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381篇
海洋学   12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南秦岭旬阳盆地的钠长岩此前被认为是热水沉积或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本文对南秦岭旬阳盆地东端黄石板地区侵入于下志留统梅子亚组浅变质岩中的钠长岩体进行了地球化学和锆石U-Pb LA-ICP-MS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钠长岩具有富钠贫钾、铝不饱和、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K和Rb、高场强元素(Nb、Ta、Th、Hf)显著富集的地球化学特点,主体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反映幔源成因的特征。钠长岩中获得最年轻的锆石U-Pb年龄为364~376Ma,该年龄代表岩体的形成年龄,反映晚泥盆世时南秦岭旬阳盆地处于强烈的伸展构造环境。此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旬阳盆地的志留系中,岩浆成因与热水沉积成因的钠长岩可能是共存的。黄石板岩浆成因钠长岩岩体中含有大量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的捕获锆石,在捕获锆石中测得迄今为止在研究区及其邻区获得的最古老的锆石U-Pb年龄(3291Ma)。这些捕获锆石的测年数据说明,研究区所在的南秦岭地区可能从古太古代开始就与扬子地块具有明显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102.
刘睿  王历星  陈根文 《岩石学报》2017,33(6):1741-1754
群吉钠长斑岩具有富Si O2(65.3%~76.9%)、Na_2O+K_2O(6.02%~9.66%)、FeOT/Mg O(6.01~21.4),中等的A/CNK(0.90~1.04),低Al2O3(9.82%~15.64%)、Ca O(0.47%~1.84%)、MgO(0.13%~0.45%)的主量元素特征,同时富集Th、U、Ta、Zr、Hf等HFSE,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平坦分布。高的Zr(468×10~(-6)~707×10~(-6))、Y(20.7×10~(-6)~91.4×10~(-6))、Nb(21.3×10~(-6)~57.7×10~(-6))、Ga(11.2×10~(-6)~19.7×10~(-6))以及Ce(36.7×10~(-6)~98.2×10~(-6))和Zr饱和温度(880℃)特征表明岩体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群吉钠长斑岩的ISr值较低(0.70203~0.70549),εNd(t=303Ma)为正值(+4.1~+5.2),同时全岩Pb同位素落于地幔和下地壳之间的区域,表明形成该岩体的源岩可能为下地壳玄武质岩石。地壳的伸展引起了软流圈地幔底侵,在异常地温梯度下被底侵的玄武质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该地区晚古生代A型花岗岩岩体。群吉地区A型花岗岩的发现,表明在晚石炭纪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为伸展的构造背景,同时岩石圈的拆沉、下地壳的加厚在晚石炭纪就已发生。群吉钠长斑岩中有局部或全部的铜矿化,该岩体是阿吾拉勒成矿带主要的含矿岩体。钠长斑岩基质中含有自形-半自形的黄铁矿及斑岩中锆石较低的Ce4+/Ce3+(19.5~93.0,平均为39.6),反映了岩浆低氧逸度的成岩条件,这种条件使得S从高价态变为了低价态,有利于成矿。岩浆中Zr的含量与岩浆中的水分含量成反比,H2O的加入也可以使岩浆具有高的氧逸度,因此岩浆中高的Zr含量及低的氧逸度,说明岩浆的源区为"干"体系,H2O的加入很少,而较"干"的体系对形成大型斑岩矿床不利。  相似文献   
103.
土屋–延东铜矿带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上,是目前新疆最大的铜矿带。铜矿体主要赋存于石炭纪斜长花岗斑岩和晚古生代企鹅山群中,但是前人研究表明斜长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339~332 Ma),明显老于成矿年龄(约322Ma),因此,土屋–延东铜矿带的致矿岩体至今还存有争议。本次研究首次对该铜矿带晚石炭世石英钠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并结合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探讨土屋–延东铜矿带矿床成因。对延东铜矿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得到322.0±2.7 Ma的加权平均模式年龄和319.1±9.1 Ma等时线年龄,明显要晚于斜长花岗斑岩年龄。两个石英钠长斑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24.9±2.4 Ma和324.5±2.1 Ma,表明石英钠长斑岩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相学研究表明,石英钠长斑岩中发育黄铜矿+绿泥石+硬石膏+方解石矿物组合,这与延东铜矿主成矿阶段的矿物组合基本一致,并且石英钠长斑岩成岩年龄与辉钼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石英钠长斑岩可能与土屋-延东铜矿带铜矿形成有着密切关系,这一发现可能为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晚石炭世铜矿的勘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4.
《地学前缘》2017,(5):8-16
深部成矿预测已成为当前矿床学研究的科学前沿和研究重点。"五层楼"作为我国最具特色的深部找矿模型,源于华南钨矿勘查实践,在地质找矿中不断丰富并成功拓展应用。近年,项目组在南岭地区开展了深部探测、科学钻探和九龙脑矿田深部找矿示范,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找矿新突破,即在"五层楼"深部验证了"地下室",在外带破碎带发现了新类型矿体,在银金矿深部发现了钨铋,在岩体内带发现了多位一体成矿等,验证了南岭钨多金属矿集区的"第二找矿空间"。本文据九龙脑矿田深部找矿示范和南岭科学钻探成果,建立了南岭花岗岩相关钨多金属矿集区的"九龙脑成矿模式";定义了以往有争议的"地下室"矿化类型,强调了破碎带找矿方向的重要性,认为一定体量的花岗质岩浆在分异—含矿热液分离—迁移—富集过程中矿物质保持物质和能量守恒,而岩性、构造和力学性质的差异导致含矿热液在不同空间配置以不同的矿物组合形式堆积;按成矿系列理论之"全位成矿与缺位找矿"思路,在九龙脑矿田外围开展深部找矿示范,指明了各类型矿化的找矿方向,提出了预测各类矿体的技术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105.
