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32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51.
本文为中国海缨鳃虫科(多毛纲、缨鳃虫目)的麦缨虫属 Megalomma 物种的报道。除模式种麦缨虫 M.vesiculosum (Montagu, 1815)外, 异眼麦缨虫 M.heterops Rerkins,1984和双眼麦缨虫 M.bioculatum (Ehlers, 1887)为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352.
锯缘青蟹的苗种生产和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锯缘青蟹类在分类上有3种,即锯缘青蟹(Scylla tranquebarica)、网纹锯缘青蟹(S.oceanica)、红螯锯缘青蟹(S.serrata,亦称青蟹),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水域,是蟹类中的主要资源。它个体大,成蟹每只一般体重在200~1 000克。锯缘青蟹也是我国珍贵海鲜品,属传统出口的名贵海产品。其肉质味美,营养价值高,含粗蛋白质19%,脂肪8%,糖质0.2%,灰分1.9%,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可  相似文献   
353.
海免(Aplysia)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e),腹足纲(Gastropoda),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海兔科(Aplysiidae)。在自然界中,多数来源于不同品种海兔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均由5对神经节和神经连索组成,它们分别是口腔神经节(buccal ganglion,BG)、脑神经节(cerebral ganglion,CG)、侧神经节(pleural ganglion,PLG)、  相似文献   
354.
西沙群岛潮间带的后鳃类软体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沙群岛的后鳃类软体动物,过去仅有零星报道,计有:张玺、齐钟彦和张玺与本文作者记载的19种。为进一步了解西沙群岛潮间带栖息的后鳃类,给我国沿海软体动物区系和潮间带生物生态的研究提供资料,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6-1958年三次在西沙群岛潮间带调查所获得的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共42种,分隶于14科,25属。其中有2新种,19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 在42种中,属环热带种的2种:黑指纹海兔,斧壳海兔;属西太平洋热带种的10种:凹穴踊螺、枣螺、东方枣螺、卵圆月华螺、美丽全缘侧鳃、条凸卷足海牛、素色舌尾海牛、天青叶海牛、无饰燕尾海牛、多肉翼簔海牛;属印度-太平洋热带种的20种:四带枣螺、柱形阿里螺、阿地螺、隐肺螺、截尾海兔、燕尾海牛、眼斑多叶鳃、缘六鳃、波叶海牛、斑刺海牛、被球片海牛、革质扁海牛、粟斑扁海牛、薄片扁海牛、革皮星背海牛、黑枝鳃海牛、叶海牛、丘凸叶海牛、华贵叶海牛、鸡冠卷足海牛;属我国沿海地方种的4种:西沙凹缘侧鳃、红斑舌尾海牛、西沙舌尾海牛、西沙瘤背海牛。在这些种类中,31种是中国和日本南部沿海的共有种。可见,我国西沙群岛的后鳃类为热带、亚热带区系,与日本南部沿海的关系极为密切。在这些种类中分布到海南岛的有19种,向北分布到台湾沿岸的仅有4种。可见西沙群岛和海南岛的后鳃类软体动物区系极相似。  相似文献   
355.
日本沼虾鳃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日本沼虾鳃的 3种细胞的超微结构。鳃丝角质层下的上皮细胞层比较薄 ,其近角质层侧细胞膜具有微绒毛。位于鳃丝中隔表面的上皮细胞 ,为假复层状结构 ,含有大量的糖原颗粒和线粒体。颗粒细胞内充满了丰富的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及大型的球状分泌颗粒。其颗粒内含有絮状物质或斑纹状物质。肾原细胞主要分布于鳃轴内血管腔的表面 ,其细胞膜内陷形成许多足突及过滤孔 ,细胞质中充满了各种大小的泡、包被泡和管道  相似文献   
356.
蚶科Arcidae在软体动物中是经济价值较大的一科。这个科的大部分种类肉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食用贝类;蚶壳可入药,还可烧制建筑用灰。这个科的某些种类分布较广、蕴藏量颇为丰富,成为养殖和采捕的主要对象。泥蚶为我国主要养殖贝类之一,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有悠久的养殖历史。毛蚶、魁蚶等在我国近海(特别是渤海)藴藏量极丰富,近年来在我国出口水产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蚶科种类在全世界约有200种,主要分布在温带至热带海区,以热带海区的种类为最丰富。它们从潮间带至水深5000多米的深海底都有分布,但绝大多数的种类栖息在潮下带100米以内的浅海。它们的生活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在岩礁的缝隙中或石砾等外物上,用足丝营附着生活,如青蚶、布纹蚶等;另一类在软泥和泥砂底内埋栖,如泥蚶、毛蚶等。 蚶科的种类早在Linnaèus(1758)时已有记载,其后Lamarck(1819),Reve(1844),Adams(1858), Dunker(1858-1870), Martini und Chemnitz(1891)等人都有较系统的报道,但由于有些种的外部形态具有较大程度的变异,他们往往将一些变异类型定为不同的种,因此,在分类上存在着混乱现象。后来的学者,如Lamy(1907), Lynge(1909),Prashad(1932), Kuroda(1930,1941),Habe(1977)等人对某些种进行了较合理的合并和更正。 中国沿海蚶科的种类过去记载不多,迄今只有一些零星报道,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我国沿海蚶类资源,促进养殖事业的发展,提供教学和动物地理学研究等基础材料,搞清我国近海蚶科种类、生态习性、地理分布等是很有必要的。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我国近海进行的多次生物调查所获得的标本资料以及1958-1959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所采到的底栖动物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研究结果拟按亚科陆续发表。本文为蚶亚科Subfamily Arcine Lamarck,1809的报告。 蚶亚科种类广泛分布在温带至热带海区,尤以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海区的种类较多;主要生活在浅海,一般自潮间带的中、下区到几十米水深的浅海为最多。 国内外学者,如张玺、齐钟彦、Reeve, Adams,Lamy, Lynge, Kuroda,Habe等记载产于中国沿海的蚶亚科种类,除同物异名外,共报道14种。 本文共报告25种,分隶于7属,其中有8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357.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VC),维生素E(VE)探讨其对镉致毒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Px)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镉中毒对照组相比,添加VC组能延缓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时间,减小其降低幅度。VC添加量增加(0.5%上升到1%),抗氧化酶降低的延缓减小作用随之增加。而投喂添加了VE的饲料,河蟹肝胰腺中SOD,CAT和GPx的变化与投喂VC组相似,表现为SOD、CAT基础活性下降,GPx活性上升,同时也能减慢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时间,减小其降低幅度。随VE量增加(0.02%增加到0.06%)以上变化呈增强趋势。从实验结果看VC,VE都可在镉致毒初期起到抗氧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58.
