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9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1069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1074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456篇
海洋学   1457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13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4篇
  1943年   3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朱炳海 《气象学报》1935,11(4):179-183
4.太平洋及其邻近之气团贝尔格龙1930年发表之“动力气候学的真铨”(7)以气团原地之区域,分气团为四大类:冰洋气团A,极地气团P,热带气团T,及赤道气团E。又因海洋与大陆之不同,每大类再分为二小类,即有冰洋大陆气团cA,冰洋海洋气团mA,极地大陆气团cP等等八类。如  相似文献   
992.
中西太平洋海山形态类型与钴结壳资源分布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中西太平洋海山形态剖面的山体高度、山顶直径、基底直径、山顶直径与基底直径之比、山体坡度、山体高度与基底直径比值六个参数多元统计分析,发现可以根据山体高度与基底直径的比值对海山形态类型进行分类:比值小于0.10的为平顶海山(Ⅰ类),大于0.10的为尖顶海山(Ⅱ类),对于等于0.10的海山需参考平坦度和山体坡度,平坦度大和山体坡度缓的为Ⅰ类,反之为Ⅱ类。西太平洋的麦哲伦海山区、马绍尔群岛基本以平顶海山为主,介于中西太平洋之间的威克—马尔库斯海山区和中太平洋海山区、莱恩群岛平顶海山与尖顶海山共同发育。对各种类型海山上钴结壳分布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尖顶海山还是在平顶海山,板状结壳均比较发育,但砾状结壳在平顶海山比在尖顶海山的发育。中太平洋尖顶海山的结壳比平顶海山的发育,但由于山顶面积小,钴结壳资源量不大。仅从平顶海山看,在麦哲伦海山区、威克—马尔库斯海山区板状结壳比中太平洋海山区、马绍尔群岛、莱恩群岛的板状结壳发育,前者的板状结壳平均厚度大于3 cm,后者的板状结壳平均厚度小于3 cm,总体上是西太平洋平顶海山钴结壳比中太平洋平顶海山的发育。两种类型海山各方向上的资源分布明显不同,在平顶海山的西部山坡的资源比东部山坡的丰富,尖顶海山的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993.
《海洋世界》2008,(9):6-6
章鱼又被人们称为“八爪鱼”,但是蕈鱼的八只触腕中,哪些是“手”、哪些是“脚”,要么都是“手”或者“脚”?最近,一只名叫“梅维斯”的巨型太平洋蕈鱼有可能帮助科学家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章鱼的“手”“脚”数量是相同的,4条触腕负责行动,另外4条负责进食和操纵物体。但科学家们通过仔细观察后认为,章鱼有6只手和2只脚。  相似文献   
994.
北太平洋海温与南宁地区后汛期降水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慧 《广西气象》2001,22(4):13-15
利用1958-1995年北太平洋月平均涨面温度及南宁地区后汛期(7-9月)降雨量资料,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南宁地区后汛期降雨量与上年夏季至当年春季的海面温度存在相当明显的遥相关关系,对1996-1999年后汛期降雨量进行预测试验,并经2000年实际应用,得到基本相符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5.
热带西太平洋纬向风异常对 ENSO 循环的动力作用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根据观测资料,分析了1982/1983,1986/1987,1991/1992和1997/1998年ElNino事件发展和衰减以及LaNino事件发生过程中赤道西太平洋对流层下层环流和纬向风异常及其作用.结果表明,在ElNino事件发展阶段前,在热带西太平洋上空对流层下层产生气旋性环流异常,从而使印度尼西亚和赤道西太平洋上空产生西风异常;而当ElNino事件发展到成熟阶段,在热带西太平洋上空对流层下层产生反气旋性环流异常,从而使印度尼西亚和赤道西太平洋上空产生东风异常.还利用一个简单的热带海洋动力学模式,计算了20世纪最强的1997/1998ENSO循环过程中赤道海洋波动对实际海表风应力距平的响应.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海表附近的纬向风异常,通过激发Kelvin波与Rossby波对ElNino事件的发展与衰减和LaNino事件的发生起到重要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利用NCEP高度场、风场及OLR资料,分析了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春夏季节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年,南海-菲律附近出现异常反气旋,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西(副高5月占据南海),南海季风爆发迟;而春季海温偏冷年,南海-菲律宾近出现异常气旋,西太平洋副高偏弱偏东(副高5月东移出南海),南海行风爆发早。数值试验腠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不仅对东亚大气环流春季季节变化有明显影响,而且此影响可持续到夏季。  相似文献   
997.
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百年雨型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施能  杨永胜等 《气象科学》2001,21(3):316-325
本文用1900-1950年的我国实测的与内插的降水、气温资料,结合近代先进的统计方法对立了1900-1950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雨型序列,并将其与已有的近48年(1951-1998年)的夏季雨型序列相衔接,进而研究了近百年我国夏季雨带的演变规律及其与ENSO的关系,此外,还研究了百年夏季雨型与大气活动中心在基本态时间尺度上的关系,研究了北太平洋涛动和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8.
殷永红  史历  倪允琪 《大气科学》2001,25(3):355-371
利用1979年1月~1998年12月的月平均海表温度(SST)、向外长波辐射(OLR)和l000hPa纬向风速等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近20年来热带印度洋与太平洋海温异常(SSTA)及相关的环流特征量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发现热带印度洋的内部耦合动力特征模态—偶极子模的强度,存在着年代间的差异,80年代偏弱,90年代偏强。热带印度洋与热带太平洋海气耦合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80年代热带印度洋的SSTA主要是对太平洋ENSO的响应,90年代太平洋ENSO的异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印度洋偶极子模态异常活跃影响的结果。从观测资料诊断分析的角度,找出了90年代后ZC耦合模式对ENSO事件预报失败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99.
冬季赤道西太平洋环流状况与后期亚洲季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炳义  黄荣辉 《大气科学》2001,25(5):609-626
基于月平均NCEP再分析资料(1958~1997年)以及中国336个台站月降水总量(195l~1994年),通过合成、相关以及统计显著性检验方法,研究了赤道西太平洋区域冬季环流状况与后期春夏季亚洲(东亚和南亚)季风环流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赤道西太平洋环流状况对后期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以及我国夏季降水均有显著的滞后影响.冬季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海平面气压偏高(低),对应反气旋(气旋)性环流异常,致使后期东亚和南亚夏季风均偏弱(强)以及我国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偏多(少),揭示了实施这种滞后影响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对大陆274个孕震区地震活动性的时间相关研究表明,每个地区的浅源强地震显示出遵循幂定律时间分布的短期和中期的震群特征(时间长达几年)。然而,主震显示出准周期特征,遵循“区域时间和震级可预报地震活动模式”。该模式由下列公式表示:logTt=0.19Mmin 0.33Mp-0.39logm0 q Mf=0.73Mmin-0.28Mp 0.40logm0 m 该公式将孕震区的后续主震面波震级Mf地震之间的时间Tt与认为是最小的主震震级Mmin,前至的主震震级MP和地震矩速率相联系。不同地区的q和m值是不同的。本文描述了该模式的基本特征并且讨论了与其物理意义相关的问题。这些关系中的第一关系式已被用于计算1993-2002年期间141个孕震区的下一次大震的重复概率。在这些孕震区中,环太平洋会聚带已被分离,并引入一个假设,即T/Tt比率遵循对数正态分布,其中T为观测到的地震之间的时间,第二个关系已被用于估计各地区的主震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