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1篇
  免费   3160篇
  国内免费   5737篇
测绘学   549篇
大气科学   792篇
地球物理   2237篇
地质学   12365篇
海洋学   2913篇
天文学   133篇
综合类   904篇
自然地理   1425篇
  2024年   183篇
  2023年   693篇
  2022年   735篇
  2021年   771篇
  2020年   673篇
  2019年   847篇
  2018年   598篇
  2017年   631篇
  2016年   630篇
  2015年   752篇
  2014年   1058篇
  2013年   820篇
  2012年   993篇
  2011年   1017篇
  2010年   973篇
  2009年   965篇
  2008年   974篇
  2007年   1072篇
  2006年   1060篇
  2005年   874篇
  2004年   828篇
  2003年   558篇
  2002年   405篇
  2001年   385篇
  2000年   361篇
  1999年   359篇
  1998年   332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233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3年   5篇
  1957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国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球系统中,其与大气、陆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调节全球气候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球变化引起的海洋变化十分明显,现在已经能够观测到海洋的大尺度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变化,其中海洋食物链结构、海岸带富营养化和珊瑚礁退化最为  相似文献   
992.
根据已知的β-胡萝卜素酮化酶(β-carotene ketolase,BKT)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利用长距离PCR扩增获得了bkt基因的cDNA完整编码片段及基因组DNA片段,并对这些片断进行了序列测定。cDNA和基因组DNA比对结果表明该基因至少包括5个内含子,它们的剪切位点皆符合GU-AG规律。在比对结果中同时还发现一个19bp的短序列重复,该重复序列在bkt的cDNA和基因组DNA上都发生了多次重复,推测在BKT的表达调控中可能具有一定功能。另外,在序列比对过程中还发现本实验所获得的cDNA和基因组DNA序列与前人报道的cDNA序列之间都存在多处单碱基差异和19bp的短序列差异。  相似文献   
993.
转基因微藻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活性物质已成为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以转基因微藻作为生物反应器的技术并不十分成熟,然而许多科研人员及生物医药公司将微藻作为新型生物反应器生产有用的外源蛋白。本文对微藻生物反应器构建中的有效核转化方法的建立、转基因微藻中所用的启动子、筛选标记、稳定表达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目前转化成功的以及未来可能转化成功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微藻。  相似文献   
994.
早前寒武纪的全球性克拉通化是地球早期演化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华北的克拉通化基本完成于新太古代末,以全区范围的花岗岩席和基性岩墙的侵入为特征。其微陆块间接合带是2.6~2.7Ga的绿岩带或花岗岩带,具有弧-陆、弧-弧和陆-陆拼合的特点(Zhaiet al.,2005)。1根据鲍格丹诺夫(1966)和诺日金(1985)的定义(转引自赵宗溥等,1993),“克拉通化”是指大部分地台的基底内部的最终形成期,即地台体制的最终形成期。后来一些作者把克拉通化解释为导致硅铝化地壳均一化、固结和加厚的过程,是一种把不成熟地壳变为成熟地壳的过程。两个识别标志:(1)形成…  相似文献   
995.
赣南大富足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判别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大富足岩体位于武夷山隆起带南段,为一多期复式花岗岩侵入体,岩体由当风凹、泮塘、春坑、荷树岽、土桥凹、水隘背、新村、沙告、先坑、石教坪共10个单元所组成,固结指数、Rb/Sr和K/Rb比值以及稀土配分型式反映侏罗纪的石教坪、先坑、沙告单元和二叠纪的泮塘、当风凹单元均为相对独立的没有分异演化关系的单元,而由新村、水隘背、土桥凹、荷树岽、春坑单元组成的三叠纪富城超单元则为同源岩浆房岩浆过程的产物。根据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征判别,岩体属CCG或同碰撞花岗岩类型,形成于大陆碰撞的构造环境,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在二叠-侏罗纪的大致沿着杭州-诸广山-花山这条缝合带发生的陆内A型俯冲与这种构造环境相呼应。  相似文献   
996.
海洋污损生物防除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论述了污损海洋生物防除的方法与技术,并结合海洋生物学和附着机理研究及生物技术在污损生物防除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从经济实用、操作简便、高效环保等方面,探讨了海洋污损生物防治技术与对策及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大地电磁测深法(Magnetotelluric Sounding,简称MT)从仪器、采集及处理方法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其中,如何提高野外数据采集质量,获得高品质的视电阻率和相位等参数信息,是全部流程中最关键的环节,而这又与磁场传感器的信噪比、数据采集单元的分辨率以及处理方法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98.
塔里木盆地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和新生代热体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绍文  王良书  李成  张鹏  李华 《地质学报》2006,80(3):344-350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特大型沉积盆地,也是“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战略基地。利用盆地区大量的地温及岩石热物性参数并结合地热学知识分析了塔里木盆地的现代地温场、热演化和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并进一步讨论了地热场和岩石圈性质对成盆、成烃和成藏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现今平均大地热流为45mW/m2,平均地温梯度为18~20℃/km;整体上具有低温冷盆的特征。地温场的展布具有明显的横向差异,不同构造单元的地温场特征相差较大:坳陷部位具有较低的地温,隆起区具有较高的地热特征。热演化模拟表明盆地自成盆以来经历了从震旦纪—奥陶纪高热流(“热”盆)、志留纪—晚古生代热衰减(“热”盆向“冷”盆过渡)、中生代稳定的热演化(低热流“冷”盆阶段)、新生代岩石圈挠曲热演化等阶段。“热”岩石圈厚度为205~230km,有效弹性厚度(Te)达66±7km,脆-韧性转换深度为25~28km,岩石圈总强度为1.6×1013~7.8×1013N/m。盆地区的岩石圈表现为地温低、强度高的刚性块体,具有整体变形特征。受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塔里木盆地作为刚性块体进行应力传递,盆地周边产生强烈变形,表现山脉的急剧隆升和盆地边缘的快速挠曲沉降。这一动力学过程造成地层内部流体趋于流向山前隆起带,并对油气成藏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进行系统地采样和高分辨率的GC-MS、IRMS分析,研究了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且进行了油源对比,探讨了其成因。研究资料指示了所研究原油属于同一成因类型;原油有机母质为菌藻类和高等植物,特别是高等植物为原油的形成作出了贡献;原油形成于弱还原和淡水或微咸水环境;原油均为成熟原油;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上三叠统延长组长,油层组具有亲缘关系,反映了原油主要来源于长,油层组。这些研究结果为盆地的石油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花山-姑婆山花岗质杂岩带由同安、花山、牛庙、金子岭、乌羊山、里松和姑婆山等岩体所组成,岩性为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等,富含中基性暗色包体,主要侵位时代为160~163 Ma.岩带以富碱,高钾,富含Rb、K、Ba、Pb等大离子半径亲石元素(LILE)及富含Th、U、REE、Y、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主要特征.中酸性主岩和暗色包体的ISr值分别在0.70501~0.70742和0.70473~0.70570范围内,εNd(t)值分别在-0.37~-3.21和-0.47~+1.94范围内.这是一个以地幔物质略占优势的A1亚型花岗质杂岩带,其源区物质可能主要是经过交代和富集的具有OIB型微量元素特征的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在后造山阶段大陆地壳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下,软流圈地幔沿超壳深断裂的上涌和底侵,导致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源区物质不同程度、不同深度和多批次的熔融,以及硅酸盐熔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和地壳混染,是形成岩带中不同类型中酸性岩浆岩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