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新型深海系泊系统及数值分析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开发逐渐向深海转移,传统的悬链式系泊系统在技术和经济上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作为一种新型的适用于深水和超深水环境的系泊系统,绷紧索系泊系统面临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这种新型系泊系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技术,对系泊系统的两个关键特性,即系缆的绷紧-松弛特性以及纤维系缆的动刚度特性进行了分析和处理,通过算例考察了深海平台运动引起的系缆力响应。  相似文献   
112.
采用正交设计法 ,研究了江蓠高活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条件 ,筛选出江蓠碱处理和漂白的最佳工艺条件 ,提取出江蓠高活性膳食纤维。结果表明 ,江蓠高活性膳食纤维的产率达 2 8.3% ,颜色较白 ,膳食纤维干基质量分数达 92 .83% ,钙质量分数 1.0 8% ,磷质量分数 0 .0 6 8% ,膨胀力为 9.0 m L / g,持水力为 82 5% ,质量和功能性指标远远超过西方国家麸皮膳食纤维的标准 (膳食纤维干基质量分数 4 7%、膨胀力 4 m L/ g、持水力 4 0 0 % )  相似文献   
113.
桥梁高墩合理计算模型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弹塑性梁柱单元和弹塑性纤维梁柱单元分别建立桥梁墩柱的两种计算模型,深入讨论了桥梁墩柱在地震作用下,塑性铰形成、塑性区扩展以及塑性转角、墩顶位移等结构需求,针对弹塑性梁柱单元模型中不同单元划分数量对墩柱地震需求的影响也进行了比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高阶振型对桥梁高墩地震响应贡献较大,其塑性转角、墩顶位移等地震需求的变化规律与中、低墩明显不同。桥梁高墩在墩身中部及墩底同时形成塑性铰,且塑性区随地震激励的增强而扩展。单元划分数量对桥梁墩柱的塑性转角、墩顶位移等地震需求均有较大影响,最后讨论了两种计算模型在墩柱地震需求计算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4.
OPENSEES中纤维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OPENSEES[2]和CANNY[1]中各种纤维模型的计算原理,并用OPENSEES中的纤维模型分别模拟了一个钢筋混凝土柱试件和一个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验模型。通过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显示此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模拟钢筋混凝土柱构件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件在大变形下的非线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5.
探讨氯化锌活化黄姜皂素纤维渣的机理, 应用TG-FTIR联用技术考察了黄姜皂素纤维渣的氯化锌热解特性.不同的配比、氛围及升温速率对热解均有影响.低温氧化有利于活性炭的形成, 但高温氧气的存在对炭体烧失较大; 氯化锌与原料的配比越高, 对原料的侵蚀性越强, 采取相应的活化温度较低; 升温速率越低越有利于原料中有机质蓄积热量热解, 相应的活化温度也越低; 红外光谱图也表示挥发分产物的出现与热重分析相符, 没有时间滞后现象.因此, 确定制备活性炭的初步工艺为先在300℃左右低温炭化, 再在保护气氛中(如N2) 500℃左右活化, 升温速率10K/min左右.工业生产条件下, 活化温度最高不宜超过650℃.   相似文献   
116.
针对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 (MICP)固化钙质砂脆性强、抗拉强度低等问题,通过制备“8”字形MICP固化钙质砂试样并开展直接拉伸试验,对纤维加筋的改善作用、纤维-MICP联合加固机理及纤维掺量、纤维长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加筋能够显著提高抗拉强度、峰值位移和残余强度,减轻峰值强度点的脆性破坏现象,但受纤掺量和长度的影响,总的来说,抗拉强度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和长度的加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相比无纤维试样,添加最优纤维掺量(0.6%)时,试样的抗拉强度增长了172.4%,峰值变形提升了158.1%。机理可解释为纤维增加了微生物的吸附量,促进碳酸钙在纤维与钙质砂之间以及纤维表面的沉积,增大纤维与钙质砂之间的界面作用力,整体提升钙质砂的抗拉强度特性。纤维的添加能够显著改变试样的变形特征,无纤维添加试样曲线仅有初始误差阶段和弹性阶段两个阶段,添加纤维后曲线表现为四个阶段包括初始误差阶段、弹性阶段、损伤破坏阶段和残余阶段。纤维掺量影响的内因是纤维与钙质砂的界面作用力和纤维空间分布状态随纤维掺量的变化而变化,纤维长度的影响主要和破坏面附近纤维数量和单位长度所能承担的拉应力相关。研究成果对以钙质砂为地基的岛礁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7.
