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270篇
海洋学   394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从青藏高原班戈桥地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利用原油为碳源生长的细菌(BGQ-6). 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及Biolog GEN Ⅲ鉴定板确定该菌株为Rhodococcus qingshengii. 将生长至对数期的菌株接入MM培养基, 10 ℃、150 rpm条件下培养15 d后, 通过GC法检测到该菌对原油的总降解率为74.14%, 且对直链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60种烃类有较高的降解率. 通过特异性基因扩增检测到该菌株基因组中具有4个alkB和1个almA两种烷烃羟化酶基因.  相似文献   
132.
唐源  连宾  程建中 《中国岩溶》2017,36(2):193-201
为了研究贵州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表生古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应用16S rDNA文库技术,对采集于贵州南江大峡谷的白云岩和石灰岩样品进行基因文库的构建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MspⅠ对两个文库中分别随机挑选的300个阳性克隆子进行酶切分型,白云岩和石灰岩16S rDNA基因文库各得到14和13个基因型,其覆盖率分别为95.4%和91.3%,香农指数分别为2.14和1.93。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白云岩和石灰岩表生古菌克隆子全部归属于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代表性克隆与GenBank数据库已有16S rRNA序列的相似性为96%~100%,且最高相似性序列均来源于土壤及岩石环境的未可培养古菌序列。   相似文献   
133.
用鲶爱德华氏菌兔抗血清作为一抗,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羊抗兔IgG作为酶标二抗,建立黄颡鱼"红头病"病原菌—鲶爱德华氏菌的间接酶联免疫(ELISA)快速检测法,并优化检测条件。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107/mL,一抗工作的最佳稀释度为1∶211,病原菌的检测灵敏度为105/mL,交叉反应实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强,与迟钝爱德华氏菌、弧菌等13种标准菌株无交叉。应用上述技术对人工感染发病鱼中分离的优势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阳性检出率为80%;对自然发病黄颡鱼体内分离获得的20株优势菌检测结果表明,12株菌为鲶爱德华氏菌。  相似文献   
134.
我国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近年来我国植物内生菌研究成果,综述了我国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与开发进展,主要包括内生菌的分类方法、多样性、分布、生物学作用,以及内生菌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等,并展望了我国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前景,以便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植物内生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5.
钱迈平  张宗言  姜杨 《江苏地质》2012,36(4):337-348
浙江白垩系中戴组和赖家组地层先后发现镰刀龙超科(Therizinosauridae)恐龙骨骼化石,证明镰刀龙类恐龙生活区域不仅遍及蒙古、哈萨克斯坦、中国华北、东北、华南及北美西部等地,而且也包括中国的华东。这类曾长期令人困惑的奇异动物,随着近一个世纪的化石材料积累和研究,逐渐显现出它们的演化过程,即由食肉性恐龙演化成以素食为主,也许还兼肉食的杂食性恐龙。随着食物来源的扩展,镰刀龙类成为白垩纪分布很广、对环境适应性很强、演化十分成功的恐龙。浙江天台盆地发现的始丰天台龙(Tiantaisaurus sifengensis)脊椎骨骼化石上的气囊构造(pneumaticity),说明其虽体态硕大,但骨骼结构并不很笨重,而是与现代鸟类骨骼很接近。尽管还不能确定恐龙的气囊能像鸟类的那样可作为呼吸系统的重要部分,但其减轻体重、提高行动灵活性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并再一次证实了恐龙与鸟类在演化上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6.
在深入探讨皮羌走滑断裂对构造裂缝控制作用的基础上,应用ANSYS有限元方法,模拟区域差应力、走滑断裂宽度和走向等因素影响下构造裂缝分布发育的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构造裂缝带宽随区域差应力增大呈线性增大,随断裂带宽度增大呈线性减小,随断裂走向与区域差应力夹角增大呈线性减小;施加的区域差应力值是影响构造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7.
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常以多种氧化态的形式广泛存在。在缺氧或者厌氧的环境中,部分微生物能够利用含铁矿物中的Fe(Ⅲ)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从而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Lovley,1997),具有这种能力的微生物被称作  相似文献   
138.
微生物参与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沉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演化早期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大规模的条带状铁建造(BIF)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资源。已有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分子化石以及岩石磁学性质等证据支持早期微生物广泛参与了BIF的形成。本文评述了微生物参与BIF形成过程中铁搬运和沉淀及其同位素分馏、生物标志物和岩石磁学证据。深入地研究BIF成矿中的微生物矿化贡献,有助于解释BIF形成机制,反演前寒武纪大气-海洋环境演化,以及理解地球早期生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9.
景天爽  于心科 《地质学报》2012,86(12):2011-2019
为了研究西太平洋黑潮源区不同深度沉积物中古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应用16S rDNA文库技术,对IMAGES XIV航次采集的岩芯MD06-3047进行基因文库的构建和分析,得到260个克隆,经分析处理后得到56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基于16S rRNA序列的同源性比较,绘制系统进化树,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太平洋黑潮源区的本哈姆高原(Benham Rise)沉积物中有丰富多样的古菌群落,在1m内的沉积物中分布着9种古菌类群.古菌序列归属于泉古菌(Crenarchaeota)和广古菌(Euryarchaeota),并以泉古菌为主(占总序列的91.5%).其中,泉古菌包含MGI、MBG-B、MCG和UCII-b 4个类群,并且主要由MGI构成(占总序列的40.8%),而广古菌包含MBG-D、SAGMEG、DHVEG、MBG-E和VAL Ⅲ 5个类群,各类群所占总序列比例均较低(占总序列的0.4%~5.4%之间).研究结果对于理解西太平洋黑潮源区沉积物中古菌多样性有重要意义,并为今后研究古菌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0.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87111001320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Ectomycorrhizal fungi,a group of widcspread symbiotic fungi with plant,obtain carbon source from trees and improve plant mineral nutrient uptake with their widespread hyphal network.Ectomycorrhizal fu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