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394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章大全  袁媛  韩荣青 《气象》2023,(1):110-121
2022年夏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突出,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降水空间差异显著。利用观测资料和再分析数据,基于合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总结和探讨东亚夏季风和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可能成因。结果表明:2022年东亚夏季风季节进程总体提前,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华南前汛期、西南雨季、江南和长江中下游梅雨、华北和东北雨季开始均较常年偏早。2022年夏季我国气候总体温高雨少,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二少,盛夏长江流域发生破纪录的高温伏旱。夏季降水异常的阶段性特征显著,6月上中旬主雨带位于华南,6月下旬至8月,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北跳,多雨区北移至华北、黄淮、东北、西北地区东部等地,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呈“北多南少”分布。2022年夏季气候异常与海温等外强迫因子密切相关。La Ni?a事件在春季再次发展,赤道中太平洋冷海温加强和海洋性大陆上空对流活跃,热带印度洋偶极子负位相异常偏强,黑潮及延伸区海温偏暖,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和北抬,对夏季主雨带位置偏北和长江流域持续性异常高温天气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系统评价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肉不同提取物的呈味物质含量和呈味特征差异。【方法】以新鲜菲律宾蛤仔肉为原材料,采用水煮和酶解的不同提取方式,制得两种冻干粉,比较分析两者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有机碱和无机离子含量的差异,通过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评价其对滋味的贡献,并结合感官评价法和电子舌检测法考察其整体呈味特征。【结果】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水煮提取物鲜味和甜味强于酶解提取物;鲜味、甜味和苦味是酶解提取物的重要味觉特征;电子舌主成分分析结果亦表明水煮提取物更接近谷氨酸钠的呈鲜特性。水煮和酶解提取物中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有机碱和无机离子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的呈味物质由于含量的差异及呈味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水煮和酶解提取物的整体滋味存在差异。【结论】菲律宾蛤仔的呈味特性与其水溶性呈味物质密切相关,酶解提取物虽增加了氨基酸等的总体含量,但对鲜味、甜味的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73.
爆发性流行病病原对中国对虾仔虾的人工感染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暴发性流行病病原——中国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在仔虾阶段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同时为建立高健康无特异病原虾系统提供检测手段,探讨改善对虾苗种培育措施,为养成提供健康苗种,作者对中国对虾仔虾进行了暴发性流行病原人工投喂感染试验以及检测方法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病虾的来源 发病对虾来源于1994年山东青岛郊区患爆发性流行病虾池的对虾,并经过电镜切片观察确认为感染HHNBV。1.1.2 毒种分离 取发病的对虾头胸甲部分约200g,去掉甲壳和肝胰腺,剩余部分加入1×10-9溶液(NaCl24g/…  相似文献   
74.
南海原油和燃料油对仔虾和仔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贾晓平  林钦 《热带海洋》1998,17(1):93-98
测定了南海原油,0号柴油和20号柴油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刀额新对虾Metpenaeusensis3种仔虾和黄鳍鲷Sparuslatus,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前鳞鲻Mugilophuyseni和七星鲈Lateolabraxjaponicus4种仔鱼的急性毒性,油类对仔虾和仔鱼的毒性大小顺序均为0号柴油〉20号柴油〈  相似文献   
75.
低盐度突变对中国对虾仔虾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3-4月在山东日照市代家村对虾育苗场采集中国对虾仔虾,采用实验室培养的方法,研究中国对虾仔虾对不同低盐度突变的幅度及速率的适应能力,并对在不同盐度突变后仍能存活的仔虾体内的18种氨基酸、14种脂肪酸及5种维生素的含量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当降盐的工范围为3/d-5/d时,部分仔虾可在盐度为零的淡水中存活数天。盐度的变化对仔虾体内氨基酸,脂肪酸和维生素的含量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6.
泰国和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在矿业管理上具有特色的国家:他们在利用国外资金勘查开发矿产资源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制定了具体的优惠政策,得到了国际矿业公司的响应,取得了实效。  相似文献   
77.
