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针对目前地下水观测网存在的层次不清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熵技术的新的分类方法。列举了观测网层次混乱问题的表现、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提出地下水观测网具有层次性,而且这种层次性必须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层次性对应;认为地下水观测网就是一种信号通讯网,水位信号具有可传递性、差异性以及衰减性等特征,可以运用信息熵理论中的互信息概念定量刻画观测孔之间的信息联系,并以这种信息联系程度作为观测孔层次分类的主要依据;以河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网为例,研究了区域尺度和局部尺度观测网的分类,结果表明信息熵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232.
DCW—01型流动VLBI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第一套流动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系统-DCW-01型流动VLBI测量仪研制成功。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该流动VLBI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以及它的技术性能、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3.
关于发展我国地下流体前兆流动观测问题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地下流体前兆流动观测及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地下流体前兆流动观测的历史与现状、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建议我国地下流体前兆流动观测系统的建议,其中包括指导思想、发展目标、观测网的类型与布设、观测点的建议、观测项目与观测仪器的选择、观测工作的组织与实施、观测数据的产出与共享等科学与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34.
刘宝恒  张文阁 《地震》1995,(3):280-284
为提高水动态观测网地震预报的效能,对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密度,灵敏井,综合观测,干扰排除,信息传递,并网管理问题进行了讨论,笔者认为上述问题如能在今后井网调整,优化中得到合理,科学地解决,井网的短临预报效能将会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235.
236.
237.
238.
239.
把重力时序系统视为慢时变系统,根据线性系统分析的理论方法,用差分方程描述该系统的等价参数模型, 通过判断参数序列的稳定性来探索前兆异常。对河西流动重力观测网1994—2009年3个测点的观测数据的计算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但失稳与地震前兆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40.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crustal movements, strain field changes and large scal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orizontal deformation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M_S=8.0) using GPS data obtained from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The following issues are discussed. First, the strain fields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located at the epicenter show slow accumulation, because of the tectonic dynamics process subjected to the 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Bayan Har block. Second, the different movements between the Longmenshan fault and South China block are smaller than the errors of GPS observation. Third, the high value of compressive strain (2004~2007) is located at the epicenter, which shows that the local squeezing action is stronger than before. Fourth, the data from GPS reference station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show that crustal shortening is faster than before in the north-eastern direction, which is part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local tectonic dynamics increase in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