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3篇
  免费   632篇
  国内免费   810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814篇
地球物理   419篇
地质学   893篇
海洋学   127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14篇
自然地理   39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991.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planktonic protist communities and their responses to the change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 a semi-enclosed shrimp-farming pond in Qingdao,Shandong Province,China,during a six-month study period (a complete shrimp-culture cycle) from May to October 2002.The results reveal that: (1) the protist communities represented five trophic and functional groups of the species identified,about 60% were photoautotrophs,20% algivores,12% bacterivores,5% raptors and about 3% non-selectives;(2) the photoautotrophs,algivores and bacterivores were the primary contributors to the changes in the protist communities in short temporal scales,the succession of dominance typically being bacterivores→photoautotrophs→algivores,with the raptors dominating the protist communities in a single sample (early June);(3) the photoautotrophs and non-selectives were the primary contributors to the peak of protist abundance in early October whereas the photoautotrophs,bacterivores,raptors and non-selectives mainly gave rise to two bimodal peaks of biomass in July and October respectively;(4) five functional groups of protist communities represent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water nutrients (i.e.,NH 3-N,NO 3-N,and PO 4 ),either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temperature,of which algivores and raptors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phosphat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Chl a,while bacterivores were strongly related to nitroge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bacteria.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at planktonic protists are potentially useful bioindicators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semi-enclosed mariculture system.  相似文献   
992.
根据鸭绿江西水道口外两个站位大小潮实测悬沙数据,结合表层沉积物特征及潮流动力分析结果,从悬沙浓度、悬沙输沙量和悬沙粒级3个方面,分析了悬浮泥沙浓度大小潮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潮汐、潮流动力因素的关系,净输沙量特征及输沙方向、悬沙各粒级百分含量与涨落潮及泥沙沉积物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计算分析表明:影响悬沙动力特征的主要因素为空间位置、动力强弱及泥沙源;1#站位细粒沉积物丰富,潮流及输沙受口门地形控制,2#站位地形平坦,沉积物颗粒粗,泥沙源来自异地;悬沙浓度受潮流、潮汐动力影响呈规律性变化,输沙量受潮流动力、泥沙来源双重影响;两个站位悬沙粒级百分含量随涨落潮的峰值变化及与流速、流向、潮位的对应关系的不同,有效的指示了沉积物空间分布特征,反映了外部环境对悬沙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993.
威海湾入海污染物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潮流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计算威海湾受纳水体水质对排放源的响应关系,结合混合区的确定,计算了各排污口的最大允许排放量,为各个排污口排放的不同污染物制定相应的排放与削减量提供依据。威海湾望岛河和长峰河附近海域稀释扩散能力较差,污染物易滞留,现有排污量超过排污口的最大允许排放量,需要削减排污量;其余排污口尚有剩余排污量,南竹岛河排污口的剩余排污量最大。  相似文献   
994.
赵振峰 《地质与勘探》2022,58(3):686-695
多段多簇水平井压裂技术作为页岩油藏的重要开发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压后关井能充分发挥渗吸的作用,提高单井压后产量,但目前压裂液渗吸作用区域一直是困扰油藏工程师的重要难题。本文以陇东页岩油藏多段压裂井为研究对象,基于物质平衡原理,利用渗流力学和岩石力学理论,建立了压裂施工过程中和压后关井过程中流体压力扩散数学模型,研究了压力扩散和压裂液波及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压裂液波及体积随关井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会逐渐降低。储层渗透率越小,孔隙度越大,压裂施工时间越长,关井阶段井底压力越高,地层能量越高。该结果可为页岩油藏最佳关井时间的确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5.
陈厚彬  纪伟强  张少华 《岩石学报》2022,38(5):1499-1511
扩散年代学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种研究特定过程持续时间的方法,目前已在岩浆体系研究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该方法利用精细的原位测试分析技术研究扩散环带,模拟各种岩浆过程中再平衡的时间尺度。本文对这种方法的原理、发展简史和研究基础做了全面的回顾,重点介绍了其在限定岩浆喷发各个过程时间尺度上的运用,包括岩浆分异和岩浆混合后在岩浆房中的滞留,喷发前岩浆从浅部岩浆房上升至地表过程,以及岩浆同化混染和去气作用。最后,对扩散年代学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如何选择扩散体系,如何区分生长与扩散效应,如何正确认识扩散的边界条件和各向异性等。  相似文献   
996.
