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580篇
  国内免费   700篇
测绘学   248篇
大气科学   231篇
地球物理   199篇
地质学   1485篇
海洋学   501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目的:观察简便氧气疗法联合紫草纱条在直肠癌术后患者因造瘘袋所致压力性溃疡的护理效果。方法:将58 例因直肠癌术后造瘘袋致局部压力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局部采用一次性氧气管接通氧气后输送至局部创面,外敷紫草纱条换药;对照组28例采用水胶体敷贴换药治疗,比较2组创面愈合时间、更换造瘘袋次数以及创面治疗平均费用。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更换造瘘袋次数以及创面治疗平均费用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简便氧气疗法联合紫草纱条能够有效促进造瘘袋所致压力性溃疡创面的愈合,对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护理工作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2.
93.
94.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维体成形术(PVP)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2组均行PVP术,术后均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桃红四物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采用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治疗前后的功能障碍情况及优良率。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5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VCF患者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可明显减轻疼痛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5.
讨论了如何在"数字濮阳"地理空间框架基础上构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系统,实现土地利用状态的动态监测、违规用地查处等功能,帮助解决土地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96.
在乌拉特后旗—达茂旗—四子王旗一带的内蒙古中部地区分布着超基性-酸性连续岩浆系列,开展其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可为内蒙古中部地区与超基性-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矿成矿规律研究提供基础地质资料,还可以推断岩浆侵位时期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本文以达茂旗黄花滩铜镍矿区出露的辉长岩为研究对象,采用LA-ICP-MS仪器对无裂隙、高透明度、阴极发光均匀、环带清晰的锆石进行U-Pb定年,获得岩体加权平均年龄为262.4±1.1 Ma,并利用XRF和ICP-MS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黄花滩辉长岩具有后碰撞拉伸环境下的岩浆特征。综合前人相关研究认为,内蒙古中部地区于中二叠世晚期(255~275 Ma)已经进入后碰撞构造阶段,而古亚洲洋在该区域的闭合应发生在晚二叠世前(~285 Ma),此结论丰富了古亚洲洋闭合时间上限及中晚二叠世期间内蒙古中部地区构造背景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97.
颜娇珑  张武  单云鹏  柳丹 《高原气象》2016,(4):1073-1086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CALIOP/CALIPSO卫星遥感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西北东部霾的多年变化以及霾事件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并以2013年3月和11月发生在西北东部的霾天气为例分析了霾发生时大气气溶胶粒子的形状及大小的垂直分布特征、对应的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北东部霾日出现频率由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逐渐减小,但21世纪起又明显增加;霾事件主要发生在11、12和1月。霾发生时,在对流层内霾影响最严重的区域在距地面2~4 km范围,垂直方向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的范围集中于0.8×10-3~2.5×10-3km-1·sr-1,且随高度增加而增大;气溶胶的体积退偏比大部分20%,气溶胶较为规则,不规则的多分布在地表向上4 km以下,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溶胶不规则性减弱。色比数值大部分0.8,8~12 km气层中主要是色比为0.0~0.4的粒子。当高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地面为均压场,近地面出现逆温层时易产生霾。  相似文献   
98.
江苏盐城地区一次持续雾-霾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2013年12月上旬江苏盐城地区出现了一次历史罕见的持续重度雾-霾天气,利用盐城市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1°×1°)及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污染物浓度资料等,对此次过程的环流背景、气象要素、大气层结特征以及动力条件、污染情况等进行了综合性分析。结果发现:12月上旬中高层冷空气势力弱,以纬向环流为主;低层弱的水平风场为雾-霾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稳定的层结特征,近地面高强度的贴地逆温和持续较低的混合层高度是此次雾-霾天气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因素;边界层内弱正散度及负涡度是此次雾-霾天气得以维持发展的动力因子;通过后向轨迹分型和火点监测资料分析发现: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在此次重污染天气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最后,文中建立了能见度和PM_(2.5)浓度、相对湿度的非线性回归方程,对能见度的预报效果较好,为实际业务应用中雾-霾的预报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
本研究基于单质点拉格朗日集成轨迹模型(HYSPLIT),对珠三角地区2012全年每三小时的后向轨迹进行了模拟。模拟采用了两套初始气象场来驱动HYSPLIT模型,其一为水平分辨率为0.5度的全球同化系统(GDAS)输出场,其二为水平分辨率为27公里的气象研究与预报模型(WRF)的输出场。结果显示,当用于驱动HYSPLIT来模拟后向轨迹时,GDAS数据的可靠性依赖于季节和天气条件。GDAS和WRF输出场得到的HYSPLIT后向轨迹的方向差异在冬季和春季珠三角盛行偏北及东北风场时为最大,而在秋季珠三角处在稳定系统控制下时为最小。大多数WRF输出场得到的后向轨迹的传输高度比GDAS得到的后向轨迹要高,这是由于更高的分辨率使得WRF输出场的边界层垂直运动更明显。在五种天气条件下,不同分辨率初始气象场得到的后向轨迹差别最大,分别为大陆高压,槽脊系统,鞍型场,热带气旋以及冷锋。案例分析的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情况下,GDAS和WRF输出场得到的后向轨迹因传输高度不同导致了轨迹方向的差别,因此在模拟HYSPLIT后向轨迹时,初始气象场在垂直方向上的细节是一个尤为关键的要素。  相似文献   
100.
利用NASA行星数据系统提供Apollo计划登月点采样线路影像数据,通过与嫦娥二号CCD数据、印度M~3数据空间校正获得采样路线坐标。开展嫦娥二号CCD数据与印度M~3数据MAP(后验概率)融合并选择Apollo 15、Apollo 16-62231的LSCC测得的标准岩石双向反射率光谱与M~3、嫦娥二号进行交叉定标。本文采用月球岩石光谱谱型全特征分析方法,选取涵盖Apollo计划登月获取的36个基站主要岩性87种、285件岩石样品,利用校正后的M~3数据分析月球典型岩石各阶吸收反射特征,建立月球典型岩石标准遥感影像光谱库,此后应用Apollo 623个岩石样品进行对比得到很好结果,同时完成Apollo 16登月点周围领域岩性分布图,并讨论了研究区的岩石成因,Apollo 16区域形成于高地大撞击,在早期的研究中已经被用于划分月球年代,本文方法对于月球岩石类别研究与理解月球的岩浆演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