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全球离散格网系统是用于构建数字地球的一种有效空间数据组织框架,其中,三角形、四边形和六边形等多种单元形状的格网已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各具特色的格网满足了各专业领域的应用需求,但也因其格网类型的差异而阻碍了跨领域的数据共享,同时单一格网在面向多领域科学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实现多类型离散格网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不同类型格网结构要素相互转换机制的建立,是实现异构格网数据集互操作的关键。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首先,研究了三类全球离散格网系统结构要素的统一特征及格点和格元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了其等差圈层的分布模式;其次,以球面四元三角网为例,建立了格点的等差圈层编码,随后,根据格点与格元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格点索引的全球离散格网一体化编码与生成方法;最后,利用该方法生成了河南省地表高程的格点模型、三角形格网模型、菱形格网模型和六边形格网模型,并验证了其正确性和可行性,为全球离散格网的互操作机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2.
一种特殊类型硅质岩——浮石状燧石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一种较为少见的特殊硅质岩产于南京及巢湖地区的下二叠统孤峰组地层中。它的显著特征是岩石中存在大量菱形和不规则状孔隙,孔隙周边和孔隙间主要由微晶石英组成。通过对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等特征的研究,认为它是一种交代碳酸盐岩成因的硅质岩,并定名为浮石状燧石。  相似文献   
43.
干燥胁迫对几种单胞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三种单胞藻(新月菱形藻、盐藻和小球藻)肿离海水后在室内晾干不同时间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晾干3h,对盐藻和小球藻影响不大,晾干6 ̄9h,失水超过50%复水后,盐藻就停止生长,小球藻就逐渐死亡。新月菱形藻和两种绿藻有很大不同,晾干3h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晾干6 ̄9h对其生长有轻微抵制作用;室内自然光下晾干经暗中晾干有较大的损害。三种藻以干燥胁迫的耐受力不同,新月菱形藻最大,其次是盐藻,小球  相似文献   
44.
根据近年来国外文献所涉及的藻类分类学研究进展,着重解释了蓝藻门的颤藻属和硅藻门的直链硅藻属和针杆藻属的一些浮游种类的学名变更情况,同时介绍了国际上最新的蓝藻门颤藻目和硅藻门的分类概况.根据Anagnostidis和Komfirek的分类,原颤藻属的大部分浮游种类进入了新属『浮游蓝丝藻属](Planktothrix),其他种类则分别属于[湖生蓝丝藻属](Limnothrix)、胶鞘藻属(Phormidium)和现在的颤藻属(Oscillatoria)等多个颤藻目的类别.根据Krammer和Lange-Bertalot的分类,原直链硅藻属的浮游种类进入了新属[浮生直链藻属](Aularoseira),另外的种类归属于Orthoseira、Ellerbeckia和现在的直链硅藻属(Melosira)等硅藻类别中:原针杆藻属的浮游种类并入脆杆藻属(Fragilaria),其他种类进入菱形藻属(Nitzschia)、双尖菱板藻属(Hantzschia)和现在的针杆藻属(Synedra)中.  相似文献   
45.
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小新月菱形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包埋脱水法研究了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minutissima)的超低温保存,探讨了影响存活率的内、外因素:藻细胞年龄、脱水速率、胶球含水量和化冻后的恢复方法等。结果表明,将处于静止初期的藻细胞包埋在含有0.5 mol/L蔗糖的3%褐藻酸钙胶球中,以含水量每小时减少0.9%的平均速率脱水至胶球含水量为40%,化冻后在冻存管中室温下暗恢复12 h的条件下冰冻存活率较高,可达到18.3%左右。与常规的两步法冰冻保存相比,包埋脱水法可大大简化操作程序,是保存小新月菱形藻的一种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底拖网网目长度和网线粗度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网衣理论总强度”、“网衣相对强度”两个概念,解决了底拖网设计中根据平型网或设计参考网初步确定设计网口网线粗度的问题。并根据“网衣理论总强度”和“网衣相对强度”概念统计出我国沿海各种渔船主机功率的底拖网各部位网衣理论总强度和网衣相对强度数字范围,为我国底拖网设计网目长度与网线粗度之间关系的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提出了“网衣理论总强度”、“网衣相对强度”两个概念。解决了底拖网设计中根据母型例或设计参考网初步确定设计网网口网线粗度的问题。并根据“网衣理论总强度”和“网衣相对强度”概念统计出我国沿海各种渔船主机功率的底拖网各部位网衣理论总强度和网衣相对强度数字范围,为我国底拖网设计网目长度与网线粗度之间关系的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为了澄清中国沿海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 Hasle的种下分类学现状, 从我国沿海分离并建立了32个尖刺拟菱形藻的单克隆培养株系, 结合光学显微镜下的群体特征和透射电镜下的超微形态学特征, 以及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的分子系统学数据, 鉴定得到尖刺拟菱形藻的两个变种: 尖刺拟菱形藻原变种P. pungens var. pungens和尖刺拟菱形藻阿维罗变种P. pungens var. averiensis。文章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对培养株系的多莫酸(DA)进行了检测, 但未检测到DA。  相似文献   
49.
The effects of several nutritional factors on the growth and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production of diatom Nitzschia laevis were studied. 4 LDM (quadrupled concentration of the nutrient salt) was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nutrient salt for the growth and EPA production ofN. laevis. The growth ofN. laevis was inhibited when the glucose concentration was either lower than 10gL-1 or higher than 15gL-1. Both sodium nitrate and urea were good nitrogen sources for the growth and EPA production, while ammonium chloride seriously decreased the dry cell weight (DW) and the EPA content. Silicate seriously influenced the growth of N. laevis. The maximum DW of 2.34gL-1 was obtained in the presence of 150 mgL-1 Na2SiO3·9H2O. The EPA content remained almost the same when the silicate concentration was lower than 150 mgL-1; however, higher silicate concentrations resulted in a steady de- crease of EPA content. Low medium salinity (≤29) did not seem to influence the DW of N. laevis, and high salinity resulted in a decrease of DW. The highest EPA content (4.08%) and yield (110 mgL-1) were observed at the salinity of 36 and 29,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50.
以SLYWV-75-10型漏泄同轴电缆为例,建立疏编织型漏泄同轴电缆外导体展开模型,以某一菱形孔隙为中心,分别求得4根编织线、4股编织线和8股以上编织线围绕孔隙的磁场分布公式;利用MATLAB软件模拟磁场分布.结果表明,孔隙内部靠中心位置磁场强度较小,边缘较大,且在孔隙尖端出现极值,整个磁场呈现中间较平、四周卷曲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