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4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渔民祭海有着悠久的历史,谷雨祭海节是荣成沿海渔民每年必过的盛大节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谷雨祭海节的功能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从最原始的海神崇拜、海神信仰转向欢送渔民出海、兼具娱乐性质的庆典活动,但始终都传递着渔民出海平安、渔获丰收的美好愿景。谷雨祭海节的变迁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结果,祭海节的变化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整合与社会稳定,同时,信仰程度降低、祭祀仪式简化、祈求经济利益的社会心理的强化等方面所发生的祭海节的变化又对当地社会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2.
利用双因素实验和单藻培养等方法,对采自广东南澳岛的短节硬毛藻(Chaetomorpha brachygona Harvey)进行研究,在不同温度和盐度条件下,对该硬毛藻的生长、活力以及形态进行了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短节硬毛藻的生长均有一定影响,当温度为20°C时,藻体培养第3、6和12天活力分别为0.70—0.75Y、0.60—0.70Y和0.55—0.65Y,培养12天时藻体有生殖细胞形成,此温度有利于藻体维持活力;温度为25—30°C时,培养第3天时会大量形成生殖细胞;在盐度10、20、40和50时,藻体的生长与温度相关,即30°C25°C20°C;在盐度20—30时,藻体长度最大达4.55 cm;在盐度10—30时,更有利于藻体生长,整体趋势为2030104050。因此,实验条件下,温度25—30°C、盐度10—30更利于短节硬毛藻的生长和形成生殖细胞。本实验表明,短节硬毛藻为暖水、广盐性种,有可能在我国南方海区大量生长并扩散,具有引发绿潮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3.
农村住宅要不要实行节约集约用地?怎样才能做到既能节约用地又能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在这方面,本刊发表的通讯《河南西滑封人的"节地术"》,为我们作出了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4.
175.
徐扬 《辽宁地质》2012,(5):26-27
“十一五”以来,辽宁经济社会步入高速发展期,用地需求急剧放大,每年用地缺口超过1/3。面对日益增长的土地消耗压力,辽宁加快转变土地粗放利用方式,采取刚性措施推进“开源节流”,创新节约用地模式,以较小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了快速经济增长。据测算,2010年辽宁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地均GDP、  相似文献   
176.
本研究从实验室保藏的节旋藻(Arthrospira)藻种出发, 挑取形态不同的单藻丝体进行纯化培养,采用6 种方法进行全基因组DNA 提取的比较研究, 而后以16S rRNA-ITS 区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藻株进行相关序列测定和分子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 冻融CTAB 法能够提取出包含染色体外DNA 在内的节旋藻全基因组, 高质量样品可以满足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 分子系统研究表明, 纯化藻株皆为钝顶节旋藻, 节旋藻与螺旋藻在分子鉴定中属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7.
以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无节幼体作为试验材料,研究蛋氨酸或裂壶藻(Schizochytrium sp.)强化对卤虫体内游离氨基酸(FAA)含量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蛋氨酸(Met)组、裂壶藻组、蛋氨酸加裂壶藻组以及对照组,试验进行16 h,每4 h取样1次。结果显示:试验结束时,蛋氨酸组的卤虫体内游离Met含量显著高于裂壶藻组(P<0.05)。除对照组的丝氨酸(Ser)、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含量显著高于蛋氨酸+裂壶藻组外(P<0.05),其他所有的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在16h时都没有显著差异。试验过程中FAA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对照组和蛋氨酸组基本上呈现先减少再升高的趋势,且16 h和0 h的含量差别不大;裂壶藻组和蛋氨酸加裂壶藻组的卤虫,其体内FAA含量基本上呈下降趋势,或小幅升高后下降,16 h时的含量大多低于0 h时。试验结果表明:给卤虫无节幼体强化Met可以提高其体内Met含量,对其他种类的FAA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8.
秋冬季节转换期东亚环流变化特征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NCEP/NCAR候平均再分析资料,对秋冬季节转换前后大气环流特征及高低层季节转换的时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表面气温的季节性转变是东亚地区秋冬季节转换的信号,其剧烈的降温将快速引导环流形势向冬季型转变,一定强度的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建立亦是季节转换的指示器。从秋冬季节转换前后的环流形势对比来看,急流南撤至35°N以南、急流中心稳定移至西太平洋上空、南亚高压反气旋中心退至西太平洋上空时间比较一致,可视为冬季环流建立的标志。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及江淮地区表面热通量的变化得知,秋冬季节,青藏高原地面对大气感热及潜热加热的急剧减少,远远超过了净长波辐射加热的增加,这种热量的减少使得离地最近的地面气温出现相应降温,在滞后表面加热突变后2~3候出现季节转换。由于感热的变化主要影响低层,高层对感热变化的响应主要是通过热力适应机制,导致高层的季节转换时间滞后于低层。而江淮流域地区地表潜热加热的急剧减少亦是大气环流改变的一个热力因素,可能是由于潜热加热到达一定的高度通过凝结加热的方式直接影响高层,所以高低层季节转换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9.
近年来,由于京福高速公路、日荷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等建设途径曲阜市息陬乡,使该乡面临着人多地少的难题,村民建房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造成村民建房选址分散,布局混乱,纠纷频发,单宅用地量大,  相似文献   
180.
所谓空气湿度,是指空气干湿的程度,气象上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它的范围为0~100%,数值越大,空气越潮湿。它的大小取决于空气中含水量的多少。一般来说,秋冬季节空气湿度较小,春夏季节湿度较大,上午和早晚的空气湿度较大,下午湿度较小。下雨时和下雨前后,空气湿度大;而久晴不雨的时候,空气湿度较小。科学研究表明,空气湿度跟人体的健康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