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土体腐殖质对水泥土固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软土工程实例,探讨了腐殖质对水泥土作用的规律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中结合态腐殖酸均与原土差异较大;水泥土中腐殖酸光密度E465 /E665 值变大,松结态w(C)FA /w(C)HA 变大,稳结态w(C)FA /w(C)HA 减小.在水泥土水化反应中,土体腐殖质与Ca 2 、Al 3 等生成钙键、铝键等复合体.  相似文献   
42.
近地表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与有机碳的含量关系密切.有研究者指出,腐殖质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和螯合容量很大,来源于大气的重金属元素总是最终以腐殖质结合态回落土壤[1].腐殖质对重金属具有远较粘土矿物更高的吸附容量,即使很低的腐殖质含量也可吸附相当大量的重金属[2].  相似文献   
43.
水环境中腐殖质对重金属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水环境中金属离子-腐殖质-矿物(或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显影响金属离子在地质体中的迁移和归宿。本综述了水环境中腐殖质对金属离子在矿物、微生物等表面只附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分析讨论了复合型表面的基本特点、腐殖质对金属吸附到矿物表面的影响因素、腐殖质影响细菌表面吸附金属离子的机理,以及对三相体系不同研究的研究思路与结论等。  相似文献   
44.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组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东省内第四纪红色黏土、玄武岩和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林地、果园/草地)下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土壤,研究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腐殖质碳、易氧化有机碳)、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分析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与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成土母质等影响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3种母质发育的土壤中,各腐殖质组分占有机碳的比例是胡敏酸碳(HAC)<富里酸碳(FAC)<胡敏素碳(HMC),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土壤腐殖酸碳(HAC+FAC)以草地最高、水田最低;玄武岩、花岗岩母质发育土壤腐殖酸碳以果园最高。土壤中易氧化有机碳所占比例均高于惰性态,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占有机碳比例以草地最高、旱地最低;玄武岩、花岗岩为果园最高、林地最低。3种母质发育土壤团聚体(湿筛)主要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主,表层土壤>0.25 mm团聚体所占比例、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团聚体破坏率(PAD)大于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均随着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0.25 mm团聚体质量分数和团聚体MWD随着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PAD随着土壤易氧化碳组分质量分数增加而降低,易氧化有机碳组分有利于土壤中形成较大的团聚体,并增加团聚体水稳性。  相似文献   
45.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characterize soil humin by acid hydrolysis.Two humi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wo different types of soil,namely chernozem and laterite,which are widespread over a vast area from the north to south of China,were hyrolyzed under reflux with 0.5M H2SO4or 3M H2SO4for 4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5%-29% of organic carbon and 46%-54%of organic nitrogen could be hydrolyzed by 0.5M H2SO4;36%-40%of organic carbon and 93%-97% of organic nitrogen hydrolyzed by 3M H2SO4.The C/N ration in hydrolyzed organic matter is lower than that in soil humin and that in organic matter hydrolyzed by 3M H2SO4 is lower than that in organic matter hydrolyzed by 0.5M H2SO4.The proportion of nitrogen hydrolyzed from humin is markedly larger than that from the original soil and also markedly larger than that from humic acid fraction.Only 3%-7% of nitrogen in humin exists in a relatively stable from,which is not easy to hydrolyze.There in little nitrogen that occurs in the form of heterocyclic rings in humin.Incubat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newly formed organic matter can be hydrolyzed more easily.  相似文献   
46.
看看自己的脚下,土壤是多么平凡的东西,似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可土壤到底是由什么东西组成,怎么形成的呢?将这些不起眼的东西放大数十上百倍你就会发现,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细小的碎石块。此外,空气、水、微小生物也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别忘了最重要的部分——腐殖质。  相似文献   
47.
有机质是海相软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以连云港地区全新世海相软土为例,进行百组土体有机质物理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软土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0.98%,在0.90%~1.00%这个区间分布最为广泛。有机质含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平行海岸线较垂直海岸线土体有机质含量变化小,自上向下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8.
本文首先综述前人对伏牛山南侧热带北界划分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产生分歧的原因。然后作者通过对伏牛山中段南坡不同海拔高度七个土壤剖面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土壤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的分析,选择各剖面点的海拔高度、有机碳、胡敏酸(HA)、富有酸(FA)、胡富比(HA/FA)、E4、E6、E4/E6等指标,运用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伏牛山南侧亚热带北界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该界线大约在拔1000m左右。  相似文献   
49.
红壤中矿物表面对腐殖质吸附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矿物表面可改变土壤腐殖质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结合能力。采用红壤和高岭石分别与胡敏酸结合制备得到的两种复合体对萘的吸附等温线非线性显著,其n=0.76或0.74,并且有机碳归一化吸附分配系数的实验值Koacds是采用Kow计算得出的理论值Koc的5倍以上,表明红壤、高岭石均对腐殖质吸附萘有强化作用,且红壤较之高岭石对腐殖质吸附萘的影响稍强些。主要原因是,红壤中除了高岭石外,还有与腐殖质结合力很强的铁氧化物,而且很可能是吸附态腐殖质组成结构形态发生了有利于对萘吸附的改变。  相似文献   
50.
对天然水,土壤和岩石中金与腐殖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及Au-腐殖酸和AuCl4ˉ-腐殖酸在体系中相互作用的实验资料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金与腐殖酸有机质形成配合物的过程,乃是表生带中金的迁移和富集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决定了从碳质矿石中萃取金的工艺特点,影响到岩石,矿石,土壤和天然水中金的测定准确性,进而对金矿质普查和评价的效率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