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9篇
  免费   689篇
  国内免费   526篇
测绘学   2466篇
大气科学   1446篇
地球物理   535篇
地质学   1025篇
海洋学   522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439篇
自然地理   273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海底地形深度数据滤波常用的方法有:交互滤波、中值滤波、趋势面滤波等。基于粗大误差判别3σ准则,研究测深数据趋势面滤波的方法,提出了海底复杂地形分区和滤波阶次自动选择算法,解决了模型参数需经验设定而造成的滤波效果不确定问题。系统可以客观地检测和剔除粗差,得出较高精度的三维海底地形数据,对多波束测深数据滤波的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2.
以车载激光扫描点云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取了车载激光扫描系统获取的路面道路标志信息;利用点云数据的坐标、RGB、强度等属性信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城区街道道路标志线的自动提取方法流程;提出了点云高差法、灰度差值法、强度差值法和动态网格密度法配合使用解决问题,实现了目标物的提取。通过SSW激光建模测量车扫描的多个路段的点云数据试验,道路标志线点云的提取成功率达到90%以上,达到了算法的预期目标,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3.
在Brown-Hayne模型基础上,利用迭代最小二乘算法实现了回波波形参数的重跟踪,同时利用重心偏移算法(OCOG)、阈值算法对Jason-2 卫星的波形数据在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个海域开展了波形重跟踪试验。试验表明,在4个海域,Brown-Hayne模型法获得的波形重跟踪结果相比较于阈值法、OCOG算法与法国空间局(CNES)公布结果最为一致,相互较差的标准差约2 cm左右。50%阈值算法获得的波形重跟踪结果相比较于其它阈值精度更优,与CNES比较其标准差在3~6 cm,但存在4~10 cm的系统偏差。OCOG算法获得的结果存在较大误差,但其结果可作为Brown-Hayne模型解算的初始值。当卫星地面轨迹靠近大陆时,波形重跟踪获得的海面高改正量会较宽阔海域增大,其中南海区域的海面高改正量最大,可达1 m,其原因可能是卫星地面轨迹经过了西沙群岛,雷达回波波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4.
中国地面相对湿度非均一性检验及订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加拿大环境部气候研究中心研发的PMTred和PMFT方法,选取均一的邻近站为参考站,使用相关系数权重平均构建参考序列,结合元数据信息,对1951-2014年中国2400多个国家级地面站月平均相对湿度进行了非均一性检验与订正,并分析了造成相对湿度序列非均一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中国地面相对湿度资料存在较严重的非均一问题,68%的台站存在断点,人工观测转自动观测、迁站和时次变化是造成序列非均一的主要原因。整套资料负订正量所占比例较高,订正范围主要集中在-5%~0之间,这种负订正量与人工转自动观测后相对湿度观测值偏低有密切关系。这也使得订正后中国平均相对湿度趋势与订正前存在明显差异,订正前中国平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订正后相对湿度没有趋势性变化。  相似文献   
925.
在利用专题制图软件制作统计专题地图时,普通用户由于没有表示方法知识,无法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表达专题要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表示方法规则嵌入到制图软件中,深入研究了面向自动推荐的表示方法规则的形式化表达策略。先后介绍了表示方法规则的特征、表示方法简单规则和组合规则的形式化表达策略、表示方法规则的运行机制,最后进行了可用性试验,说明该形式化表达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6.
河道流动水体三维仿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水文观测数据的实时分析与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不规则河道内流动水体仿真的方法。该方法重点研究了利用实测河道水位线数据并结合真实河道DEM地形数据进行河流边界线搜索及河面自动建模,构建多层水面叠加模型,利用流速驱动纹理块自适应于河道移动的动态纹理混合与渲染技术。在三峡库区水文仿真系统的实践中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符合自然河道地形的动态流动水体,形象逼真地表现河面各处流速的差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927.
陈亮  殷博  单宝麟  边立云  杜剑 《测绘通报》2015,(10):118-121
针对电网GIS数据的及时性维护、低压及营销用户设备的数据获取存在的较大需求,通过对电网GIS在不同环节、不同业务部门的数据管理需求及维护流程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安全、规范、高效的电网GIS数据全过程管理体系,探讨了移动终端安全通信及自动采集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该研究成果有利于保证电网GIS数据的整体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推动平台及各业务系统的实用化,推进了智能电网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928.
针对当前划界工作中主要采用手工操作实现划界线与实际地形匹配的现状,提出了基于成本最优路径分析实现自动匹配的基本原理,研究了自动匹配的关键技术。首先,基于悬挂特征栅格的反向追踪构造地形特征网络,并借助划界法理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其次,构建成本图层,应用成本最优路径分析实现了划界线与实际地形的自动匹配。最后,通过实验对匹配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验证了本文自动匹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对划界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29.
为提高角点检测算法的定位精度和对噪声的鲁棒性,提出了基于多尺度弦角尖锐度累积的自适应角点检测算子。首先,利用Canny算法快速提取图像边缘轮廓;然后,划分轮廓支撑域并将其作为尺度,分别计算3个尺度下的弦角尖锐度均值,并将其累积作为角点响应函数;最后,根据每条轮廓各自的自适应阈值标记角点。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角点检测算法相比,该算法提高了噪声图像和模糊图像上角点的定位精度和抗噪声能力,并具有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930.
梁建宏  孙丽  徐志国  刘杰 《地震学报》2015,37(6):983-996
使用震中距320 km范围内40个台站的波形记录, 大致还原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的自动速报震级测定过程. 结果表明, 在中国地震局对外发布自动速报参数的时间点上, 震级还处于快速上升段, 此时测得的标准震级为M5.8, 与对外公布的标准震级M5.9比较一致, 却远小于之后人工修订的震级M7.0. 分析芦山地震自动速报震级偏差较大的原因: ① 使用限幅记录, 造成震级低估; ② 地震参数发布过于强调快而忽略了准, 参数发布时有些台站的S波(或Lg波)未到达或未完全到达, 造成计算的平均震级偏小. 通过选择合适的震中距范围, 减小限幅记录的影响并适当延时, 在震后137 s得到震级为M6.8. 另外, 应用MWP震级测定方法, 在震后77 s获得矩震级为MW6.8, 显示该方法在测定矩震级时具有快速稳定的优势.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 本文提出改进自动测定震级的措施和方法: ① 对于M<7.0的地震, 在使用ML震级测定方法确定震级时, 需在未限幅台站占绝对优势的震中距范围内使用未限幅记录, 并延时到最远台站的S波(或Lg波)最大振幅到达后测定ML; ② 应用MWP震级测定方法测定大地震的矩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