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多排螺旋CT(MSCT)和MR化学位移成像(CSI)表现及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乏脂肪肾AML患者的MSCT和MRI资料,分析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增强血供情况及CS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6例病灶均表现为实质性肿块,10例病灶呈类圆形,6例病灶呈不规则形,9例病灶见劈裂征,6例见杯口征,5例见皮质掀起征,11例病灶CT平扫呈稍高密度,其中4例密度不均匀,内见小灶性低密度。增强扫描病灶呈快进快退、持续强化和延迟强化三种模式,但峰值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MR成像T2WI病灶均呈低信号,CSI中3例出现反相位信号下降,其中1例呈现反相位病灶中心高信号,周围绕以线状低信号环的特殊表现。结论:乏脂肪肾AML的MS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薄层MR反相位CSI对该病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CTA在诊断及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7例临床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首先随机选择CTA及MRA两种无创伤检查中的一种,随后均行DSA检查。以DSA和外科手术确诊为参考,比较CTA,MRA及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优势和不足。选择相应治疗后,行CTA+DSA或MRA+DSA复查,评价动脉瘤的残留情况。结果:①50例行CTA+DSA检查组中,确诊阳性病例46例。CTA检测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6.67%、100%和98%。阴性及阳性预测率分别为100%和97.92%。DSA检测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6.67%、95.74%和94%。阴性及阳性预测率分别为50%和97.83%。②47例行MRA+DSA检查组中,确诊阳性病例45例。MRA检测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0%、97.67%和93.62%。阴性及阳性预测率分别为66.67%和95.45%。DSA检测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6.67%、97.73%和95.74%。阴性及阳性预测率分别为66.67%和97.73%。③48例接受动脉瘤颈夹闭术的患者行CTA+DSA复查,以DSA为标准,CTA评价动脉瘤残留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7.73%、100%和97.78%。42例接受可解脱弹簧圈治疗的患者行MRA+DSA复查,以DSA为标准,MRA评价动脉瘤残留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分别为100%、66.67%和97.5%。结论: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稍优于DSA,MRA对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方面稍低于DSA;同时CTA及MRA均可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三维结构及空间关系;综合比较,我们认为CTA对于动脉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确定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并可作为术后较为理想的随访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提高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疑似患有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能谱CT头颈部减影CTA检查。获得最佳单能量、常规混合能量两组减影图像,测量两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M1段的CT值;计算两组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对两组血管质量进行主观质量评分;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最佳单能量组、常规混合能量组在主动脉弓层面,平均CT值分别为445.25±105.45、283.88±71.96;在颈总动脉末端层面,平均CT值分别为444.00±96.02、350.38±76.40;在大脑中动脉M1段层面,平均CT值分别为375.00±73.78、280.00±55.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SNR分别为62.01±39.56、31.36±17.35;CNR分别为60.46±39.19、30.10±1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量减影CTA较常规混合能量减影CTA,具有更高的血管CT值、SNR、CNR、主观质量评分,可提高头颈部血管CTA质量,优化血管的显示。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大脑前循环动脉形态参数与前交通动脉瘤(AcomA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AcomAA的患者CTA 73例作为AcomAA患者组和颅脑CTA正常的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comAA患者同侧与对侧以及对照组大脑前循环动脉的形态学参数(血管直径,血管直径比值和血管分岔角度).结果:Aco...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对连续88例临床疑似主动脉瘤患者进行了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显示(VR)和仿真内镜(VE)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横断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MDCTA共显示主动脉夹层32例,可以准确评估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及范围、内膜剥离、破口位置、真假腔及血栓情况、主要分支血管开口等,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评价是可靠和准确的,可作为目前对临床疑似主动脉夹层筛查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6.
内醋基降倍半菇是从中国西沙群岛水域采集的拟鳞花软珊瑚(Paralemnalia thyroides)中提取所得.笔者在前期研究中已发现该化合物对平滑肌有松驰作用,并初步证明了此作用与领顽钙有关.为进一步明确其对Ca2+的颇顽作用及作用途径,本文着重研究了该化合物对豚鼠离体心房肌和免离体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采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两肾一夹型)观察海洋硫酸多糖DPS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血浆中血管紧张素II(AngII)及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DPS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造模第二天起分别以12.50,25.00,50.00mg/kg口服预防给药五周,每日给药一次。于给药前、给药后第三周和第六周分别测定动脉血压和心率。实验结束前,从每只大鼠取血6mL,用试剂盒测定血清中NO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AngII和ET-1的含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14mg/kg)作为本实验阳性对照药。结果DPS口服预防给药五周,可显著增加血清中NO的含量和降低血浆中ET-1的含量,且呈剂量依赖性;DPS亦能降低血浆中AngII的含量,但未见剂量依赖性。结论海洋硫酸多糖DPS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体内NO生成或释放、降低AngII和ET-1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8.
采用组织学方法,较系统地观察研究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主要器官的组织学特点。首次以组织学的形式表现出多毛类刚毛的细微结构——中空的短管状结构,以及腹腔内主要器官组织学特性、位置关系及其可能的生理功能。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疣足拥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并着生刚毛;循环系统发达,由背腹大血管、环体节血管网和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一个发达的循环系统,这与其体节断裂存活、再生的进化机制相适应;肌肉组织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环肌、纵肌和斜肌,在三者协调配合下,疣足、各体节及整个虫体的运动功能得以完善;消化道由前向后的组织学变化,主要体现为肌肉类型的变化以及肠道褶皱的逐渐丰富,显示了形态与功能的高度适应性。本研究结果为更加系统掌握双齿围沙蚕的生物学特征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人工繁育、指示环境污染物情况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子宫动静脉畸形(UAV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例UAVM患者64排螺旋CT数据,所有扫描图像均采用冠状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2例患者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均能清晰显示骨盆、髂总动脉、髂外动脉及其分支、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等,可以确定UAVM血管团的位置、大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情况及与毗邻血管、骨盆的立体空间关系。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UAVM,为临床诊治提供清晰及立体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80.
7月19日夜,江苏某医院。一名白血病患者正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当一滴滴殷红色的造血干细胞悬浊液滴入他的血管时,他和门外等待的家人眼中都涌满了泪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