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414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云母石英片岩的三轴蠕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轴蠕变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径向蠕变和轴向蠕变的比较研究,得出云母石英片岩的蠕变变形和长期强度特点:径向蠕变变形比轴向蠕变变形敏感,以径向蠕变长期强度作为长期强度更合理;围压越大,对径向变形的约束能力越强,径向蠕变长期强度和轴向蠕变长期强度均增加,径向蠕变长期强度与轴向蠕变长期强度的比值减小。同时指出进行径向蠕变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青海滩间山金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间山金矿床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产于中元古界蓟县系万洞沟群碳质糜棱片岩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中。矿床形成与柴北缘区域地壳多阶段演化和多次成矿作用有关,属多因复成矿床。矿床是在热水沉积、区域变质、热变质等预富集的基础上,与区域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的退化演化同步,经历了脆韧性、韧脆性和脆性剪切变形成矿阶段的演化并遭受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浆活动的叠加改造形成的。成矿物质来自容矿黑色岩系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  相似文献   
53.
北祁连加里东期俯冲-增生楔结构及动力学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建新 《地质科学》1998,33(3):290-299
北祁连加里东朝俯冲-增生楔可分为浅部和深部两个单元。浅部单元主要由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及深海复理石所组成,极浅变质或没有变质。深部单元主要由HP/LT蓝片岩、透镜状的蛇纹岩、变辉长岩及绿片岩(主要为退变质产物)所组成。普遍遭受HP/LT变质作用和绿片岩相的退变质作用。两个单元同时形成于不同的构造层次,具有类似的原岩特征。在加里东期,俯冲-增生楔共经历4期变形作用(D1,D2,D3,D4)和3期变质作用(M1,M2,M3).从D1→D4反映了俯冲-增生楔从俯冲作用→深部构造板底垫托作用→折返(构造顶蚀)→剥蚀的动力学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4.
本实验以坛紫菜自由丝状体为材料,研究不同培养方式(静置、摇床、通气)和换水频率(5d、7d、10d、20d)对丝状体生长及藻胆蛋白(PE、PC)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坛紫菜自由丝状体在摇床培养条件下生长较好,特定生长速率可达10.832 7%~10.891 5%;摇床培养下的丝状体PE含量相对静置培养的较高一些,通气培养的相对较低,最高为36.816 8mg/g;静置条件下培养的丝状体PC含量最高,摇床培养次之,通气培养最低,最低为1.082 4mg/g。相同培养方式下,换水频率对丝状体特定生长速率影响不大;除通气培养外,换水频率20d其PE、PC含量较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的培养方式及换水频率对丝状体特定生长速率大小、PE和PC含量不存在交互作用。本文实验结果对坛紫菜自由丝状体产业化应用于食品加工、色素提取等产业提供了实验理论和依据。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宿松变质杂岩的野外地质观测、岩相学和热力学评价及其峰期变质温压条件的空间变化特征的研究,并对比南大别高压单元研究结果,探讨宿松变质杂岩的岩石构成和变质特征。研究表明宿松变质杂岩自北向南可分为I、II和III三个带,主体仅经历了绿帘角闪岩相至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温压范围为t=398~613℃和p=0.61~1.53GPa,平均温压值为t=517℃±50℃和p=1.03±0.21GPa。该变质杂岩未显示任何蓝片岩相的变质特征,其内部也没有温度分带或连续变化的趋势。对比南大别高压单元的峰期变质条件,它们压力差至少可达p=0.92GPa,温度差可能在t=45℃,两者应在构造作用下叠置在一起。  相似文献   
56.
市场机制是实现蓝碳及蓝碳生态系统价值的有效途径,对于发挥蓝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梳理了当前碳市场中蓝碳碳汇项目的发展机遇和项目开发的现状,并就我国蓝碳碳汇项目开发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推进蓝碳碳汇项目开发和市场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当前,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和核证碳标准(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都已开发了蓝碳碳汇项目或可用于蓝碳碳汇项目的方法学,并开发了多个CDM、VCS和Plan Vivo Standard认证的红树林碳汇项目。我国已成功开发并交易了首个蓝碳碳汇项目“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并且将继续推动蓝碳碳汇项目的开发和交易市场的发展。但我国在碳汇项目开发上存在项目规模小、证明项目额外性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蓝碳资源管理机构作为碳减排量所有者和交易主体自主支配碳汇收益受到限制等不利因素。对此,建议可通过加强营造蓝碳碳汇项目开发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政府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或购买项目生产的效益,拓宽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资金渠道等措施,推进我国蓝碳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7.
