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97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240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湘东北地区的钴多金属矿床,赋存于区域性北北东向断裂带的混合岩带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沿侧伏方向长1 500m,斜长170~1 400m,厚1.02~17.63 m.剖面上钴矿体与铜矿体相间产出.钴矿体品位(10-2)Co 0.036,伴生Cu0.259、Au 0.25×10-6;铜矿体(10-2)Cu0.714,伴生Co0.015、Au0.27 × 10-6.Co、Cu互为消长关系.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钴黄铁矿石和含铜钴黄铁矿石,地表见含钴褐铁矿石.矿物成分以黄铁矿、含钴黄铁矿、黄铜矿和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为主;矿石结构构造主要有自形、半自形、他形晶粒结构、交代结构和浸染状、团块状,脉状构造;3个北东向钴异常带、北东向与北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岩体接触带或顶盖,以及黄铁矿化、硅化、褐铁矿化蚀变等为湘东北地区原生钴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2.
油气注入史研究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可以为油气注入时间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对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分离提纯及其K-Ar同位素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碎屑含钾矿物杂质对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文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技术并提出了"校正年龄"概念.  相似文献   
103.
根据铜厂沟金矿的矿区地质特征、含金黄铁矿热电性与微量元素分析等的研究,认为铜厂沟矿区自东向西黄铁矿热电性主要为N型电子导型,且有高负值→低正值→低负值→高负值变化趋势,提出Ag、As、Sb元素高浓度特征是金矿富集的有利部位,高硫黄铁矿与低硫黄铁矿混生或P、N导型黄铁矿混生是金矿富集的标志,含黄铁矿硫化物石英脉是有利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4.
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化学元素、晶体形态、粒度等标型特征与其形成的物理化学环境及介质条件密切相关.通过对陕川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区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在韧性剪切变形-构造分异热液期与脆性剪切变形-构造分异热液期化学元素含量对比,以及黄铁矿形态、粒度分析,研究黄铁矿与金矿物关系.丁家林-太阳坪金矿黄铁矿形态以{100}、{210}单晶及{100} {210}聚晶为其标型.黄铁矿在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深部成矿的可能性不大.应沿丁家林-太阳坪脆-韧性剪切带寻找金矿.  相似文献   
105.
金川超镁铁质岩是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赋存岩体.采自金川镍矿Ⅰ矿区露天矿第2期侵入岩体的样品其岩石类型主要为含二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见镍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呈成条带状出现,表明其形成时低氧逸度的成岩环境。运用ICP—MS等离子质谱仪和MM5400稀有气体质谱仪分别对全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包体稀有气体同位素进行测定后得到一些认识:金川超镁铁质岩的微量元素丰度与球粒陨石相比,变化曲线基本呈水平分布,但是地壳中高度亏损Cr,Ni元素含量较高,主要富集于超基性的辉石和橄榄石中,说明其成因类型具有明显的幔源特征。岩石中稀土元素总量较高,为轻稀土富集型.重稀土亏损。其中由深至浅稀土元素对La/Yb,Ce/Yb,La/Sm,(La/Sm)N的比值均基本呈现增大趋势.说明其中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呈增大趋势,轻稀土的分馏尤为明显。超镁铁质岩的^3He/^4He值分布于0.847Ra~1.625Ra之间,虽远低于上地幔的^3He/^4He值.但仍存在地幔初始氦的踪迹。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在侵入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分异作用,并与地壳发生了的混染作用和热液交代作用.进一步证明了该岩体为上地幔局部熔融的超基性岩浆上侵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6.
安徽和县香泉独立铊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安徽和县香泉铊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北侧的皖东地区,是目前为止发现的罕见独立铊矿床。和县地区位于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大别造山带之间的过渡带,区内无岩浆岩出露。矿床的赋矿围岩为奥陶系下统仑山组微晶灰岩、泥灰岩和泥岩,主要控矿构造为断裂和褶皱。矿床主要由一个矿体组成,矿体总体上为似层状和透镜状,分布与地层走向大体一致。矿床中铊高度富集,黄铁矿是铊的主要载体矿物,铊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铁进入黄铁矿晶格,其次以纳米级、次纳米级铊矿物颗粒形式产出。矿床的围岩主要蚀变类型有萤石化、重晶石化、硅化和碳酸盐化等。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铊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成矿期,即海底热水沉积成矿期和低温热液改造成矿期。奥陶纪海底热水形成含铊黄铁矿建造,早白垩纪低温成矿流体对黄铁矿建造进行叠加改造,并使铊进一步活化富集。香泉铊矿床的发现和研究表明,分散元素铊不仅可以富集形成伴生型多元素矿床,还可以形成单一元素的独立铊矿床。  相似文献   
10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黄铁矿中微量元素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常平  王松君等 《岩矿测试》2002,21(4):304-306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了黄铁矿中Cd,Co,Cu,Mn,Pb,Zn和Ni。用干扰系数校正法消除黄铁矿中铁对上述元素的干扰,采用HCl-HNO3体系溶解矿样,不需化学分离,直接测定。方法已应用于国家标准物质GBW07267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n=8)为1.5%-7.3%。  相似文献   
108.
张正喜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4):15-16,66
应用扫描电镜对煤中不同显微组分中有机硫进行了测定。应用XPS方法测定了8号煤中有机硫的存在形态,评述了煤中硫的变化规律。论述了古交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中黄铁矿硫的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9.
硫化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常见矿物,目前国内外对其表面矿物学特征研究有限。具体到硫化物固-液界面处的行为机理,前人的研究程度就更低了。笔者自行设计了一个Fe1-xS-Cr^6 原电池,通过实测电动势(E),t-E关系曲线,溶液可见光吸收谱及其λ-A关系曲线,阐明硫化物与Cr^6+溶液间的界面行为机理。认为其界面行为过程为;硫化物溶解→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吸附Cr^3 。该原电池与一般原电池结构不同,其主要差别在于将反应电极和测量电极分开,从而解决电极反应过程中的浓度极化问题,提高了电化学实验的精度。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矿物-液体相互作用机理,完善和丰富表面矿物学研究内容,深化化界面成矿理论,并对环境治理,矿物材料应用等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0.
以内蒙古乌达矿区为例,通过对高硫煤9煤层中黄铁矿和有机硫同位素的测定(有机硫同位素δ^34S=-12.3‰-5.8‰,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18.7‰-1.1‰),结合煤岩学特征的综合分析以及黄铁矿化菌落和蓝藻胶壳的发现,提出了庙充煤中硫的党政军化模式,认为高硫煤中主要来源的硫的同位素由于硫酸盐的异化细菌还原作用导致大规模分馏,使之趋于负值,在高硫煤形成过程中,黄铁矿和有机硫表现出形成初期Fe^2 和有机质对硫离子的争夺性、形成过程中在剖面上的层次性、阶段性和时间上的相向性,层次性和阶段性表现为沼泽体系对SO4^2-和H2S的开放程度及黄铁矿的形成对^32SO4^2-的过滤性,相向性表现为泥炭聚积初期和晚期,Fe^2 和SO4^2-对高硫煤形成做出了贡献,具有剖面上的对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