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53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应用位错理论和摩擦磨损原理对积屑瘤和鳞刺的形成机理进行探讨,并对它们的消长规律作了理论上的解释。认为积屑瘤和鳞刺的形成及其变化与材料的强度-温度特性和位错行为有关,揭示了积屑瘤受前刀面摩擦挤压作用和切削温度影响的本质,确立了鳞刺形成的四个阶段(空洞形成、裂纹形成、裂纹扩展、拉裂)及其机理,强调了后刀面摩擦挤压作用对鳞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贺跃  徐备  张立杨  张焱杰 《岩石学报》2018,34(10):3071-3082
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研究地壳生长与古亚洲洋演化的热点区域。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中段,区内分布的上泥盆统色日巴彦敖包组磨拉石建造是古亚洲洋闭合的重要证据之一,前人对其岩石组合、地层层序与沉积环境进行了报道,并指出其属于晚泥盆世的前陆盆地,但未就前陆盆地的属性、分类及其与造山带的空间关系展开详细研究。因此,本研究选择该区东北部的昌特敖包剖面,利用野外实测、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沉积相分析等方法查明该碎屑沉积的地层层序、形成时代与物质来源,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了兴蒙造山带北造山带二级构造单元的划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昌特敖包剖面碎屑沉积属上泥盆统色日巴彦敖包组,而非前人认为的二叠纪大石寨组地层,其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南部的宝力道岛弧与北部兴安-爱力格庙地块。沉积环境分析表明昌特敖包剖面色日巴彦敖包组主要为冲积扇相沉积,上部过渡到干旱气候火山活动背景下的滨浅海相沉积。综合昌特敖包剖面的沉积、年代、物源及大地构造位置特征,可以推断其代表晚泥盆世造山带的弧背前陆盆地。由此,苏尼特左旗地区北造山带的构造单元在前人划定的前陆变形带、混杂带、周缘前陆盆地、岛弧岩浆岩、同碰撞花岗岩以北,还存在弧背前陆盆地。本研究结果为恢复中亚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关键沉积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3.
霍尔果斯背斜受山前构造的影响,存在地质情况复杂、倾角大、多套压力体系并存以及泥岩含量高等问题,在钻进过程中复杂事故频发,严重制约了该地区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通过对完钻井的测井资料、地破实验数据、钻井复杂等资料的分析,确定必封点位置,形成适合霍尔果斯背斜深探井的四开井身结构,并针对安集海河组复杂事故率高的情况,采用高密度油基钻井液抑制泥岩水化,从而实现安全钻进。优化后的井身结构在霍尔果斯背斜深探井H11井进行了应用,首次实现了在安集海河组、紫泥泉子组两套压力系统下进行套打,历时5.5 d钻穿“死亡之海”安集海河组,未出现井漏现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优化后的井身结构在H11井的成功应用,不仅为该地区深探井的井身结构设计提供依据,也为该地区后续常规井的四开转三开井身结构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4.
保山地块是滇西特提斯多岛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滇-缅-马-泰微大陆的北端。出露于保山地块西部的蚌东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8.3±1.7Ma,记录了特提斯洋关闭后的弧-陆碰撞过程。该岩体以正长花岗岩为主,岩石具有高硅、富碱、低镁、低钙、富铬、富镍的特点;在B-A图解上显示了堇青石过铝花岗岩的演化特征;总体上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强场元素的特点,可划归后碰撞-后造山花岗岩。但是,该岩体远离昌宁-孟连主特提斯弧-陆碰撞带,可能是主造山过程晚期,滇-缅-马-泰微大陆内部各微小陆块相互作用导致地幔岩石圈发生拆沉作用的产物,或是昌宁-孟连洋盆闭合过程中俯冲板块的拖拽在后缘的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5.
江西岩背锡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岩背锡矿床位于武夷山南段江西会昌县境内,是一个大型独立斑岩锡矿床.矿床产于花岗斑岩和流纹斑岩的接触带内,矿体以富含原生黄玉为特征.矿石构造以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脉状为主.矿石矿物主要有锡石、黄铁矿、黄铜矿和辉钼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黄玉、萤石、绿泥石、绢云母等.对岩背锡矿各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主要为富液相气液两相包裹体,其次为富气相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和含石盐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成矿前期和成矿后期以富液相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分别为228 ~ 433℃、147 ~ 195℃,w(NaCleq)分别为4.34%~17.26%、1.91%~6.3%.成矿期4类包裹体均发育,以富液相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为180~349℃,w(NaCleq)为3.87%~15.47%.激光拉曼分析显示,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主要是H2O、CO2、SO2、HCl和HF.已有的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晚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矿床的初始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低温度、低盐度大气水的混入,导致流体温度、盐度降低和锡石的沉淀.  相似文献   
106.
