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902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81.
南召县石鼓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鼓金矿位于北秦岭复杂褶皱带东段,乔端-瓦穴子断裂南侧,牧虎顶花岗岩体之北侧,矿脉的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矿脉数量多,规模大小不一,成矿与构造岩浆活动等关系密切.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82.
地质图切剖面中褶皱构造的计算机辅助编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计算机对褶皱的处理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地质图切剖面计算机辅助编绘系统实用价值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兰姆赛分类方案为基础,通过褶皱形态的几何特征分析,提出一种针对简单背,向斜构造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算法,并编写出相应的褶皱剖面形态的模拟程序,利用各种不同形态的褶皱实例进行试验。证明该种算法正确可靠,将其嵌入作先前开发的地质图切剖面编绘程序中,可大大提高地质图切剖面编绘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83.
贵州泥堡金矿区矿床构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陶平  李沛刚  李克庆 《贵州地质》2002,19(4):221-227
作者在总结了泥堡金矿产出特征和矿田构造特征的基础上,从褶皱、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容矿部位、地层原始层状构造及次生层次构造特征,以及构造期次分析等方面入手,对泥堡金矿区的矿床构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故对黔西南金矿勘查工作及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从渤海湾和辽宁省开始 ,燕山山脉沿北纬 40°左右一直向西延伸到河北和内蒙古的边界。继续向西 ,以太古宙为基底的燕山山脉被上第三系所覆盖 ;因此 ,虽然内蒙古的阴山很可能就是燕山向西的延伸 ,但还缺乏有力的证据。中生代燕山褶皱冲断带以陆源沉积、岩浆作用和构造变形 (包括多期的褶皱作用 ,挤压、伸展及走滑断层作用 )为特征。对北京、冀北与辽西地区侵入岩及火山岩的野外工作及测年 (U Pb,40 Ar 39Ar方法 )研究揭示出该区中生代复杂的构造变形特征 ;而这种构造变形特征被归因于 :(1)中生代以前 (二叠纪到中生代早期 )复杂的早期变形序列 ,以及 (2 )中生代时期交替发生的主要构造形迹向南和向北的构造汇聚作用。燕山在中侏罗世之前 (早于 180 Ma)向南运动的低角度的逆冲断层发育在一条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弧的南部 ,太古宙基底及元古宙和显生宙盖层均卷入其中。该次推覆作用可能是 (1)古生代时期蒙古弧与安第斯型的大陆弧沿华北板块的北部边缘发生碰撞的后果 ,或 (2 ) (北部陆块 )向南俯冲于华北太古宙“克拉通”之下时形成的 ,类似于美国科迪勒拉型的弧后、前陆褶皱冲断带。此次褶皱冲断发生之后 ,该推覆断层的上盘经历了广泛的剥蚀 ,随后中侏罗世火山沉积地层同时沉积在上、下盘之上。我们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85.
该文根据戴维斯山地演化模型,推导了四维剥蚀地貌的数学模型,阐述如何基于这个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机模拟四维剥蚀地貌,最后详细介绍两个四维剥蚀地貌的计算机模拟实例。  相似文献   
86.
运用剪切带控矿理论,通过对剪切带内变形岩石的应变测量和不同惊讶的成矿构造研究,阐明了辽宁东胜地区金、银、多金属剪切带矿床的控矿构造特征,探讨了此类矿床控矿构造与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7.
全椒县范水洼金矿区控矿构造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主要构造活动可分为3期:早期,发育以透入性的剪切劈理为特征的复式褶皱及倒转翼的逆冲剪切减薄拉断作用;中期,伸展作用;后期,脆性的挤压剪切破碎作用。通过详细地质构造剖面测制。建立了区内的主要构造格架:总体为一复式向斜一汪洼向斜,以杨柳岗组中上段为两翼,以琅琊山组为核,二级褶皱总体表现为向斜开阔,背斜紧闭,向南东倒伏的特征;二级褶皱的转折端为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矿(化)体主要赋存于复式向斜的核部、背斜转折端。二级褶皱背斜转折端的拉张垮塌破碎角砾岩及翼部特别是近倒转翼的剪切破碎带是最重要的控矿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88.
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含义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是三叠纪中后期至白垩纪漫长的脉动式的造山过程形成的一套完整的逆冲推覆体系,是由一系列由南向北逆冲推覆构造岩片相互叠置构成。它涉及了前寒武纪变质杂岩,古生代沉积地层和中生代陆相沉积地层,并伴随有印支期岩浆活动。在变形旋回上表现为多期和多阶段的脉动式,印支期表现为南向北逆冲推覆和强烈的岩浆活动,燕山期表现为南南东向北北西推覆,形成了褶皱系统和劈理系统。  相似文献   
89.
90.
刘亚军 《矿床地质》1992,11(2):134-141
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为一著名的大型综合矿床。本文介绍了矿区地质概况,较详细地研究了区内褶皱构造的发育特征;厘定了仙鹅抱蛋箱状倾伏背斜的存在,并将矿区内的褶皱构造划分为四级,认为不同级别的褶皱在不同期次的构造活动中存在着叠加行为;指出褶皱构造对该矿床具有多期、多级、等距、定位的控制作用,探讨了褶皱构造动力成矿的基本原理,并以此原理为指导,分析了该矿床的成矿机制,认为各期各级褶皱构造的脉动式叠加复合,使其褶皱构造动力成矿作用得到了强化,并最终形成了该矿床及其空间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