对虾的人工养殖已成为我国养殖业中的支柱产业,不仅拓宽了农村劳动力市场渠道,同时也是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产业。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病毒或细菌感染、水质污染、饵料变坏引起的应激反应。造成对虾大面积遭灾,有的甚至全军覆灭。 我国北方沿海一些地区,为躲避高温期的对虾流行疾病,提出早育苗、育大苗的建议。而虾苗质量的好坏,又最终会直接影响对虾的成长和产量。我国部分育苗场采用提高育苗池温度和加大抗生素用量,促使虾苗在长度上达到0.7-1cm,从而符合放养规格。日本学者Nakamura(1987)用组织学方法研究日本对虾的流行疾病时发现,仔虾在P20期以前,特别是P4-10期时,发育的淋巴器官大小的转换值较低,仔虾期抵抗力亦较低,是仔虾易发病死亡的原因,而这段时期又正是中国对虾的放养期,从育苗池到虾塘,环境的改变较大,若加上育苗场急功近利的作法,则会加速仔虾的死亡或成为孱弱的个体。 据酒井(1992)、梶田(1990)、 Kajita等(1992)、 Sakai等(1991)、 Edwards等(1988)报道,生长激素对鱼类不仅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而且还有提高免疫力的效果。本课题组在完成山东省“八五”攻关课题“基因工程人工合成饵料的研制”过程中,同样证实了生长激素对鲤鱼有显著的促生长和抗病作用。但是在对虾的养殖中,有关生长激素的报道不多。本文为利用浸渍生长激素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仔虾生长和耐盐度影响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8.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2日22时37分在菲律宾棉兰老岛(Mindanao)东部海域发生7.6级地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震后启动快速响应,组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和地震辐射能量等进行了估计,基于震源模型进行了震动图模拟、同震形变场模拟。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巽他地块碰撞的俯冲带板片上,以逆冲机制为主,能量集中在前约40 s内释放,断层破裂最大滑动量达到7 m;震源辐射地震能量的效率偏低,慢度系数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与同样矩震级大小的地震相比,震感不强烈;极震区震动烈度可能达Ⅸ度以上,可能的受灾范围近27 000 km2;此次地震引起了显著的同震位移,最大水平向位移达到0.6 m、垂直向位移达到1.2 m。综合分析可知,此次地震不会产生大规模海啸。  相似文献   
79.
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福建闽南地区(厦门、云霄、惠安)及广西北海4个野生波纹巴非蛤群体进行形态学与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惠安与北海群体的形态最为相近,其次为云霄群体,而厦门群体的趋异度最大。构建了两个主成分PC1和PC2,其中PC1的贡献率为36.134%,PC2的贡献率为21.443%,累计贡献率为57.577%。建立了4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43.3%~93.5%,P2为44.8%~88.0%,综合判别率为66.1%。4个波纹巴非蛤群体的整体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间遗传分化微弱,属于同1个自由交配组群,NJ系统发育树聚类结果未检测到与地理位置相对应的谱系结构,这可能与人为引种、贸易及增殖放流等活动导致波纹巴非蛤不同群体间频繁基因交流有关。建议今后在波纹巴非蛤的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时,加强本地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80.
为解析狄氏斧蛤(Donax dysoni)线粒体全基因组结构特征以及进化地位,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狄氏斧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对线粒体基因进行注释并对其序列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狄氏斧蛤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全长为16 908 bp,碱基组成为A (26.81%)、T (41.13%)、G(21.21%)和C (10.85%),A+T含量为67.94%,表现出明显的AT偏向。与其他双壳贝类相似,狄氏斧蛤共编码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包含22个t RNA和2个r RNA,且所有基因均位于H链;蛋白质编码基因拥有3种起始密码子(ATG、ATT、ATA),而除了ND3、ND4以及ATP6使用TAG作为终止密码子外,其余所有蛋白质编码基因都使用TAA作为终止密码子。除t RNASer不能折叠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没有明显的DHU茎环,其余t RNA都能折叠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狄氏斧蛤与斧蛤科(Donacidae)其他物种具有相同的基因排列,未发现基因重排现象。基于线粒体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构建62种贝类的进化树,结果显示:Donax semiestriatus和Donax vittatus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