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580篇
  国内免费   700篇
测绘学   248篇
大气科学   231篇
地球物理   199篇
地质学   1485篇
海洋学   501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利用1961—2008年NCEP逐日、逐月再分析资料和全国和华南各省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得到华南后汛期持续性暴雨74例,其中热带气旋 (TC) 引起的持续性暴雨 (TCR) 有54例,季风引起的持续性暴雨 (MSR) 有20例。TCR主要发生在8月,占TCR总数的52%,MSR主要发生在7月,占MSR总数的70%。两类持续性暴雨的出现次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自1980年代以来发生的次数明显增加。通过对比分析得到,MSR主要由前期和同期热带中东太平洋异常海温持续偏暖所致,其一方面加强了南海夏季风环流、水汽辐合异常增强;另一方面增强了菲律宾海的对流,使得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大气环流激发出“-、+、-”的EAP遥相关型波列分布,为7月持续性暴雨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相比之下,TCR主要由于8月局地海温-黑潮区海温异常偏冷致使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偏北所致。此外,叠加在这种尺度背景下,导致MSR和TCR发生的关键是10~20天季节内振荡导致系统由东南向西北传播。   相似文献   
992.
热带气旋对香港地区臭氧污染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1998—2008年所有西北太平洋海域生成的264个热带气旋资料、香港地区11个环境监测站点的地面臭氧(O3)小时浓度数据,研究热带气旋对香港地区臭氧污染的影响。分析表明当西北太平洋有热带气旋活动时,香港地区地面O3浓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大,且半数以上造成香港地区O3高污染;热带气旋对香港地区O3污染的影响程度与气旋强度相关,且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运用SPSS软件进行轨迹聚类分析,将热带气旋分为四种类型,并对香港地区O3污染影响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西行或转向登陆型和近大陆转向不登陆型是最易引起香港地区O3高污染的两类热带气旋,二者平均影响程度大体相当;热带气旋中心位于台湾岛东北部洋面及巴士海峡附近时,香港地区O3浓度最易出现极大值。物理量场和对气团后向轨迹的条件概率场分析表明,热带气旋期间偏北到东北气流的水平输送以及下沉气流的局地积聚作用造成香港地区O3地面浓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卫星高度计风速资料研究海面粗糙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海面粗糙度对于海洋工程和海洋军事都非常重要,但对海面粗糙度的现场观测资料非常少,这大大制约了我们对海面粗糙度的认识。本文利用TOPEX高度计风速资料,实现了对海面粗糙度的反演。利用1993年和1998年两年的资料,文中对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面粗糙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4.
结合后验概率对分类的影响和全极化SAR数据特点,提出了一种全极化SAR数据分类方法。首先将全极化SAR数据的协方差矩阵转换为9个服从正态分布的强度量;然后通过迭代分类计算类别出现的概率,对9个强度量进行基于最大后验概率的分类。以黑龙江省逊克县境内的一景ALOS PALSAR全极化数据为例,用该方法进行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81.34%和0.84,优于传统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举措,从楼盖要满足平面内刚性的要求,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不加后浇面层的新型预制楼盖的中间钢板剪力墙边榀钢框架三层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并对采用新型预制板和新型连接的装配整体楼盖的面内变形、传递水平地震作用力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型预制板和新型连接的不加后浇面层楼盖的刚性可以保证结构的空间整体性和水平力的有效传递,在高烈度地区可以考虑用不加后浇面层的装配整体式楼盖代替现浇楼盖.  相似文献   
996.
The Zipingpu Concrete Faced Rockfill Dam (CFRD) was subjected to significant local damage in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It is the first rockfill dam of more than one hundred meters high to encounter a strong earthquake anywhere in the world.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smoothing method, the residual strains at a typical cross-section and a downstream slope of the dam were obtained by processing the dam monitored displacement data. The position of and reason for the dam settl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rockfill dilatancy in the earthquake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ection residual stra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ettlement ratio on the dam body approximately occurs at 2/3 of the dam height; dilatancy occurs from the dam crest to 25–30 m in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slope; the immediate cause of the face slabs horizontal construction joint dislocation is excessive residual shear strain. Meanwhile, the position of and reason for the dam fissure in the earthquake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am slope residual strain.  相似文献   
997.
利用TOPEX/Poseidon卫星连续12年(1993年1月~2004年12月)对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观测的GDR-M(Merged Geophysical Data Record)数据集,提取Ku波段和C波段的后向散射系数,经平滑、内插处理之后,得到5′×5′的网格数据及其时间序列.对后向散射系数在中国典型地表类型(如湿地、沙漠、山地和农业基地等)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利用快速Fourier变换(FFT)探测后向散射系数时间序列的周期变化,发现周期以周年为主,部分地区还有半年周期变化.利用最小二乘方法得到周年周期和半年周期的振幅等周期项信息,结果显示周年振幅明显大于半年振幅.分析了后向散射系数时间序列异常与我国环境和气候变化以及严重灾害(如洪水、干旱)的关系.利用SRTM导出的坡度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以确定地势对后向散射系数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Ku波段和C波段后向散射系数皆与坡度呈负相关,辽宁和吉林地区的相关性最强为0.56,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的相关性最弱为0.11,其他地区多为(0.3~0.5)之间,表明地势起伏而引起的坡度对后向散射系数有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全球化视角下的宗教地理学研究变革与转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回顾并分析了近10年的宗教地理研究成果,主要梳理了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①宗教活动选址、感官地理、人口构成与宗教地理分析尺度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绩和相对不足;②后世俗主义宗教地理研究的崛起;③在当前的4大全球性变化(城市化和社会不公、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快速流动)中,宗教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提要:距我国中山站以南约400 km的格罗夫山是普里兹造山带向南极内陆的延伸部分,其基底地体由约在920?910 Ma期间侵入的镁铁质-长英质火成岩和少量中元古代的沉积岩构成,这些岩石仅在泛非期(约570?500 Ma)经历了单相变质-构造旋回,因此是一个典型的泛非期变质地体。泛非期高峰变质作用并不象前人所认为的那样仅为中低压麻粒岩相,而是高达770?840?C、1.18?1.40 GPa,并在随后经历了近等温减压(约0.6 GPa)的P-T演化过程。大规模的A型紫苏花岗岩和花岗岩在同造山-后造山阶段侵位,并造成了麻粒岩地体近等压降温的P-T轨迹。这些花岗质岩石是由长期富集地幔的底侵物质(碱性玄武质岩石)经部分溶融而形成的。结合相邻地质体的研究资料,我们认为普里兹造山带可能发育在太古宙-格林维尔期基底地体之上,这些基底地体可能与新元古代(?)盖层卷入到了统一的泛非期造山作用过程。在泛非期造山作用过程中,地壳曾被增厚约达40?50 km,而后又经历了厚约20 km的地壳伸展垮塌和剥蚀。所以,普里兹造山带应代表东冈瓦纳陆块内部由板块缝合作用所形成的一条泛非期碰撞造山带。  相似文献   
1000.
内蒙古二连浩特北巴日钦音哈达中三叠世花岗闪长岩SiO2:65.33-71.25%,Al2O3:14.30-15.01%,具高硅、高铝、富钠,贫铁、镁、锰的特点,属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成因类型为S型。稀土总体偏低,∑Ce/∑Y=1.04-2.78,(La/Sm)N=2.65-2.91,(Gd/Yb)N=0.49-1.03,LREE分馏程度中等,HREE分馏程度较弱,Eu具弱负异常。在Rb-Y+Ta图解中落入火山弧花岗岩区,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