钙质砂是中国南海岛礁工程建设的主要建筑材料和地基土成份,其具有高孔隙、易破碎和强度低等不良工程地质特性。为改善钙质砂力学性能,提高其工程可靠性,提出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协同纤维加筋改性钙质砂。文章通过开展无侧限抗压试验以及扫描电镜测试,对比分析不同纤维掺量下MICP固化钙质砂的力学响应特性及微观破坏机理。结果表明:(1)MICP技术能够有效固化钙质砂,并提升其力学强度;(2)纤维能够增加细菌定殖面积,提升碳酸钙沉积量,并由此提升试样延性和韧性,降低刚度;(3)应力应变曲线呈阶梯状多峰特征。在应力上升阶段,砂颗粒和碳酸钙会发生局部破碎;在峰后应力下降阶段,碳酸钙、砂颗粒、纤维的胶结作用增强了纤维的抗拔性能,限制了破坏面的发展;(4)碳酸钙、砂颗粒、纤维的耦合胶结作用是纤维加筋改善试样韧性、延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8.
居民日常的膳食消费与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息息相关。根据吉林省1999—2011年城乡居民膳食消费量,量化城乡居民膳食水足迹,并分析其特征。13年来吉林省城乡居民膳食水足迹波动不大,但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城镇居民膳食水足迹中肉类所占比重最大,而农村居民膳食水足迹中粮食占绝对比重。城镇居民膳食水足迹多样性指数高于农村居民,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农村居民膳食消费的种类增长较快,居民膳食消费的种类日益丰富。吉林省城乡居民膳食水足迹虽然存在差异,但差距不大,不公平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9.
在南极中山站特殊环境下,膳食营养对人体的保护尤显重要。通过在中山站对第22和24次中国南极越冬队分别开展三次连续动态膳食调查,获取越冬队员的主要膳食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膳食模式的建议,以保障越冬队员的健康。分别在2006年、2008年采用连续3—4天/次称重法对第22、24次中山站越冬队员进行三次膳食调查,计算平均每人每日能量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队员膳食营养状况。越冬队员平均能量摄入充足,符合中至重等体力劳动所需摄入量(2 700—3 200 kcal)。获得的17种营养素中,钙、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元素硒的摄入量低于中国DRIs标准,钠摄入偏高,其余基本符合标准。烹调用油、食盐的摄入量超过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摄入量。脂肪、蛋白质提供的能量比(三大营养物质所提供的能量各占百分比)分别高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20%—30%、12%—14%,碳水化合物低于推荐的55%—65%。中山站越冬队员呈现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烹调用油、食盐的摄入量过高,钠摄入偏高,以及维生素A、C和钙、硒摄入量过低的膳食结构。应调整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调整烹调用油、钠盐的摄入量,补充维生素A、C和钙、硒。  相似文献   
120.
The variation of ai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errors using two different radiation shields (DTR502B Vaisala,Finland,and HYTFZ01,Huayun Tongda Satcom,China) was studied.Datasets were collected in the field at the Daxing weather station in Beijing from June 2011 to May 2012.Most air temperature values obtained with these two commonly used radiation shields were lower than the reference records obtained with the new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 (FRP) Stevenson screen.In most cases,the air temperature errors when using the two devices were smaller on overcast and rainy days than on sunny days; and smaller when using the imported rather than the Chinese shield.The measured errors changed sharply at sunrise and sunset,and reached maxima at noon.Their diur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naturally,related to changes in solar radiation.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ecord errors,global radiation,and wind speed were nonlinear.An improved correction method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pproach described by Nakamura and Mahrt (2005) (NM05),in which the impact of the solar zenith angle (SZA) on the temperature error is considered and extreme errors due to changes in SZA can be corrected effectively.Measurement errors were reduced significantly after correction by either method for both shields.The error reduction rate using the improved correction method for the Chinese and imported shields were 3.3% and 40.4% higher than those using the NM05 method,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