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1篇
  免费   2559篇
  国内免费   2815篇
测绘学   2118篇
大气科学   1827篇
地球物理   1171篇
地质学   4276篇
海洋学   3714篇
天文学   350篇
综合类   906篇
自然地理   1263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545篇
  2022年   689篇
  2021年   816篇
  2020年   577篇
  2019年   807篇
  2018年   644篇
  2017年   436篇
  2016年   502篇
  2015年   649篇
  2014年   905篇
  2013年   756篇
  2012年   833篇
  2011年   806篇
  2010年   616篇
  2009年   781篇
  2008年   715篇
  2007年   742篇
  2006年   646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470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41.
连续运行GPS定位服务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连续运行GPS定位服务的概念、实现模式及其在测绘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2.
ADS40数码航摄影像在DTM立体测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ADS40数码航摄影像,使用MAPMATRIx2006建立立体模型进行立体测量DTM的全过程,以及ADS40数码相机的有关参数,对建立立体模型的作用.应用MAPMATRIX2006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3.
电(磁)法技术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法主要有充电法、高密度电法、甚低频法、电磁感应法和电磁波法(探地雷达)等.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电(磁)法是最主要的探测方法.本文介绍了电(磁)法探测地下管线的原理和特点,并列举了各种电(磁)法技术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笔者对电(磁)法技术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电(磁)法技术在地下管线探测中拥有巨大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44.
主要叙述1:10 000矢量地形数据(DLG)在采集、编辑过程中如何控制质量,针对如何提高产品质量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45.
通过岩心观察和单井相分析,结合沉积背景资料,认为留西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为主,主要发育辫状分流河道、越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微相。根据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本区沙三上亚段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可划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分别对应于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绘制了每个沉积阶段的沉积相图,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形成的北高南低的构造背景与辫状河三角洲近东西向展布的砂体形态相互配置,加之良好的油源供给,为后期成藏创造了条件。沙三上亚段沉积早期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与沉积中期发育的烃源岩形成了十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具有优越的隐蔽油藏发育条件。总结了该区隐蔽油藏成藏的4种模式,确定留西地区中南部沙三上亚段沉积早期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下一步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46.
河流活性物质入海通量:概念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水体中呈溶解态和悬浮物结合态的元素活动性强,具有生态环境意义,查明其入海通量是当前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重要任务。通过总结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确定了影响河流水体悬浮物的浓度及其矿物、化学组成的主要因素。从沿海经济带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实际需要出发,拟定了开展中国主要入海河流水溶态和悬浮物结合态元素入海通量调查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7.
露天矿边坡变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许多影响边坡变形的因素具有灰色信息性质,因此应用灰色模型对边坡变形进行预测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手段。在灰色模型预测实践中,发现建模数据的维数对模型预测精度有较大影响。从变形预测精度研究入手,提出最佳维数建模法。通过实例应用证明,该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48.
长82亚油层组是甘肃庆城地区庄19井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中储集砂岩相对富集的层位,但砂岩低渗透性的特点显著,成为影响该区石油储产量增长的主要地质因素.结合前人的相关工作,通过钻井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分析、储层岩石实验测试等工作,详细地分析了庄19井区长82亚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特征,认为沉积微相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控制低渗透性储集砂岩发育和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寻找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代表的有利储集相带砂岩体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9.
作为GPS/重力边值问题理论及方法的应用,在对GPS/重力方法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原理进行简要介绍与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N区的600个GPS/重力数据和48个高精度GPS水准数据,计算出该区域的(似)大地水准面。通过拟合法和系统差直接改正法进行的精度分析表明,应用GPS/重力数据结合水准方法确定的该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达到厘米级精度。  相似文献   
150.
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滴滴涕的残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研究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DDT的含量和组成,探讨了该区土壤中DDT的残留特征及其可能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普遍残留DDT,质量分数为0.384~54.159μg/kg,残留水平较低,土壤DDT同系物中以p,p’-DDT和p,p-’DDE为主。DDT的组成表明,土壤中DDT主要是过去输入环境的DDT及其降解产物,但近期仍有少量的DDT输入。生态风险评估则显示该区土壤中的DDT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