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8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622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868篇
地球物理   615篇
地质学   637篇
海洋学   385篇
天文学   100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17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振幅处理技术在探地雷达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作者在文中简述了在自激自收(10天线距)的探地雷达资料处理中,振幅处理(振幅恢复、道内振幅平衡)和道间振幅均衡的方法原理。在实现编程后,应用于实际资料处理,用以增强雷达的深部弱信号,平衡道内的振幅能量和滤除干扰噪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2.
能量与水分循环——气候研究的热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雁 《气象》2001,27(9):9-12
主要介绍了能量与水分循环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并介绍了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开展的一系列大型科学试验计划。这些计划都是以开展大尺度水循环过程、陆面水循环过程、云与降水过程的观测试验为生长点,以分析、了解、模拟大气-陆地-海表的水分和热量交换及循环为研究基础,旨在进一步弄清气候变暖的物理成因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弄清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旱涝形成机理;建立相应的气候模式,提出新的预报方法,从而实现较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和大尺度灾害性天气,合理调配水资源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3.
164.
165.
海洋风暴形成的一种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从观测统计学、瞬变涡动能量学和 MM5中尺度数值模拟角度 ,研究了海洋风暴 (爆发性气旋 )形成的气候特征及其可能的动力学机制 ,揭示了一幅爆发性发展的物理图像。结果表明 ,在冷季大气特别是日本以东洋面上大气特有的热力气候背景下 ,通过同海洋风暴过程相联系的涡动热通量 vθ的向极地输送 (- vθ· θm>0 ) ,将季节尺度的时间平均有效位能向瞬变涡旋时间尺度的涡动有效位能转换 ,是海洋风暴形成的主要动力机制。在该过程中转换来的具有最大贡献的涡动有效位能 ,连同具有次大贡献的积云加热制造的涡动有效位能(q3 )一起 ,通过暖异常区 (α >0 )暖湿空气上升运动 (-ω >0 )的斜压转换 (-ωα) ,促使涡动动能增长。同时 ,补充的涡动有效位能又加强了暖异常区的暖湿空气上升运动 ,进而产生积云对流活动及其潜热释放的正反馈过程 ,最终导致涡动动能急剧增长和海洋风暴的形成。海-气潜热输送的作用是在风暴形成初期提供后来积云尺度对流活动及潜热释放的水汽潜力。研究还表明 ,海洋风暴主要发生在冷季月份 1 3 0°E以东的中高纬洋面上 ,这种对特定季节和特定海域的依赖性是大气和海洋气候背景的动力 /热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6.
本文通过对洛阳机场2001年2月22日傍晚发生的一次早春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讨论了导致该过程的有利环流形势、与能量场的配置关系以及温湿因素,对洛阳地区的早春雷暴预报线索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7.
中国夏季主雨带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夏季主雨带的形成,是从上一年夏季开始的,共经历3个阶段,(1)上一年5-9月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孕育期,(2)10-3月西风急流发展期,(3)西风急流为西太平副热带高压替代期(本年5-9月)-主雨带形成,在3个阶段中,北半球大气加热场上制约西风急流变化的最活跃的因子,是高,中纬地区由流状低云和冰雪盖交替进行的冷却大气过程。  相似文献   
168.
指出了某些大气熵变化的计算错误,并且给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9.
论证“熵气象学”就是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动力气象,是不足是统计出来的规律,所以它是气象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0.
Rundle模式地震滞后环和突变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详细研究了地震活动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活动呈现双稳态及尖拐突变现象,主要表现是:发生在应力临界值区间[-pc,pc]内的滞后现象和发生在临界值pc和-pc处的突变现象,前对应系统变能积累过程,后(即强震过程)地该系统能量的主要耗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