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神经网络方法用于太阳质子事件警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用神经网络方法作太阳质子事件警报。首先介绍太阳质子事件警报的发展,神经网络方法的特点,其次讨论选取预报因子的物理考虑,然后介绍试验结果,在两种试验情况下均可以有〉85%的报准率。最后讨论改进警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极光粒子沉降研究:谱形式及其在极区大气中的传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近年来南极地区极光沉降粒子的卫星、火箭、地面观测和研究结果,分别给出了极光椭圆区、极盖区、南大西洋异常区和极尖/极隙区粒子沉降的形式来源和特点。并根据磁尾研究的新进展,提出极光粒子沉降谱存在另外两种形式谱:(1)κ分布谱;(2)κ分布加上一个或多个脉冲谱,这两种谱来源于磁尾中性片区(绝热区非绝热区)。南极不同的区域,极光粒子有不同的沉降特点。这些沉降对极区电离层产生极大的影响。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化大气中运动的Fokker Plank 方程,利用带电粒子在大气中传输的电离理论,导出极光粒子谱在极区大气中传播的解析表达式,对各种极光粒子谱在极区中的演化规律加以分析,并以此来解释在南极地区探测到的不同高度的极光电子谱的演化  相似文献   
23.
概述了高精度磁力仪探测陷落柱的机理及方法;介绍了在南峪等矿区的探测结果;分析了高精度磁测探查陷落柱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涉县地磁台FHD质子矢量磁力仪信号线避开市电交流线路及缩短信号线长度试验,认为仪器的信号线过长对仪器的背景噪声有着较大的影响,缩短信号线的长度可以有效降低仪器的背景噪声。另外,信号线附近的市电交流线路对仪器的观测结果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25.
波粒相互作用是环电流损失的重要机制之一,但波粒相互作用导致的环电流离子沉降而损失迄今为止缺乏直接的观测证据.基于磁层及电离层卫星的协同观测,本文报道了发生在2015年9月7日,由电磁离子回旋波(EMIC波)导致环电流质子沉降的共轭观测事件.在等离子体层的内边界,Van Allen Probe B卫星观测到,存在EMIC波的区域和不存在EMIC波的区域相比,离子通量的投掷角分布的各向异性变弱.我们将Van Allen Probe B卫星沿着磁力线投影到电离层高度,同时在该投影区域内DMSP 16卫星在亚极光区域观测到环电流质子沉降.而且,通过从理论上计算质子弹跳平均扩散系数,我们进一步证实观测的EMIC波确实能将环电流质子散射到损失锥中.本文的研究工作为EMIC波导致环电流质子沉降提供了直接的观测证据,揭示了环电流衰减的重要物理机制:EMIC波将环电流质子散射到损失锥中,从而沉降到低高度大气层中而损失.  相似文献   
26.
太阳质子事件耀斑的短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产生太阳质子事件耀斑的短期预报,讨论短期预报在近期应做的研究.给出以下结论:(1)在60年代和70年代,质子事件耀斑的预报有相当大的进展;(2)新预报方法的探索和质子流在日冕与行星际的传播问题,是当前改进短期预报的关键;(3)对实际应用的短期预报工作的改进,可能需要从空间天气预报的角度,研究太阳活动区的分类.  相似文献   
27.
中近磁尾等离子体片统计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Cluster-C1卫星的CIS仪器和FGM仪器测量得到的质子通量数据和计算的β数据,判断Cluster卫星在地球磁尾不同位置位于等离子体片内的概率.使用2001—2004年7—11月的Cluster-C1数据,分别在行星际磁场南向和北向时,得出X-10RE区域内卫星位于等离子体片的概率在Y-Dz平面的分布图(Dz是卫星到中性片的距离).通过对比行星际磁场南向和北向时的卫星位于等离子体片的概率的分布图,我们发现等离子体片在行星际磁场南向时比在行星际磁场北向时要薄,并且这个效应在磁尾晨昏两侧比在午夜附近明显,同时我们还发现等离子体片在晨侧比在昏侧厚.  相似文献   
28.
利用外束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PIXE)、X射线衍射(XRD)、激光Raman光谱(Raman)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辽宁岫岩玉进行岩石矿物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岫岩玉矿相以叶蛇纹石为主,各种微量元素含量很低。岫岩玉Raman光谱的主要特征峰位于231、378、684、1048、1368和1397cm-1处。PIXE、XRD和Raman光谱技术作为无损分析方法为鉴定岫岩玉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为研究贵重的古玉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9.
1600 K和20 GP温压条件下的顽火辉石电导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温度750~1600 K和压力10~20 GPa条件下,借助于Kawai-5000多面顶砧高温高压设备,就位测量了(Mg0.9Fe0.1) SiO3 顽火辉石的电导率.实验结果显示,顽火辉石的电导率在高温区以小极化子机制为主,在低温区以质子导电为主,因为实验后的样品中有一定的水含量.另外,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压力(20 GPa)诱发了顽火辉石向林伍德石的相变,这是我们首次在顽火辉石的电导率实验中观测到林伍德石含水相变,而且含水林伍德石的电导率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30.
分析了1988~2006年中62个典型的太阳质子事件,发现其归一化后峰值流量变化具有很好的统计规律,根据该规律提出了一种对太阳质子事件峰值流量进行预报的方法.试验预报结果表明,太阳质子事件峰值流量的预报值和实测值都在同一个量级以内,平均相对误差为32%,预报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方法对于日常预报业务而言是实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