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95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北部湾沿海采捕的日本鬼鱼由 ( Inimicus japonicus)亲鱼 ,经暂养后进行催产 ,雌鱼每千克体重注射 L RH-A3 1 0μg DOM 5mg或 HCG 60 0~ 80 0 IU LRH-A3 3 0~ 4 0μg;雄鱼注射同样药物 ,剂量减半。共采卵 1 0 9万粒 ,平均受精率 89.0 % ,平均孵化率 90 .0 % ,共培育出体长 1 .8~ 2 .3 cm的幼鱼 2 6.8万尾 ,平均成活率 3 0 .7%。  相似文献   
62.
远海梭子蟹幼体饵料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选用轮虫、轮虫+卤虫、轮虫+卤虫+扁藻、卤虫、扁藻为饵料,将刚孵化的远海梭子蟹/蚤状幼体培育至幼蟹第二期。结果发现:轮虫+卤虫+扁藻的效果最好,幼蟹第二期的成活率为15%,轮虫+菌虫的成海率为11%,卤虫的成活率为10%。而轮虫组仅能培育与蚤状幼体第三期,没有蚤状幼体第四期幼体出现;扁藻最差,仅能培育至蚤状幼体第一期,没有蚤状幼体第二期个体出现。同时发现,轮虫+卤虫组与卤虫组培育时间均比轮虫卤虫+扁藻组长;各期幼体的阶段成活率比较而言,蚤状幼体第一期最高,而蚤状幼体第五期最低。  相似文献   
63.
采用室内水泥池及活饵培育配套技术进行尖吻鲈苗种阶段工厂化育苗。投放刚孵化出膜的仔鱼160万尾,经室内池8d的培育,成活率为90%;经13d的培育其规格超过1cm,成活率为56.9%;经24d的培育平均规格达2cm左右,平均成活率为50%,共育出80万尾。苗种生长快,体质健壮,成活率高。关键技术是:基础设施配套;采用不同活饵,做到适口、及时转化、足量;定期过筛分级培育;水质控制良好;注意防病。2cm以上鱼种阶段采用多种方式培育,经15~20d的饲养,规格达3~4cm,平均成活率为65%~75%。  相似文献   
64.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龙眼短枝扦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种生长素对龙眼插条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龙眼插条不定根由愈伤组织分化而成,IBA 能促进插条的愈伤组织发生,2.4-D 对插条叶片的保持效果最好,龙眼扦插的难点在于生根过程的后期阶段  相似文献   
65.
66.
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Reeve)俗称象鼻螺,隶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纲(Heterodon-ta)、帘蛤目(Veneroida)、蛤蜊总科(Mactracea)、蛤蜊科(Mactridae)、獭蛤属(Lutraria),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海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的部分沙或沙泥底质的海区。施氏獭蛤足部和水管非常发达,肉质鲜美,经济价值较高。其生长速度较快,一龄贝平均壳长可以达到6 cm以上,养殖1.5 a即可达到理想的商品规格,适于人工养殖。李琼珍等对大獭蛤的胚胎、幼虫及稚贝发育及盐度对大獭蛤胚胎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3,4],蔡英亚…  相似文献   
67.
对马氏珠母贝激光育苗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激光能加强精子活力,提高精液品质;影响卵子的通透性;抑制水中的细菌生长,使受精卵发育成健壮的胚胎、幼虫、幼苗。  相似文献   
68.
69.
70.
本文提示了大连率湾牡蛎人工育苗中的几个重要技术参数的最适水平。其适宜孵化温度为20-23℃,孵化密度为50-75eggs/ml,幼虫培育密度为4-8ind/ml,幼虫以小球藻和湛江叉鞭金藻混合喂养的生长情况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