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近海各种环境因子的响应,产自中国海南岛沿岸海域的企鹅珍珠贝珍珠层表层发育一组‘螺旋位错’微结构.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由企鹅珍珠贝外套膜上皮细胞组织周期性分泌的有机质多以薄膜的形式预先构筑初始螺旋位错生长模板,在有机质薄膜的诱导和螺旋调制下,无定形碳酸钙质点通过择位取向和螺旋位错生长,逐步演变为具长程有序的假六方文石微板片,与其外延螺旋生长的细分散状有机质一并兼有择优识别和粘附无定形碳酸钙质点的功能.无数微米一纳米尺度的文石微板片参与有机质薄膜的集群互动和螺旋位错自组装,并沿C轴方向呈蜷线状逐层向前堆垛,形成具螺旋位错生长结构的珍珠层.  相似文献   
32.
非饱和土的持水函数和渗透性函数是刻画其持水能力和水分运移的基本参数。由于物理机制不同,持水函数及渗透性函数在毛细阶段和吸附阶段的特征有显著差异。多数传统的持水和渗透性函数仅考虑了毛细阶段内,毛细水的持水和渗透特性,不能表征吸附阶段内吸附水的特征。为使传统函数模型在吸附阶段也适用,以传统VG持水函数和VG-M渗透性函数为基础,用修正参数C(ψ)修正VG持水函数,并以此确定非饱和土的残余值ψr,区分毛细水的毛细流动和吸附水的薄膜流动。基于薄膜流动的特点,提出参数Γ(ψ),改进了传统VG-M渗透性函数在吸附阶段内低估非饱和渗透系数这一问题,从而建立了全吸力范围的渗透性函数模型。最后用3组持水及渗透性试验结果验证修正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修正持水函数模型和渗透性函数模型的预测结果在吸附阶段较传统模型更符合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33.
利用介质粒度分布间接获取水土特征曲线(SWCC)是一种快速、经济的方法。由于该方法的传统模型(HP模型和MV模型)忽略了薄膜水,获得的SWCC在低含水率段存在显著误差。提出了一种考虑介质表面薄膜水的含水率估算方法,与HP模型和MV模型的吸力计算方法结合预测SWCC,选用土壤水力性质数据库UNSODA的17种土壤样品对两种修正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薄膜水修正后的HP模型和MV模型可以显著改善传统模型中SWCC低含水率段含水率的低估,并能有效地预测砂土等粗粒介质的SWCC。另外,含水率估算中引入参数β后,修正的MV模型也可用于壤土和黏土等细粒介质的SWCC的预测。  相似文献   
34.
王杨  喻言  欧进萍 《地震学刊》2010,(Z1):36-40
为研究基于压电薄膜(PVDF)的冲击加速度测量,本文建立了PVDF冲击加速度的无线测试平台。首先,在分析PVDF的压电机理、工作模式基础上,给出了冲击加速度的测量电路模型;其次,针对柔性结构,与电阻应变片进行对比标定,给出了峰值电荷q与结构应变ε的关系;针对刚性结构,与冲击台自带的压电加速度传感器进行了对比和标定,给出了峰值电荷q与峰值加速度a的关系;最后,搭建了以Imote2和YE6241台式冲击台为核心的无线PVDF压电信号采集的平台,采样速率为420 Hz,和有线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设计的无线冲击加速度测试平台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实验表明,这种无线冲击加速度测试平台具有采样速率高、灵敏度高、质量轻、无需布线、使用方便等特点,具有较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刘福臣  程兴奇 《岩土力学》2008,29(Z1):207-210
土工膜防渗结构体的稳定分析计算中,滑动体和抗力体之间的不平衡推力作用方向的不同假定,对安全系数的影响很大。由于滑动面是未知的,因此需要假设不同的滑动角,分别计算安全系数,然后求出最小安全系数即为整个防渗结构体的安全系数,整个计算过程非常复杂,计算工作量大。利用数学求导方法,确定出最危险滑动面和滑动角,计算工作量大为减少。分析探讨了不同稳定分析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对各种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分析,找出最佳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6.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实验研究了采用新菲尔对藻酸双酯钠片剂进行薄膜包衣的方法,并运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薄膜包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藻酸双酯钠片剂硬度为3~4kg/mm^2,包衣液浓度为11%,喷液流量为0.19kg/min,片芯水分为5.0%。采用新菲尔包制的薄膜衣片与藻酸双酯钠糖衣片相比较具有阻湿性能好,片剂增重小,工时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37.
湖泊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一直是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采用氨基生物炭作为覆盖材料,利用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研究了上覆水不同pH及水流扰动条件下Cu(Ⅱ)、Pb(Ⅱ)在沉积物水界面间的原位释放特征,以及氨基生物炭对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原位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0 r/min或100 r/min水动力条件下,可移动态重金属离子有不断由沉积物向其他介质扩散的趋势,1.81 kg/m 2的氨基生物炭覆盖强度可降低Cu(Ⅱ)、Pb(Ⅱ)释放通量达89%以上,有效减小了水环境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在pH=5的酸性及pH=9的碱性水环境中原位修复效果较差,水体中大量的H+或络合物均会削弱氨基生物炭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当上覆水在pH=7的中性条件时原位修复效果最佳.100 r/min水流扰动下的上覆水Cu(Ⅱ)、Pb(Ⅱ)含量在释放平衡时较0 r/min条件下高出0.036~0.096μg/mL,说明高强度的水流扰动易造成覆盖材料的扬起和浮动,导致覆盖材料与重金属发生解吸.  相似文献   
38.
铅直薄膜浮式防波堤的理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通 《海洋学报》1990,12(3):395-403
防波堤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港口、锚船或海洋建筑物等免受巨大入射波的袭击.通常将防波堤划分为固定式结构与浮式结构两大类,本文介绍的浮式防波堤则属后者. 首次正式建造与使用浮式防波堤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底(Normandie)登陆期间,英国人成功地应用了浮式防波堤.此后,直到1957年人们对浮式防波堤的研究才又重新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制备肝喜片薄膜衣片并制定其质量标准。方法:一部分药材采用水提、浓缩、减压干燥后与另一部分药材粗粉混合制粒、压片、包薄膜衣,薄膜衣材料由羟丙甲纤维素、二氧化钛、滑石粉及适量色淀混合组成。以TLC法对桃仁、陈皮、黄芪、薏苡仁、大黄和苏木进行鉴别,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薄膜衣片项下要求进行检查,HPLC法测定大黄素含量。结果:桃仁、陈皮、黄芪、薏苡仁、大黄和苏木TLC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检查项均符合规定,大黄素含量与糖衣片无明显差别。结论:薄膜衣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制剂质量稳定,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肝喜片薄膜衣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0.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锈钢基体(304ss)上制备叠层式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纳米复合薄膜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通过交流阻抗技术(EIS)和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s)电化学方法研究不锈钢表面纳米复合薄膜在模拟海水体系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制备叠层式纳米复合薄膜TiO2为锐钛矿型,SnO2为金红石型;不锈钢表面构筑叠层式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颗粒粒径小,分布均匀且表面致密。电化学测试表明,叠层式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阻抗值高于TiO2薄膜,且对不锈钢基体阳极反应有明显钝化过程,具有良好防腐蚀性能;同时叠层式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存在最优叠加SnO2层数,叠加3层SnO2的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电极防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