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2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0篇
  1948年   2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7 毫秒
491.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评述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本文就目前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草地生态系统碳贮量,包括植被及土壤碳贮量,草地NPP及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和测定;2、草地土壤呼吸,认为其是草地碳循环中最主要的环节,是目前研究的重点;3、气候及人类活动(开垦和放牧等)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4、二氧化碳增加对草地碳循环的可能影响,并对研究工作中的难点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92.
黑河山区草地蒸散发量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针对黑河山区草地蒸散发估算,提出了两种草地蒸散发量估算方法,即基于Penman Monteith方程的方法和基于Priestly-Taylor方程的方法,并将这两种方法和SHAW模型作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与SHAW模型计算精度相近,但输入变量数量比SHAW模型要少,尤其是基于Priestly-Taylor方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3.
李辉霞  刘淑珍 《中国沙漠》2007,27(3):412-418
在实地调查和样方测定基础上,选用建群种植株高度、草地植被盖度和草地生物量作为草地退化地面评价体系中的单一评价指标,并通过加权综合三个单一评价指标,构建草地退化地面综合评价指标;在分析退化草地光谱特征的基础上,从ETM+影像的波段数据中派生出草地退化的遥感评价指标。通过相关分析的方法,选出最能反映草地退化趋势、最适于用于线性拟合的地面评价指标(地面综合评价指标)和遥感评价指标(TM4/TM5),采用线性回归技术构建草地退化遥感评价模型,并通过计算确定系数(R2)、均方根差(RMSE)和相对误差对模型精度做出评价。确定主要草地类型的不同退化等级标准,完成草地退化图的编制。通过分析草地退化地面评价指标与遥感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西藏北部草地退化的遥感评价模型,为科学、快速评价草地退化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94.
阿拉善荒漠草地类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付华  周志宇  庄光辉 《中国沙漠》2000,20(4):426-429
对阿拉善所属的4个草地类6个亚类75个牧草25个土壤样本中的Fe、Mn、Zn、Cu、Co、Mo、Se等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类型进行研究,并对各草地类牧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微量元素除滩地戈壁亚类,山前倾斜地亚类、河泛地低地亚类Se含量及冷温潮湿类的Cu和Zn含量正常外,其它都低于我国和世界正常土壤平均含量。微量元素的缺乏与成土母质相关。阿拉善地区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复杂,但牧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范围,这与牧草本身对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495.
作为定性评定土壤湿度的方法,即以土壤墒情类型分析、制作的服务产品已在气象业务中得到广泛使用。本文参照一些学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有关规定,并在多年经验积累基础上,根据我区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与农作物或牧草生长发育需水特征之间的关系,分别给出我区农田、草地的5 种不同土壤墒情类型和土深0~20cm 的相对含水率等级指标。近年来通过全区土壤墒情分析产品的应用效果反馈,表明所确定结果可行。  相似文献   
496.
松嫩沙地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土壤动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殷秀琴 《中国沙漠》1998,18(3):249-254
松嫩沙地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土壤动物的对比研究表明,天然草地大型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与人工草地优势类群数相同,但类群有差别。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是人工草地多。天然草地大型土壤动物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常见类群都多于人工草地,而稀有类群则相反。两种草地类型的土壤动物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性,但基本上是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天然草地表层的土壤动物类群数均多于人工草地,主要是受土壤营养状况和理化性质的制约。  相似文献   
497.
乌兰图雅 《地理学报》2021,76(7):1722-1731
内蒙古草原是蒙古高原草原带的南部组成部分,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原生态修复任务重、压力大。本文以蒙古高原典型草原乌珠穆沁—温都尔汗样带为例,以1988—2016年5期TM数据为信息源,获取2016年样带草地利用信息基础上,按国别和年限对样带草地利用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草地主要干扰因素,探寻有效的修复途径和可借鉴的国际经验。研究发现:① 草地面积占样带95.05%,均匀覆盖于整个样带;其他用地类型占比均不大,但分布相对集中,其中耕地集中于样带西北部蒙古国段,工矿用地、沙地、盐碱地集中于样带东南部内蒙古段。② 1988—2016年样带耕地面积减幅最大,为35.71%,集中位于蒙古国段;草地、水域面积逐年减少,在中国境内、境外变化趋势相同,但内蒙古段草地减幅大于蒙古国段且多转为未利用地;工矿用地面积增幅最大,为初期的近367倍,集中分布于内蒙古段;盐碱地、沙地面积逐年增加,在中国境内、境外的变化幅度相当。③ 草地是高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放牧是草地主要利用方式,开矿是除放牧以外中国草地的主要干扰因子,蒙古国则为垦殖,内蒙古的草地干扰远大于蒙古国。草地退化与干旱化是蒙古高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中国境内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98.
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是青藏高原东北部重要水汽源,在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及半干旱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青海湖水位迅速上升,但是湖泊扩张对周边人居设施与草地的影响尚未得到广泛关注和报道.基于1995-2019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Hydroweb多源测高同化水位数据、SRTM-1 DEM数据等,本研究以青海湖近年来增长速率情景开展湖泊快速扩张对周边人居设施(道路、居民点)与草地影响和潜在威胁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4年期间青海湖处于萎缩态势,2004年水位和面积出现最小值,之后,青海湖进入稳定扩张期.2004-2019年期间,青海湖水位累计上涨3.27 m,年均增长率约为0.22 m/a;相应地,青海湖水量增长了14.25 km3,年均增长率为0.95 km3/a.湖泊扩张模拟结果显示,若青海湖水量以当前速率增长,水位将在2070年前后达到3207 m(相对2019年约10 m的水位涨幅),届时将会淹没178个居民点、长度约为1286.91 km的道路以及2042.22 km2的植被,其中预测的高风险区域主要为切吉乡、泉吉乡和金滩乡.该研究有望为青海湖快速扩张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和潜在威胁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为制定缓解气候变化风险的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9.
对荒漠化草地的遥感动态监测研究是目前草地研究、监测、管理的热点。选择色达县色柯镇、年龙乡和亚龙乡为研究区,依托色达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利用RS与GIS技术对色达县草地荒漠化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分析;选取了色达县1994年TM影像和2001年ETM+影像,采取监督分类法,提取了研究区多时相草地荒漠化信息,并对其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影像特征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00.
肖婧  王兵 《水科学进展》2020,31(6):820-831
为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多种因素对撂荒草地入渗特征的影响,采用野外自然降雨观测法,研究不同降雨特征(降雨量、平均雨强、降雨历时和最大30 min雨强(I30))、土壤前期含水量、坡长(10 m、20 m、30 m、40 m和50 m)和植被盖度条件下土壤入渗特征差异,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判断影响撂荒草地入渗特征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①入渗量随降雨量、降雨历时和I30增加而增大(R2>0.55,P < 0.01);入渗补给系数随降雨量、I30和平均雨强增大而减小(R2>0.12,P < 0.05);平均入渗率随降雨强度、I30增加而递增(R2>0.53,P < 0.01)。②入渗量和平均入渗率随前期含水量增加而减少,入渗补给系数随之增加而增大(R2>0.13,P < 0.05)。③入渗量、入渗补给系数和平均入渗率总体随坡长增加而增大(R2>0.56,P < 0.01),但在坡长30 m和40 m之间存在临界坡长。④在入渗效率较高的情况下,植被对土壤入渗的影响并不显著,降雨特征和坡长成为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