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223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尹延鸿等[1] 在东太平洋的 DSDP5 73孔发现始新世末期微玻璃陨石。他们认为始新世末期微玻璃陨石场的展布方向为 2 5 0°,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改变所需要的矢量变化几乎一致 ,提出很可能是始新世末期陨星撞击引起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由NNW突然改变为 NWW。这与万天丰等 [2 ,3 ] 提出的陨星撞击可能诱导板块运动或引起板块运动方向改变的观点一致。这假说很有创新性 ,很有趣 ,在多学科中都可能有重要意义 ,值得详细研究。始新世末期有两层陨星撞击产物 [4,5] ,上面一层是 microtektites (微玻璃陨石 ) ,稍下一点的一层为clinopyrocene- b…  相似文献   
102.
南海中沙近海表层沉积物的轻组分(粒径为63~125μm)中主要包括有褐色火山玻璃、无色火山玻璃以及火山渣等3种火山灰类型。在硅碱图(TAS)及Al2O3、FeO*、MgO、CaO、Na2O、K2O对SiO2的变化趋势图中可以判断,本区可能存在双峰式火山活动,褐色火山玻璃代表中-基性端元,而无色火山玻璃代表酸性端元。无色火山玻璃与褐色火山玻璃具有共同的岩浆源区,结晶分异可能是源区岩浆演化的主要方式。这种双峰式火山活动暗示火山活动源区处于大陆拉张减薄环境,支持西沙海槽是一个正在活化的伸展大地构造现象这一观点,同时肯定基于地球物理学和岩石学研究资料所提出的海南地幔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3.
进行地质科学大数据统合利用,涉及一系列理论、方法和技术问题,包括:多源多类异质异构地质数据的采集、存储和管理问题;数据汇聚、集成和结构化、可视化转换问题;数据同化、融合问题和深度挖掘、广度聚联问题;地质大数据有效利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问题,以及云服务的模式和系统架构问题。所面对的挑战是实现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静态勘查数据与动态监测数据的一体化存储、管理、处理和应用,以及大数据与小数据、混杂性数据与精确性数据、模型与数据、有模型与无模型、关联关系和因果关系的矛盾与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4.
富流体的断层泥是浅部地震断层带中的特征岩石。一般认为,地震过程中摩擦热会导致粒间孔隙流体热膨胀增压,形成同震断层弱化(热增压机制),从而抑制摩擦熔融的发生。然而我们研究发现,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MW 7.9)中断层浅部发生了摩擦熔融。汶川地震发生一年后,我们在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一号钻孔(WFSD-1)732.6m深处的断层泥中发现了厚度约2mm的假玄武玻璃(凝固的摩擦熔融物)。该假玄武玻璃形成的位置极浅,且产生于非固结的、富流体的断层泥中。从岩心来看,断层面可见镜面构造和同震擦痕。微构造分析显示,该假玄武玻璃主要由石英碎屑和由长石与黏土矿物熔融的非晶质基质组成,基质中发育众多不规则的微裂隙,并可见流动构造。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其基质富Ba且被重晶石(BaSO4)小细脉切割,为同震及震后流体存在的证据。由于假玄武玻璃在流体存在的条件下会快速蚀变,且龙门山地区大地震复发周期为3000~6000年,因而这些完全未被蚀变的新鲜假玄武玻璃可能是最近一次大地震,即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产物。针对钻孔中断层泥进行的高速摩擦试验,证实了在钻孔732...  相似文献   
105.
高温影响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等工程活动,而传统陆地硬岩取心方法没有保温措施,忽略了温度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导致获得的参数失真,影响深部煤炭等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为攻关深部岩石保温取心技术,提出采用环氧树脂基空心玻璃微珠材料作为保温材料应用于保温取心设备。开展了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微珠含量增加,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呈显著下降趋势,但其力学性能出现弱化;同时,不同强度类型微珠含量增大时,保温材料力学性能降低,由于荷载承担对象的变化,会在不同体积分数处出现拐点;材料保温性能与强度是一对矛盾体,随微珠增加呈现出博弈竞争规律。为定量评价保温材料性能,定义了保温材料强度导热比,发现S60HS微珠体积分数为30%、40%、50%时的保温材料综合强度导热比分别为1.796、1.719、1.737,优于其他同类型材料,初步确定可以作为深部岩石取心保温材料。试验结果为深部岩石保温取心提供可能,进而为深部煤炭等资源开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6.
王保平  方阳  孙超  谭歆 《遥感学报》2015,19(2):254-262
对于高速自旋目标而言,为了获得聚焦效果良好的图像,通常要求雷达系统具有较高的脉冲重复频率(PRF)。当PRF不满足采样要求时,雷达接收到的通常是方位欠采样的回波数据,从而影响目标识别。本文根据压缩感知理论,结合自旋目标回波信号稀疏性的特点,建立方位欠采样的成像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压缩采样匹配追踪的窄带雷达高速自旋目标成像算法。该算法在对信号进行重构迭代中,采用回退策略,并结合回波信号稀疏性的具体参数,选取最优的支撑集,提高了算法的重构质量。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在回波欠采样的情况下能很好地重构图像,尤其是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采用"误选数"和"均方误差"两个指标对CoSaMP算法重建信号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算法受雷达PRF和信噪比SNR的影响较小,算法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7.
108.
ODP 1143站最上部的3层火山灰深度(mcd)分别为5.55 m(本文称之为A层)、42.66 m(B层)、48.25 m(C层), 其厚度均为-2 cm. 微古生物资料初步限定它们的年龄分别为-0.07 Ma、-0.80 Ma和-1.0 Ma. 这些火山灰层主要由70-150 μm的火山玻璃碎屑组成. 电子探针分析结果的对比表明, 这3层火山灰分别与Toba第四纪3次火山喷发物(YTT, OTT及HDT)相对应. Toba火山喷发物在南海的发现暗示其喷发作用多发生在为南海夏季风期间, 喷发强度可能要比原先估计的更强.  相似文献   
109.
应敏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5,18(3):281-284,300
本文介绍了西谷核废物玻璃的组成、氧化还原状态、玻璃固化的冷却速率及浸出水等,对核废物玻璃稳定性的影响。描述了核废物玻璃的液相线温度、密度、转化温度、电阻率、热扩散系数等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10.
27Al,29Si MAS NMR studies of kaolinite and its thermal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show that in the kaolinite-mullite reaction series there is an extensive segregation of Al2O3 and SiO2 and the reaction of Al2O3 with SiO2 to form mullite is the main path of mullite formation. At about 850° C, the peak intensity of A1(V) reaches its maximum and with the further rise of temperature the A1(V) signal completely disappears. At about 950°C, γ-Al2O3 accounts for about 71% of the material phases containing Al atoms. In the series there is no obvious presence of Al-Si spinel. The27Al and29Si MAS NMR spectra show that there is an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points for Al-O2(OH)4 octahedral sheet collapsing and Si-O4 tetrahedral sheet breaking dow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