本文为“中国长臂虾亚科研究”的第二部分,包括长臂虾属(Palaemon)、白虾属(Exopalaemon)、小长臂虾属( Palaemonetes)和细腕竏属(Leptocarpus),共计18种。其中有2新种,1新亚种,2新记录。 本文第一部分已报告沼虾属(Macrobrachium)21种,瘦虾属(Leander)2种,拟瘦虾属(Leandrites)1种。(此处増补图23,图24)全文共计7属42种。沼虾属种类多、数量大,在淡水(包括半咸水)虾类捕捞和养殖中都占很重要地位。第二部分的18种,绝大部分都有经济价值,有的在动物地理学上有重要意义。长臂虾属10个种都是沿岸浅海常见种,其中条纹长臂虾(P. paucidens)是北太平洋温带种,仅见于黄海、渤海和日本北部。葛氏长臂虾(P. graver)是中国北部(黄海和东海西部)和朝鲜的地方性特有种,数量很大,但不见于日本沿岸;新种细指长臂虾P. tenuidactylus仅见于华北、华东的河口半成水域;估计这个种在朝鲜沿岸也会有分布,后者也可能是黄海、东海的地方性特有种。巨齿长臂虾P. macrodactylus也属这一类型,但见于日本沿岸。在中国近海,葛氏长臂虾是该属中最重要的经济种(在东海西部水深70-80m以内的陆架区广泛分布)。洁白长臂虾P. concinnus、广东长臂虾P. guangdongensis、太平长臂虾P.pacificus仅见于东海和南海以南的温暖浅海,不见于长江口以北;太平长臂虾广分布到夏威夷群岛,是分布最广者。锯齿长臂虾P. serrifer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潮间带,但数量不大。白背长臂虾 P. sewelli 分布于印度至广东的暧海低盐水域。白虾属4种都是重要经济种,脊尾白虾 Exopalaemon carinicauda 广分布于华北和华东的低盐浅海,大河口附近产量极大;东方白虾 E. orientis 则仅见于东南沿海,也有经济价值;安氏白虾 E. annandalei 局限于河口半咸水和淡水中,长江口产量很大;秀丽白虹 E.modestus 是广泛分布于华东、华北和东北淡水湖泊及河流中的经济种。  相似文献   
359.
中华绒螯蟹不同发育阶段腹肢粘液腺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中华绒螯蟹不同发育阶段(幼蟹、未成熟蟹、成熟蟹及抱卵蟹)腹肢粘液腺的乳酸脱氢酶(LDH)、醇脱氢酶(ADH)、苹果酸脱氢酶(MDH)、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及淀粉酶(AMY)等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腹肢粘液腺中,LDH同工酶的表达较稳定,均只有一条酶带,酶活性呈逐步减弱趋势,至抱卵蟹时活性又增强;ADH同工酶在不同发育阶段酶带数及酶活性也呈减少趋势,至抱卵蟹时又重新增加;MDH同工酶有m-MDH和s-MDH两种类型,其比值随发育阶段不同有一定变化;不同发育阶段POD同工酶活性均较弱;EST同工酶至抱卵蟹时酶带数最多,活性相对最强;AMY同工酶随不同发育阶段,酶带数及酶活性呈逐步复杂趋势。  相似文献   
360.
2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 ,对青岛太平角养殖海区的贻贝寄生中华豆蟹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以肥满指数为指标 ,通过对感染和未感染贻贝的比较 ,分析了中华豆蟹对贻贝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 ,中华豆蟹对贻贝的感染率为 2 .0 %~ 2 0 .4 %。2 0 0 0年 11月和 2 0 0 1年 11月出现 2次感染高峰 ,分别为 9.7%和 2 0 .4 % ;最低感染率出现于 2 0 0 1年 1月和 3月 (均为 2 .0 % )。感染强度为 1~ 5 ,多数为 1(占感染个体的 83.2 % )。贻贝所感染的豆蟹的性别及感染强度与宿主的大小有关。小个体贻贝仅见雄豆蟹感染 ,绝大多数雌豆蟹见于壳长大于 2 cm的贻贝。未发现同一宿主体内同时感染 2只或以上的雌豆蟹。在调查的 15个月中 ,有 11个月被感染贻贝的肥满度显著低于未感染的贻贝 ,且雌豆蟹对宿主肥满度的影响大于雄豆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