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9篇
  免费   575篇
  国内免费   584篇
测绘学   240篇
大气科学   130篇
地球物理   237篇
地质学   1904篇
海洋学   371篇
天文学   121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从挤压到伸展造山机制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古生代早期,北祁连造山带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作用,形成加里东期的俯冲-增生杂岩、高压变质岩,并使造山带岩石圈地壳加厚缩短。志留纪末期,加厚的造山带岩石圈由于垮塌作用及根部的拆沉作用,使造山带从挤压造山机制转换为伸展造山机制,并进入后造山伸展作用阶段,增厚的岩石圈开始减薄,发生不同层次的伸展作用,同时伴随花岗岩及An∈变质岩的穹隆以及泥盆纪磨拉石盆地上叠盆地(C-T)的形成。石炭纪末,北祁连造山带岩石圈地壳已基本减薄到正常厚度。而现今的北祁连造山带的缩短和抬升则为喜马拉雅期再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2.
黄思静 《地质学报》1997,71(1):45-53
未经蚀变的海相碳酸盐岩的碳,锶同位素组成代表了原始海水的同位素组成,在确定样品末经显著蚀变的基础上,本文测定了上扬子地区晚古生代7条剖面238个海相碳酸盐岩样品的碳、锶同位素组成,分布了它们的测试结果和演化曲线,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可利用的基础参照数据。  相似文献   
83.
地震应力触发数值模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初步建立了西南地区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有限元模型,并针对川滇地区,重点建立了包括上地壳、下地壳、上地幔等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讨论了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对整个西南地区的应力调整情况。结果表明:前一地震对后续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因此,强震活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对判定未来强震危险区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刘伯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6):36-37,60
开滦矿区煤系地层上覆由于防水煤柱留设过大,造成了大量的煤炭储量呆滞。为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确保安全生产,开滦林南仓矿在西二采区进行了工作面采后的导高观测试验研究,测量导水裂隙带岩层的漏失情况,为提高开采上限提供了地质依据,防水煤柱由原来的65m缩小到53m,成功地在1221上工作面进行了试验开采。  相似文献   
85.
措勤区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新建上二叠统敌布错组,发现其中含有Noeggerthiop-Pterophyllum混生植物群,并确定该组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冈底斯岩浆弧中新发现第四纪全新世火山岩,获取一批同位素定年资料,进一步丰富了冈底斯岩浆演化的时空格架。  相似文献   
86.
选用1992~2001年辽阳市中心医院上呼吸道疾病发病资料 ,结合气象因子分析了近10a当地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病人数与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在对二者进行单相关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可在上呼吸道疾病的预报中应用。  相似文献   
87.
介绍并讨论了现代地震学时期发生的最大大陆板内地震的1000多次余震的空间分布。其数据是由8台便携式数字测震仪组成的台网在主震后17天开始用3周时间记录的。我们已计算了高质量的单一事件位置,所基于的是由这个地区震级为2-5 的地震确定的一维速度模型。余震定位揭示出活动集中在一个近东走向的向南倾斜的面上,呈梯形分布。活动带沿走向逐渐变短,从深度约为5 km的浅部长度约为45 km到 35 km的深度不足25 km。整个破裂区面积约为1300 km2。我们估计主震的静态应力降为16±2 MPa。余震扩展到几乎整个地壳,集中在10 km深的上地壳,和约26 km 深的下地克。断层破裂没有在地表出露,也不知道它在2001地震前是否是活断层。余震数据与布季主震一致,主震是由夭折裂谷的拉张作用形成的断层在收缩过程中的重新激活引起的。  相似文献   
88.
利用距离为118°-140°的PKIKP和PKiKP波形检验了地球内核最上部 100 km的结构。在赤道地带发现的内核最上部低速层的证据主要位于西经20°至东经 140°。在纬度方向,从南纬35°印度洋下面至北纬60°亚洲的下面可以监测到这一异常。用波形模拟方法可以推断该低速层的最大厚度为40 km,此时波速突变约3%。我们认为,该层可能为新近固结的地核区域,在该区域同时存在活跃的外核成分对流和内核新晶体增长。  相似文献   
89.
唐都长安外郭城东南隅,有一个曲江风景区.是当时著名的公共园林,它记载了唐代都城的繁华,成为开元盛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0.
在中下扬子地区地壳区域性滑动层位岩石物性力学参数研究的基础上,对上扬子地区地壳的相应岩层进行了系统的定量测试。其滑动层位各种参量在塑性、韧性和粘性上所表现出特征的规律,在我国南方型数字地层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比性。同时,也揭示了地壳的构造分层性,并可作为上扬子板块浅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的重要依据和建库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