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32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390篇
海洋学   79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4种具有不同裂解方式的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筛选出较佳的方法进行滤膜处理、DNA抽提及沉淀的优化,再将优化出的传统DNA提取方法与商业化试剂盒提取方法比较.结果表明:商业化试剂盒提取总DNA的方法适用于冰川表层雪微生物总DNA的提取;其次,将滤膜剪碎,用溶菌酶(5mg.mL-1)+蛋白酶K(1mg.mL-1)+CTAB(1%)+SDS(1%)的裂解方式,氯仿:异戊醇(24∶1)抽提一次,乙醇沉淀DNA的提取方法是一种效果较佳且廉价的冰川表层雪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对湘西洛塔不同生态环境类型灌木丛裸露区、旱地与灌木丛半覆盖区、旱地与草丛全覆盖区下表层岩溶泉进行了取样分析,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生态恢复对表层岩溶泉水资源具有调蓄作用,使表层岩溶泉在丰水期减峰,枯水期延后;干河猪场、黄家湾、小路湾坡面径流泥沙平均含量分别为94.10 mg/L、389.30 mg/L、1 639.92mg/L,大小顺序为小路湾黄家湾干河猪场;表层岩溶泉水化学组分均以HCO-3、Ca2+为主,HCO-3、Ca2+含量的大小顺序均为黄家湾泉干河猪场泉小路湾泉;表层岩溶泉pH均大于7.00,呈弱碱性;游离CO2在干河猪场泉、黄家湾泉、小路湾泉中的浓度分别为4.06 mg/L、9.38 mg/L、2.78 mg/L,暂时硬度在干河猪场泉、黄家湾泉、小路湾泉中的浓度分别为124.31 mg/L、173.95 mg/L、88.19 mg/L,总酸度在干河猪场泉、黄家湾泉、小路湾泉中的浓度分别为4.62 mg/L、10.67 mg/L、3.16 mg/L。pH的大小顺序为小路湾泉干河猪场泉黄家湾泉;暂时硬度、游离CO2、总酸度的大小顺序均为黄家湾泉干河猪场泉小路湾泉,说明良好的植被覆盖具有更好的水文地球化学效应。  相似文献   
993.
在研究海流发生的机制及其变异规律时,有些学者是从风场对流场的作用出发,也有些是从温度、盐度、密度场的分布特征来研究的。本文利用日本气象厅出版的《气象厅海洋气象观测资料》中的表层流GEK(电磁海流计)资料和水温资料,分析了东海黑湖区域(G,Y断面)表层最大流速、表层流量与热容量的关系,同时并与湾流中所发生的类似现象相比较,借以探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这方面的工作,对于研究黑潮本身的变异及其对我国东海沿岸区域气候的变化以及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均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多参数自动记录仪(CTDP300)对广西马山县弄拉监测站的降雨量及表层岩溶泉水的水位、水温、pH值、电导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及时。其地球化学行为表现为明显的季节与昼夜动态变化,且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水化学动态变化有不同的表现。在正常气候(无雨)条件下,水温、pH与电导率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暴雨期间,降雨开始阶段稀释作用明显。降雨中后期,CO2效应逐渐占主导地位。因此有必要把水、岩、CO2气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解释表层岩溶作用的水文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998.
999.
近30年中国陆地表层干湿状况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论述最大可能蒸散概念和模型的基础上, 根据中国实际状况对其进行辐射项的修正; 利用全国616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的气象资料, 计算我国各气象台站近30年的年平均和植物生长季(4~10月)的最大可能蒸散和干湿指数, 应用ArcGIS内插方法得到最大可能蒸散和干湿指数的全国分布图. 结果表明, 全国最大可能蒸散年平均400~1500 mm,大部分地区为 600~800 mm, 植物生长季的最大可能蒸散为350~1400 mm, 与年平均相比大体减少200mm. 干湿状况按1.0, 1.5和4.0为界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类型, 大部分站点生长季的干湿状况比全年平均状况好. 分析和对比干湿指数分布图和降水量与植被分布图, 结果显示较好的一致性. 因此应用修正的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最大可能蒸散, 综合考虑水分收支平衡的干湿指数更能准确说明我国陆地表层的实际干湿状况.  相似文献   
1000.
张丹  徐建忠  兰凌  熊东红 《山地学报》2001,19(2):172-174
实验室对四川内江、乐山和云南元谋不同类型紫色土表层和亚表层微生物数量特性的比较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全量及其速效量均表现为表层高于亚表层,与紫色土类型和利用方式无关;三大类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霉菌数量均表现出表层高于亚表层,表明紫色土表层的有机质和通气性优于亚表层,适宜于这三大类微生物生长;温湿气候条件下的四川盆地和干热气候条件下的云南元谋其紫色土微生物数量的剖面变化具有相同的趋势,唯土壤营养状况在四川盆地紫色土中表现为表层优于亚表层,而在云南元谋紫色土中由于表层土壤的退化作用表现为亚表层优于表层的相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