠条幼苗叶绿素a、b及叶绿素含量在干旱胁迫下总体呈先降低再升高最后降低的趋势,下降最多的为51 a幼苗叶片。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下,各年限柠条幼苗的生长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13 a和19 a能够通过自身渗透调节物质来减轻伤害,维持正常生理代谢,保障幼苗生长发育,而51 a幼苗渗透调节能力较低,MDA含量最大,使细胞膜损坏严重,导致死亡率显著增加。隶属函数法表明,不同年限柠条幼苗抗旱能力13 a>19 a>7 a>51 a。  相似文献   
133.
“鲆优1号”牙鲆和亲本群体的表型及遗传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牙鲆是我国及大西洋沿岸天然捕捞和养殖的主导品种,对其遗传资源保护及养殖新品种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人工培育的牙鲆养殖新品种"鲆优1号"(ZJ)、其父本韩国牙鲆群体(KS)、母本F0750家系(JX)的18个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利用SSPS程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发现体长/体宽,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眼径/眼间距,侧线鳞和尾鳍条6个性状与父本或母本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做为鉴别"鲆优1号"的标志性表型性状。"鲆优1号"与母本无显著差异(p0.05)性状占50%。与父本无显著性差异(p0.05)性状占33.33%。筛选了24个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KS、JX、ZJ和FJ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总共扩增出143个等位基因。4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大于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ae),平均观测杂合度大于平均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PICa)分析显示:KSJXFJZJ,说明人工选育导致了遗传杂合度的降低。24个微卫星位点在4个牙鲆群体中的遗传偏离指数(D)在-0.759 7到0.188 4之间,在KS、JX、ZJ和FJ群体中分别有10、16、11和17个位点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24个基因位点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在0.076 7~0.258 6之间,平均为0.146 8,表明14.68%的变异来自种群间,85.32%的变异来自种群内。Neis遗传距离显著,KS和FJ遗传距离最近(0.282 5),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753 9);ZJ与JX遗传距离最大(0.420 5),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656 7)。本文研究表明:"鲆优1号"具有明显的表型和遗传特征,与父母本及反交群体比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种内和种群间遗传分化,为"鲆优1号"的种质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4.
采用PCR-RFLP法对379尾凡纳滨对虾α-淀粉酶基因(AMY)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AMY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引物AMY-5与AMY-6扩增片段均具多态性,引物AMY-5扩增产物有CC,CT和TT 3种基因型,AMY-6扩增产物有AA,AB和BB 3种基因型.AMY基因AMY-5引物位点TT基因...  相似文献   
135.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企鹅珍珠贝主要经济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6个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表明各经济性状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效果为软体部重(0.726)〉壳长(0.146)〉壳高(0.107)〉闭壳肌重(0.058)〉壳宽(0.049),壳长、壳高、闭壳肌重和壳宽对...  相似文献   
136.
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夏玉米机收指标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籽粒含水量是影响夏玉米机收的主要指标。研究与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相关的品种农艺性状及不同脱水类型品种产量差异,对于机收品种选育有重要参考意义。为此,于2015年和2016年在河南省鹤壁农业气象试验站,选择24个当前主要种植品种为供试材料,采取统一授粉,连续测定分器官含水量变化及收获期品种农艺性状,进行籽粒脱水相关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籽粒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茎秆、穗轴和苞叶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穗轴直径、雄穗分枝数、百粒重、果穗长、果穗粗、果穗大小、种皮厚度、粒长和籽粒体积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脱水类型品种产量差异显著,成熟期籽粒含水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7.
以“粤糖63/237”为对照品种进行新植,宿根共3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台糖10号”的新植,宿根的蔗茎产量及蔗糖份均高于对照品种,“新台糖10号”是适合遂溪县蔗区种植的早熟,高产,高糖以及宿根性好的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138.
河道疏浚拓宽以及港口新建扩建等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疏浚淤泥,如何处置大量废弃淤泥是工程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固化方法是目前处理疏浚淤泥的常用方法,其目的是将废弃淤泥处理成土工材料加以利用。处理后的淤泥固化土作为工程建设用土必须考虑其工程力学性能。为了研究疏浚淤泥固化土的压缩性状与结构屈服应力,进行了多组不同配比下淤泥固化土的压缩试验。通过室内一维压缩试验,研究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固化土的压缩性状,探讨了固化材料掺量、初始含水率、龄期等对固化土压缩变形特性和结构屈服应力的影响。压缩试验结果表明:与许多天然沉积结构性土及水泥土类似,疏浚淤泥固化土的压缩曲线均存在一个明显的结构屈服点。当上部荷载小于结构屈服应力之前,固化土的压缩性很小; 一旦上部荷载超过结构屈服应力之后,固化土的压缩性急剧增大。分析了淤泥固化土结构屈服应力的影响因素,并将由一维压缩试验得到的结构屈服应力(Py)与由无侧限抗压试验确定的抗压强度(qu)进行了比较,给出了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疏浚淤泥固化土在屈服前后的压缩性状差异很大,这一研究成果对工程应用很有指导意义,当上部荷载较低时,可以充分利用其屈服前的低压缩性,但应确保上部荷载不能超出其结构屈服应力,以避免固化土在缺乏预兆的情况下发生突然破坏。  相似文献   
139.
采用AFLP技术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了青蛤主要生长性状相关分子标记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检测的18个与壳长相关的基因位点,其贡献率在6.46%—18.32%之间,其中E32M51-8、E33M51-38对壳长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18.32%和15.68%。检测的23个与壳宽相关的基因位点,其贡献率在6.75%—20.93%之间,其中E32M51-8、E33M48-19对壳宽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20.93%和17.34%。检测的22个与壳高相关的基因位点,其贡献率在6.54%—15.91%之间,其中E32M51-17对壳高的贡献率最高,为15.91%。检测的8个与活体重相关的基因位点,其贡献率在6.65%—17.83%之间,其中E33M48-10对活体重的贡献率最高,为17.83%。以上结果说明青蛤生长性状的遗传基础复杂,通过筛选与其相关显著的分子标记,在育种中开展分子标记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0.
刺网选择性对鱼类表型性状的选择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刺网选择性对鱼类表型性状的影响入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一个具有一定体长特征的鱼类种群,利用具有多项选择参数(曲线标准差σ,最适体长l0,选择性因素R0)的刺网曲线对其进行长期捕捞作用,并在去除捕捞的情况下探讨这种影响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刺网捕捞作业长期作用于鱼类种群,会对种群体长组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开发率(E)越大,效果越明显。当刺网最适捕捞体长与初始种群优势体长重合时(l0=15),造成种群体长分布峰值的分化;如果l0>15,则导致种群体长组成向小型化方向偏移;反之则会造成种群体长组成向大型化方向偏移;而且这种影响可能伴随遗传因素,具有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