嫩江—黑河构造带地处松嫩地块与兴安地块的结合部位,一直以来是业内学者关注的焦点。在构造带内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哈达阳一带野外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一套变质变形程度与周围地质体差异很大的地层。岩石组合为绿泥石白云母构造片岩、二云母微晶片岩、黝帘白云糜棱片岩等。采用LA-ICP-MS技术获得的绿泥石白云母构造片岩中锆石U-Pb年龄为413.9Ma±2.7Ma。通过分析区域地质演化历史及不同时代地质体特征,认为沿红山梁—哈达阳—依克特一带存在一条构造混杂堆积岩带,这套强变形岩石应为构造混杂岩带的一部分,其原岩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后期构造定位应与嫩江—黑河构造带最后于早石炭世末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8.
张修政  董永胜  李才  解超明  王明  邓明荣  张乐 《岩石学报》2014,30(10):2821-2834
羌塘中部晚三叠世低温/高压变质带是目前青藏高原内部延伸规模最大的高压变质带,但大量关键高压变质岩石出露地区地球化学资料匮乏,严重制约了对高压变质带原岩建造以及构造演化的全面认识。本文以羌塘中西部地区尚无地球化学资料的果干加年山榴辉岩和红脊山蓝片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以及原岩恢复工作。研究表明,果干加年山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围岩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片岩和少量大理岩中,其原岩为亚碱性玄武岩,具有较低的稀土总量(∑REE=51.19×10-6~59.43×10-6)和轻稀土亏损的特征[(La/Yb)N=0.59~0.70],不具有Nb、Ta、Ti的亏损,与典型的N-MORB特征一致,暗示其原岩可能来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形成于洋中脊环境。红脊山地区基性蓝片岩的原岩为碱性玄武岩-亚碱性玄武岩,具有高的TiO2(2.97%~4.14%)和P2O5(0.29%~0.48%)含量,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6.10~11.6]和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OIB。但是这些基性蓝片岩与大量的陆源碎屑岩伴生产出,且具有明显的硅铝质上地壳物质混染的特征,与南羌塘地区二叠纪大陆板内基性岩墙的产出特征以及地壳混染特征一致,可能是其俯冲消减的产物。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并结合区域内已识别出的E-MORB型洋壳和洋岛/海山物质深俯冲的证据,我们认为羌塘中部晚三叠世高压变质带以洋壳物质深俯冲为主,同时亦保留了部分陆壳物质俯冲的证据,暗示大洋向北俯冲消减结束之后,又牵引至少一部分南羌塘北缘陆壳物质经历了随后的俯冲过程。  相似文献   
59.
苏布格塔蓝闪石片岩赋存于奥陶纪哈拉哈河组地层中,岩石组合类型多样,据蓝闪石光学特征及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认为本区的蓝闪石属铁蓝闪石。蓝闪石片岩的标型矿物组合以蓝闪石+绿帘石+阳起石+多硅白云母+榍石为特点,由泥质碎屑岩变质重结晶形成,原岩形成环境为大陆边缘海盆地。其变质成因,属于与板块运动有关的区域低温中高压动力变质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60.
为检测方目网囊对蓝圆鱼参和多齿蛇鲻的选择作用,2000年11~1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试验了4种目大的方目网囊.结果表明,方形网目网囊有利于释放纺缍形(如蓝圆鱼参)、圆形或近圆形(如多齿蛇鲻)两种形体鱼类的小、幼鱼,且对后者的释放效果更好.当网囊目大分别为45、50 mm时,蓝圆鱼参的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121.22、128.77 mm;当网囊目大分别为40、45、50 mm时,多齿蛇鲻的L0.5分别为124.12、126.75、139.32 mm.通过不同目大网囊对蓝圆鱼参、多齿蛇鲻选择性比较分析,发现50 mm目大方目网囊的选择效果好于40、45 mm目大的网囊,因此,在南海区拖网渔业中采用50 mm目大的方目网囊是必要的,同时建议将150 mm作为蓝圆鱼参、多齿蛇鲻的最小可捕叉长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