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1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275篇
测绘学   122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248篇
地质学   742篇
海洋学   216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256篇
自然地理   62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钱迈平 《地质学刊》2008,32(4):270-270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马克·诺瑞尔(Mark A.Norell)等古生物学家2006年宣布一项重大的发现:在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上侏罗统下部地层,发掘出2具距今1.6亿年的兽脚类恐龙骨骼化石,研究证明它们是迄今最古老的暴龙(也叫霸王龙)类(tyrannosaurs)祖先类型,因它们头部有奇特的冠,而发现地点的岩石色彩绚烂,故命名为五彩冠龙(Guanlong wucaii)。  相似文献   
32.
引言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需要 随着地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上升,自然温室效应不断增强,这将导致全球气候变化。这些气候变化的特征、程度和时限是不可确定的,但一种主要的气候变化是可预测的,即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图1中的观测结果表明,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火山尘和太阳辐射输出,全球平均气温逐渐增加且很有可能已超出气候自然变化的范围。  相似文献   
33.
2004年10月,中国科学院的徐星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马克·诺瑞尔(Mark A.Norell)共同报道了一项新发现———辽宁省北票市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中的伤齿龙科恐龙新物种骨骼化石,第一次让人们看到了恐龙的睡眠姿势。这只长53 cm的小型食肉恐龙保存极为完整,整体形态看上去很像一只大鸟,有着小小的头骨,长长的后肢。其后肢蜷缩于身下,头埋在一个前肢下面,这与现代鸟类的睡眠状态非常相似。徐星认为,这只恐龙的体态和睡眠状态都与现代鸟类相似,团着身体睡觉,减少了表面积,有利于抵御体温下降。诺瑞尔则指出,该恐龙可能是在它熟睡时,附近的火…  相似文献   
34.
成新水 《地理教学》2006,(11):15-18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自然灾害有日益增加的趋势。不管是灾害发生的频率、种类,还是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以至人员的伤亡,都呈上升势头。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加速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是自然灾害加重的直接原因,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时,对其活动可能导致的影响认识不够或是认识不到位,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只是为了局部的暂时的经济利益在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从而使灾害有增无减。另外,人类对灾害的认识不够、防灾避灾措施不力,也是使灾害损失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环境区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基础,是自然环境综合特征的基本反映.以西北地区的气候分区、地貌分区、植被分区(生态分区)为基础,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类型划分为5个自然分区:阿尔泰-准噶尔区,塔克拉玛干-毛乌素沙漠区,青藏高原东北缘区,黄土高原区,秦巴山地与汉水谷地区.这5个区有完全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势特征,因而开发对策和环境对策是不同的,应予以分别对待.正确认识各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才能实现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6.
利用自然正交展开(EOF)方法探讨了气象要素场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应用自然正交展开方法分析某一气象要素场的季节变化或年际变化时,要针对不同问题,对原始资料场进行不同处理,使之与分析对象相匹配;只有这样,自然正交展开的特征向量才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在该文中使用自然正交展开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及全国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7.
本对斜交型扰动不稳定谱点的分布做了理论分析,得到了该谱点分布的半圆定理一该谱点分布在复一面上以原点为圆心以R0为半径的上半平面上,同时还对该不稳定增长率的上界作了估计。发现水平永度越小,模式顶越高则该估计值越大;垂直风切变的增大和纬度的增高对该增长率的增大有正贡献;当层结稳定度减小时,最大增长率随相对最大增长率得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8.
三河湿地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当前国际上众多学者共同关注的热门研究领域。在 1 971年拉姆萨尔通过的《湿地公约》中将湿地定义为 :“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短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 ,带有静止或流动 ,或为淡水、半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m的水域”。我国对沼泽、滩涂等湿地研究具有丰富的积累 ,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分类系统 ,认为湿地系统指海洋和内陆常年由浅表层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主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属于比较脆弱的生态敏感区 ,是自然保护和全球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39.
四川石棉县首次发现独特的自然铂矿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攀西地区大片前震旦纪结晶基底杂岩中产出有众多的前晋宁期层状侵入体,其间可见钒钛磁铁矿化,铬铁矿化,最近在石棉境内新发现一处含铂矿化体呈层状,网脉状产于层状侵入体中,且多以自然铂单矿物存在。伴生主要矿物为磁铁矿,钛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初步认为该矿床类型属产于层状铁质基性-超基性岩与铜硫化物-钡钛磁铁矿有关的构造-热液再活化型自然铂矿床。  相似文献   
40.
白丽 《新疆地质》2002,20(4):392-392
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特别自然保护区管理领域法律问题的最后一次地区性会议,近日在比什凯克落幕。参加会议的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政府、议会、自然保护部门、地方政权机关、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代表及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会议完成了欧盟关于保护西天山生物多样性的TACИC规划及其地区性国际合作项目的第一阶段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