张志红  韩林  吕清硕 《岩土力学》2022,43(2):539-548
扩散是工程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尤其是针对填埋场底部的压实黏土垫层。扩散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离子种类、离子价态和离子浓度等,因此建立准确的扩散模型对填埋场垫层系统设计和评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引入简化的Guntelberg活度系数表示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浓度值的偏差,采用化学势和扩散势共同表征多离子扩散的驱动力,并考虑黏土介质特有的半透膜性能对离子扩散规律的影响,建立了复杂机制联合作用下多组分并存时离子在黏土垫层中的扩散模型。采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所建扩散模型进行数值求解,结果表明,黏土半透膜效应、溶液非理想性和扩散势均显著影响多离子扩散行为,考虑黏土半透膜效应及溶液非理想性条件下,多离子扩散进程明显减缓,考虑扩散势时,阳离子扩散速度显著提高。复杂机制联合作用下,多离子扩散规律并非单一影响机制的简单叠加,各机制之间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多离子扩散行为。  相似文献   
997.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99-106
试样经高温焙烧、碱熔分解,铁、铜、锰、钴、镍、钛、铋、镁等元素呈氢氧化物沉淀与钨、钼分离。在硫酸—二苯乙醇酸—二苯胍—氯酸钾底液中,钼、钨分别于约-0.26V(相对饱和甘汞电极钼峰电位)、-0.76V(钨峰电位)产生灵敏的平行催化波,根据测定区间内极限扩散电流的大小(选定区间内峰谷间的垂直距离)同时测定这两种元素。方法适用于化探样品、水系沉积物、土壤及岩石等样品中ω(Mo或W)1.0100.0ng/mL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8.
在沿海地区,以223Ra和224Ra为示踪剂建立的镭质量平衡模型已广泛应用于海底地下水排泄量(SGD)的研究中,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在人类活动复杂影响较大情况下的SGD研究却极为少见。本文对比研究了在有防渗墙(A区)和填海造陆(B区)两种不同人为因素影响下的龙口海岸带水体表现年龄、海底地下水排泄量及其携带的氮磷营养盐通量。结果表明,A区平均水体表现年龄为14.26 d,B区平均水体表现年龄为10.64 d。此外,B区沿岸地下水以及近岸海水中的Ra活度均普遍高于A区,而盐度低于A区。在SGD方面,A区的SGD速率为1.26~1.60 cm·d-1,B区为1.43~1.82 cm·d-1,考虑SGD在评估方法上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两个区域的SGD速率相差不大。但与我国其他自然海域相比,这两个区域的SGD速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此外,B区的氮磷营养盐浓度普遍高于A区,而且由SGD驱动的氮磷营养盐通量不同,地下水输入的不平衡的营养盐极易改变龙口海域的营养盐结构,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这也进一步证实SGD在沿海生态环境以及水体污染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地下水中抗生素污染持续受到关注. 由于抗生素含量一般为痕量级, 对地下水样中抗生素的采样提取检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利用薄膜梯度扩散法建立了原位富集地下水中抗生素的采样方法, 成功富集了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 同时, 应用超高效液相三重串联质谱法建立了分析地下水中26种典型抗生素的检测方法, 优化了提取条件. 结果表明, 整套采样及测试方法对地下水中抗生素分析具有较好的富集效果和检测灵敏度. 地下水原位富集采样时间20~30 d为宜, 26种抗生素的仪器检出限为0.002~0.074 ng/L, 平均回收率为47.7%~94.6%, 精密度4.45%~10.84%. 薄膜梯度扩散法原位富集采集地下水中抗生素的采样方式操作简单, 结合三重串联四级杆液相色谱能够实现地下水中抗生素的痕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传统的碱解扩散分离-酸碱滴定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水解性氮,通常采用玻璃扩散皿进行碱解扩散分离。但是使用该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和碱解扩散分离过程中,操作者常会面临如下三种困扰:一是玻璃扩散皿内室溶液极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和碱性胶液污染;二是玻璃扩散皿和盖子之间容易出现氨气泄漏,而且发现时往往无法解决;三是玻璃扩散皿比较笨重易碎,实验操作不方便;最终导致测定结果不稳定性和操作者对该法体验不佳。本文采用聚丙烯扩散皿,通过改进扩散皿清洗方法和提升扩散皿密封性、统一还原剂加入量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1.8mol/L)、适当增加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体积和降低盐酸标准溶液浓度,提高了水解性氮测定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方法中发生的污染明显降低,避免了发生氨气泄漏,操作便捷。应用于分析土壤有效态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如水解性氮测定值<50mg/kg的标准物质GBW07416a,其绝对偏差为0.2~1.8mg/kg;水解性氮测定值在50~200mg/kg的标准物质GBW07415a、NSA-1、NSA-4、NSA-5、NSA-6,其绝对偏差为0~4.0mg/kg。还原剂对硝态氮转化为铵态氮的加标回收率在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