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18篇
海洋学   18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01.
李双喜 《地质与勘探》2022,58(6):1196-1208
本文对苏北地区锦屏组磷矿石及地层样品进行了岩相学及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磷矿初始沉积环境和源区特征。磷矿类微量元素富集Ba、Pb、U、Sr,贫Th、Ta、Nb、Ti;REE配分曲线为LREE富集型,Ce负异常,表明成矿环境为陆缘海,且成矿过程受深海热水沉积和生物作用影响。Sr、Nd同位素初始值判断磷灰岩物质来源为年轻的地壳物质。绿片岩类微量元素富集Rb、Th、K,贫Th、U、Ta、Nb、Sr、Ti;REE配分曲线为LREE富集型,判断其原岩为陆源碎屑岩。(混合)片麻岩类微量元素富集Pb、Th、K,亏损Ba、Ta、Nb、Sr、Ti;REE配分曲线为LREE富集型,具地幔源区特征。  相似文献   
402.
对江苏省及近海区域地质进行了分析表明,下扬子地块发育的苏北—南黄海南部盆地为该省CO2地质封存潜在目标场所。文章通过地层及岩性资料分析了CO2封存适宜地层,在此基础上,根据钻井与地震测量剖面资料,阐述了各构造单元的800~3500 m深度范围存在的CO2封存适宜地层的厚度,探讨CO2封存空间适宜性。结果表明:盐城组下段、三垛组、戴南组、阜宁组一段与三段、赤山组砂岩具有较好CO2储存空间;苏北—南黄海盆地的赤山组分布较少,盐城组、三垛组、戴南组、阜宁组地层分布范围较广;金湖凹陷、高邮凹陷、溱潼凹陷、海安凹陷、白驹凹陷、阜宁凹陷、盐城凹陷、南二凹陷、南四凹陷、南五凹陷、南七凹陷、南二低凸起具有较好的CO2封存储层潜力;洪泽凹陷、临泽凹陷、涟南凹陷、涟北凹陷、南三凹陷、南六凹陷CO2封存储层潜力较差。  相似文献   
403.
航道浅滩演变与边心滩形态调整具有强关联性,叠加河道冲淤不均衡性、上游河段冲刷供沙等综合影响,使得航道浅滩碍航机制更趋复杂。本研究以长江感潮段内落成洲河段为对象,通过1959—2021年洲滩形态、河床冲淤特征、水动力环境与浅滩碍航特性等分析,明确边心滩—浅滩演变联动关系、上游河床冲刷供沙及对浅滩演变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 1981年以来落成洲河段所在的扬中河段由淤积转为1991年以来的持续冲刷,1981—2021年枯水河槽冲刷量为3.97亿m3,占洪水河槽冲刷量的95.9%;(2)三峡工程运行前嘶马弯道崩退—落成洲左缘淤积—三益桥边滩未发育,即嘶马弯道崩退是洲滩联动演变的主要诱因;(3)三峡工程运行后至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前的来沙量减少引起洲滩整体冲刷,落成洲冲刷为三益桥边滩提供了发育空间,逐渐淤涨的三益桥边滩与水沙条件共同使得落成洲冲刷和右汊冲刷发展,即三益桥边滩形态变化逐渐由被动淤涨转为洲滩联动演变的主因;(4) 1981—2010年三益桥边滩淤涨、落成洲洲头与左缘冲刷等决定着三益桥浅滩碍航程度,由于流域来沙量减少引起的河床冲刷使得碍航程度减弱,2011—...  相似文献   
404.
苏北第二轮金刚石找矿历时8 a,尚未发现含矿的金伯利岩或金刚石矿床。从苏北找矿实际出发,结合最新的金刚石成矿理论和进展,提出和探讨了制约苏北原生金刚石找矿的几个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找矿方向。研究认为: 苏北原生金刚石找矿的首要目标为古生代金伯利岩,在郯庐断裂带西侧,由于徐宿弧形构造的存在,可能使得该期金伯利岩被掩盖于推覆体之下; 郯庐断裂带与古生代金伯利岩没有成因联系,但其在伸展阶段控制发育的断陷红盆,可能使得带内的古生代金伯利岩被掩盖在白垩系之下。今后的找矿方向应重点集中在郯庐断裂带内的城岗隆起上,郯庐断裂带西侧的含角砾基性岩亦是值得关注的对象。在开展找矿勘查时,应充分考虑工作区地质与地形条件、方法适应性和局限性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勘查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405.
阐述了台湾浅滩邻近海域秋初的水体浊度、荧光叶绿素a的分布变化特征,指出荧光叶绿素a的分布除与营养盐的限制相关外,温盐等水文动力条件对其分布特征也起着重要控制作用,尤其在控制荧光叶绿素a极值分布下界方面可能起着关键作用.而在上升流涌升强烈的地区往往出现了浊度最大值,这可能与底层物质的再悬浮有关.  相似文献   
406.
2004年7月25日至8月10日在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取得悬浮体样品,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探讨了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沉降颗粒物类型及其絮凝沉积作用.结果表明:单颗粒沉降颗粒物类型有生物颗粒、矿物颗粒和其他颗粒等3种类型;沉降颗粒物絮凝体类型包括住囊类、粪球絮凝体、硅藻絮凝体、矿物碎屑絮凝体、有机包膜、混杂絮凝体、微型藻类絮凝体等7种.颗粒物类型受到地形、海流和陆源输入等海洋环境的影响,生物絮凝和上升流可能是导致悬浮颗粒聚集的主要原因.絮凝在悬浮体的沉积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7.
苏北盆地三垛组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勤 《地层学杂志》1997,21(4):275-280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依靠玄武岩同位素年龄确定地层时代。应用40Ar-39Ar法和K-Ar法测定了6个三垛组玄武岩样品的年龄值,分析了三垛组玄武岩的形成时间,从而推测了三垛组的顶、底界年龄,认为三垛组地质时代与国际地层对比表中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相当,本区缺失晚渐新世地层,并以古生物、古气候等方面资料验证了该认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08.
苏北地区井下浦口组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苏北地区井下浦口组的钻井地质剖面的对比研究及部分重点层、段的微体古生物分析为基础 ,总结了浦口组的岩性、电性、古生物特征及其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 ,并将浦口组划分为四段 ;通过对浦口组及其各段残留地层分布的细化研究 ,结合构造演化、地震解释的部分研究成果 ,指出了浦口组的沉积格局 ;充分利用所获得的孢粉资料 ,探讨了“黑浦口”的存在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09.
410.
苏北东海超镁铁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北东海超镁铁岩分为南、北两带。北带以变质橄榄岩为主,南带以洋壳堆积超镁铁岩为主,是“肢解的蛇绿岩”。推测蛇绿岩形成于中-新元古代扬子古大陆板块北缘苏北-胶南地体与胶北地体间的洋盆环境。变质橄榄岩为高温超高压下原始地幔岩经中等程度熔融后的残余地幔橄榄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