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56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冬病夏治对吴地人群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寒湿痹型KOA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并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表(WOMAC)评分的变化。结果:2组WOMAC各项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冬病夏治对吴地人群风寒湿痹型膝KOA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联合子午流注穴位贴敷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OA患者120例分为3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1组予子午流注择时普通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联合子午流注穴位贴敷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3组患者综合疗效、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表(WOMAC)评分及膝关节功能影响指数(Lequesne MG)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2组为92.5%(37/40),观察1组为87.5%(35/40),对照组为77.5%(31/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VAS评分、Lequesne MG评分、WOMAC评分均优于观察1组、对照组(P<0.05);3组VAS评分、Lequesne MG评分、WOMAC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联合子午流注穴位贴敷可以有效缓解KOA疼痛症状,对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度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3.
目的:系统评价伏九天灸与非伏九天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时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全面收集数据库中关于天灸与普通穴位贴敷治疗AR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18年9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Rev Man 5.3.0软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文献8篇,涉及795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伏九天灸治疗AR的总有效率与非伏九天灸穴位贴敷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9,95%CI(0.82,3.09),P=0.17];血清IgE水平的改善方面二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MD=20.80,95% CI(-10.58,52.18)]。结论:天灸疗法与日常穴位贴敷对于AR的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故日常开展穴位贴敷治疗也能很好地治疗AR,为AR的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肺癌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肺癌伴胸水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贴敷治疗,B组单用中药贴敷治疗,C组采用常规胸腔用药治疗,即胸水抽吸完成后灌注白介素-2。观察3组胸水疗效,呼吸困难、咳嗽及胸痛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53.3%,B组为40.0%,C组为20.0%,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肺癌胸水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痰浊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痰浊阻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7%,对照组为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痰浊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6.
本文首次报道重庆北碚老龙洞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全脐螺科的微型腹足类动物群。全脐螺科个体微小, 多为盘形、圆锥形, 具明显的脐, 方解石质的壳壁。区分出研究层内的两类全脐螺, 一类是碗形, 脐宽而大, 脐部深凹; 壳壁厚度变化很大, 螺环可能上有棱、角或瘤等装饰。另一类是胎壳呈平旋状, 呈开放式旋绕; 壳壁厚度均匀, 未见装饰特征显示。全脐螺类为优势分子的群落在二叠纪末大绝灭事件后盛极一时, 如此异常现象可能与浅海区在缺氧之后暂时改善为有氧环境有关, 此后随着早三叠世腹足类的全面复苏, 它们只能退居为极次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蜡疗联合中药脐敷干预腰椎开放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腰椎开放手术后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的7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观察组剔除4 例,对照组剔除2例。对照组(33例)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蜡疗联合大承气汤脐敷干预。2组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综合疗效,胃肠道症状定量表(GSPS)评分,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清胃泌素含量,心率变异性指标[极低颤动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4h R-R间期标准差(SDNN)、24h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NN50除以总的NN间期个数(PNN50)]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77%(30/31),对照组为78.79%(2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GSP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血浆胃泌素水平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肛门恢复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或P<0.01);干预后2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观察组HF、RMSSD、PNN50,对照组HF、PNN50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干预后观察组HF、RMSSD、PNN50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期间观察组有2 例皮肤药物过敏,1 例腹泻。结论:蜡疗联合中药脐敷干预腰椎开放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抑制肠道炎性渗出,减轻肠道水肿,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联合盐包热熨预防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致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 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60 例。对照1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照2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予中药敷脐干预,观察组在对照2组基础上予盐包热熨干预。观察3组患儿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情况、胃肠道反应的有关症状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从输液耗费的时间、输液过程的不良反应、输液治疗依从性、人文关怀、舒适度5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为8.3%(5/60),对照1组为38.3%(23/60),对照2组为25.0%(15/60),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1、2组,对照2组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脐联合盐包热熨能降低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所致的胃肠道反应,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究中医康复在肺癌化疗患者间歇期的干预效果。方法:将进行化疗的肺癌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化疗间歇期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康复指导(包括穴位贴敷、穴位按摩、有氧运动、饮食指导等)。观察2组患者化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化疗依从性观察组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3.33%(4/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12/3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化疗间歇期为患者制定合理的中医康复运动保健方案,指导患者遵循方案内容实施相应康复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并减少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0.
明敷防雷引下线在易受机械损伤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上1.7m至地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明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防太阳晒)或橡胶管等保护措施(GB50057-94第4.2.5条)。其目的有二个:a)在易受机械损坏的地方加保护管后可防止引下线受外机械力而损坏;b)在人们能接近的地方,加绝缘保护(套硬塑料管或包绝缘材料),一旦雷击泄放电流时,可避免或减小接触雷击或旁侧闪络。在工矿企业,防雷引下线设在人们不易接近的地方。为防止引下线受到外机械力损坏,可用镀锌角钢或钢管加以保护。当用钢管保护时,钢管两端应把钢管管口和引下线焊成一体;如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