三维三层背风波的理论和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增亮  张铭  张瑰 《大气科学》2007,31(3):547-552
建立了一个三维三层背风波的理论模型,求出当Scorer参数满足中间层大,上、下两层小的情况下,三维三层背风波的理论波长和扰动分布。利用该理论模型对一个实际的背风波个例进行了计算,得到的理论波长与实际波长十分接近。理论结果还表明波动的最大扰动振幅在中层附近。利用ARPS(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 模式对此个例模拟的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波长、锲角及波动位相的分布都与理论模型的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CT扫描图像联合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技术在评判小肠袢聚集对预测腹膜假黏液瘤(PMP)患者小肠系膜挛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黏液瘤科17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膜假黏液瘤的患者,其中31例术中证实存在小肠系膜挛缩,148例无小肠系膜挛缩,通过CT轴位、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技术分别进行小肠袢聚集的判定,并进一步预测小肠系膜挛缩的诊断效能,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ROC曲线及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P<0.05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果: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小肠袢聚集的检出率:VR>冠状位>轴位>矢状位,对系膜挛缩诊断效能的预测:VR>冠状位>轴位>矢状位。采用ROC曲线分析小肠袢聚集对预测小肠系膜挛缩的诊断效能:轴位敏感性58.8%、特异度79.6%、阳性预测值46.5%、阴性预测值86.5%;冠状位敏感性55.9%、特异度89.6%、阳性预测值61.4%、阴性预测值87.1%;矢状位敏感性50.0%、特异度72.6%、阳性预测值35.4%、阴性预测值82.8%;VR敏感性76.5%、特异度78.8%、阳性预测值52%、阴性预测值91.8%。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通过轴位、冠状位、矢状位、VR对小肠袢聚集的判定与预测小肠系膜挛缩的结果有较高相关性。结论:单一轴位CT图像对于小肠袢聚集的评价效能有限,结合冠状位和VR,有助于提高小肠袢聚集评价的准确性;小肠袢聚集对于预测小肠系膜挛缩的结果有较高相关性;单纯利用小肠袢聚集判定小肠系膜挛缩,敏感度及特异度有限,需要进一步结合其他研究提高术前小肠系膜挛缩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CT腹膜癌指数(CT-PCI)对腹膜假黏液瘤(PMP)可切除性的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航天中心医院黏液瘤科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MP患者的术前及术后CT图像,进行CT-PCI评分,并对术前及术后的CT-PCI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CT-PCI评估手术可切除性。结果:术前CT-PCI分数较高的区域集中在0~8区,以0区为著,9~12区评分较低;术后变化最显著的区域为0区,其次是7、6和8区,9区变化最小。结论:CT-PCI可在术前明确PMP患者腹腔内肿瘤的分布及大小情况,为临床医生在术前对减瘤手术的范围提供影像学支持,可为PMP患者的减瘤程度提供初步预判,也可为PMP其他相关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新疆天文台研制的1.3em双极化制冷接收机的安装及观测需求,设计了其背架调整系统。首先,通过力学分析选择合适的滚珠丝杠及驱动电机;其次,通过对电机进行测试,研制电机驱动模块,以满足安装要求;最后,编写电机驱动控制软件,实现终端对接收机馈源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内胆汁瘤的CT与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肝内胆汁瘤的影像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有CT检查资料,2例病程中行MRI检查。全部病例伴肝实质挫裂伤,外伤后短期内CT或MRI检查提示肝内大片状低密度或长T1长T2信号影,随访中很快出现水样密度或信号影。其中囊状单发7例,多发3例。多发者沿胆管树呈囊袋状排列。除7例随访中渐小外,其余3例均经手术或超声或CT引导下引流治愈,其内容物均为胆汁成分。结论:认识外伤性肝内胆汁瘤CT与MRI表现特征对于诊断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