为制备马氏珠母贝免疫活性肽,以马氏珠母贝全脏器为原料,利用体外模拟消化的方法对其进行酶解,然后通过超滤系统收集分子量小于3 ku的酶解液。采用细胞培养方法,以体外免疫活性为指标,利用Sephadex G-25凝胶柱层析、Capto Q强阴离子交换色谱等对马氏珠母贝酶解液进行分离纯化与筛选,获得2个具有免疫活性的肽段,利用电喷雾静电场离子阱串联质谱分别对2个活性肽序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一个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5.0,肽序列为Ala-Arg/Pro-Met;另一个别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4.0,肽序列为Val-Arg。在浓度0.3 mg/m L时,2种肽能显著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表明这2种肽均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06.
钠多普勒激光雷达回波光子数仿真及大气参数反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钠多普勒激光雷达利用中层顶区域的钠原子作为示踪物,探测中层顶区域大气风场和温度剖面.本文主要分析钠多普勒激光雷达的探测原理和大气参数反演算法.利用MSISE和HWM93等大气模型给出背景大气温度、密度及风场,并给定钠原子数密度剖面,从激光雷达方程出发,模拟计算了激光雷达的瑞利散射和钠共振荧光散射回波光子数.利用模拟的回波光子数剖面数据,反演得到大气温度、视线风速和钠原子数密度剖面,反演结果与模拟计算用的背景参数符合很好,验证了这一反演方法的正确性.分析了激光频率偏移和激光线宽变化对反演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干巴河脑钼钨矿是在北祁连山地区新近发现的中型石英脉型钼钨矿床。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根据石英包裹体的C、H、O稳定同位素和辉钼矿Re、S含量的研究,认为成矿物质来自地壳,成矿流体以岩浆流体为主,成矿与S型花岗岩有关;通过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424±10) Ma,成矿时间与其围岩--金佛寺S型花岗岩的成岩时间相近。综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矿床与晚志留世古北祁连海闭合后、陆陆碰撞过程形成的金佛寺S型花岗岩有着成因联系,金佛寺花岗岩体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08.
以滨海含水介质中天然胶体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土柱装置,研究不同钠吸附比胶体在滨海含水介质中迁移动态特征,测定了胶体沉积动力学曲线,计算了胶体总沉积率和沉积速率常数,最后对胶体迁移沉积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胶体的穿透曲线与示踪离子相比,存在一个临界孔隙体积数(临界点),在临界点之前胶体的迁移速度大于示踪离子,之后则相反;胶体未发生完全穿透,钠吸附比SAR为0,2.85和∞;出水胶体最大相对浓度为0.65,0.16和0.70;胶体在含水介质迁移过程中发生了沉积,沉积量随孔隙体积数的增加而增加。胶体在含水介质中迁移的总沉积率分别为50.96%、87.95%和54.24%。钠吸附比SAR=2.85时沉积动态曲线为直线,沉积速率常数为0.151h-1,而钠吸附比SAR为0和∞时胶体沉积动态曲线为分段直线,拐点前后胶体沉积速率常数分别为0.072 h-1、0.048h-1和0.211 h-1、0.194 h-1。研究结果用双电子层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  相似文献   
109.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含片钠铝石砂岩部分记录了幔源CO_2-砂岩相互作用历史.为揭示幔源CO_2充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和孔隙度、渗透率数据研究了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含片钠铝石砂岩的岩石学和储层特征.幔源CO_2的充注导致了长石的部分溶解和片钠铝石及铁白云石的沉淀.长石的溶解形成了次生孔隙.片钠铝石以针状晶形为特征,其集合体呈束状、簇状、扇状和玫瑰花状.部分片钠铝石呈板状.片钠铝石以充填孔隙为主,少量交代长石和其他骨架碎屑颗粒.片钠铝石局部被铁白云石交代,说明铁白云石的形成晚于片钠铝石.片钠铝石的含量为1%~20%.相同深度段的含片钠铝石砂岩(n=597,h=1309.15~2140.71m)与普通砂岩(n=1550,h=1323.72~2141.3m)的孔隙度、渗透率数据统计表明,含片钠铝石砂岩的物性整体上低于普通砂岩,说明CO_2的充注导致了储层质量的改变.片钠铝石含量-孔隙度和片钠铝石含量-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揭示片钠铝石含量是引起储层质量改变的主要因素.片钠铝石含量10%似乎是储层质量发生变化的界限,当片钠铝石含量>10%,随片钠铝石含量增加,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当片钠铝石含量<10%,随片钠铝石含量增加,部分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表现出增加趋势.作者认为,片钠铝石含量高的砂岩长期处于高CO_2分压成岩环境,而片钠铝石含量低的砂岩则处于高CO_2分压成岩环境的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10.
东北及邻区中生代地层中的片钠铝石分布于海拉尔盆地、塔木察格盆地、二连盆地、开鲁盆地和阜新盆地的早白垩世地层及松辽盆地南部的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地层中.片钠铝石主要发育在油气储层或CO2气储层中富含长石的砂岩和火山碎屑岩中.在含片钠铝石砂岩和火山碎屑岩中,片钠铝石以放射状、束状、杂乱毛发状、球状和板状等集合体充填孔隙,或呈束状和板状交代长石和岩屑.片钠铝石及其共生的铁白云石都是最晚形成的自生矿物组合.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片钠铝石是富CO2流体的指示矿物,记录了CO2和油气双重充注现象.在含片钠铝石碎屑岩中可以解读出CO2充注的时间和CO2分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