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54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592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278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利用常规的天气学原理分析了“94·6”广西大暴雨过程,指出了低涡、西南风急流以及水汽通量轴与暴雨的配置关系和前期征兆,揭示了它的环流背景和各个场的配置所构成这次大范围大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82.
东亚梅雨锋暴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梅雨锋的大尺度环流、梅雨锋的次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特征、梅雨锋低空急流和暴雨发展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对低空急流和暴雨发展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3.
冬半年北半球大气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全荣 《气象科学》1989,9(3):255-262
分析表明,亦道东太平洋海温与北半球中太平洋海温有着不同的变化特征。冬半年大气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响应表现为不同于PNA的呈纬向分布的模态结构。夏半年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强的“记忆”能力对长期天气趋势预报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85.
1986年和1987年秋季西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的辐射状况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姚兰昌  袁福茂 《高原气象》1989,8(4):331-344
本文利用1986和1987年秋季在西太平洋赤道海域取得的短期辐射资料,分析了这一特定海域的辐射状况。揭示了所在海域太阳辐射的一些特征。这对了解该海域海气界面上的热状况以及它对所在海域天气气候的影响无疑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86.
本文用随时间变化的对流模式,讨论了电导率日夜不均匀性对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及大尺度场向电流日变化形态的影响,以Senior-Blanc随时间变化的简单模式为基础,计入电导率日夜变化加以发展,对驱动势随时间变化为阶梯函数的情况进行了讨论。修正模式表明电导率日夜不均匀性对磁层-电离层弛豫过程产生影响,在不同地方时,二区场向电流发展状况不同,达到平衡时间也各异。在某些条件下,中午前后甚至可能达不到平衡。模式计算给出的电位及场向电流图象与观测基本特点相符。这说明S-B模式反映了电场耦合中的主要物理过程,也表明电离层电导率日夜变化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87.
不同雨强台风的诊断对比与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对不同雨强台风的诊断对比及数值试验得出一些结论。台风暴雨与锋区、高低空急流有关。强锋区可导致200hpa西南风高空急流与右后房非地转辐散的加强,并在其作用下,激发重力惯性波。其调整过程,即为暴雨的突然增幅过程。调整时间约3 ̄6小时。调整过程使低空急流加强,加大向暴雨区的水汽动量输送,有利于降水加强。调整过程结束后,雨量变化平稳。  相似文献   
88.
具体分析了本文Ⅱ的模拟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该试验较清楚地再现了青藏高原地形对西风气流的影响,也显示了不同地形、急流的有无、强度和位置以及初始槽强度和基本气流斜压性的强度对东移槽的影响。这些结果有的清楚地再现了过去熟知的或还不很清楚的地形影响事实,有的可为东移槽的预报提供着眼点。  相似文献   
89.
对大气重力波触发的赤道电离层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的时空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重力波能在F区底部触发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这种等离子体不稳定扰动穿过F峰,到达F区顶部,形成等离子体泡结构.等离子体泡出现向西倾斜和分岔等特征.当夜F区较高时,产生等离子体泡的时间仅1900s.数值模拟结果证实了重力波触发.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的理论,解释了大量电离层观测现象.  相似文献   
90.
黄土高原上两次低空东北急流大暴雨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刘子臣  张健宏 《高原气象》1995,14(1):107-113
通过对黄土高原上两次没有低空西南急流参与的区域性大暴雨的分析,发现低空东北急流在两次暴雨中份演了主要角色,因此,称这类暴雨为东北急流暴雨,与西南急流对比分析后认为,两种急流有很大同,东北急流具有自己的特点。文章最后给出了东北急流暴雨的三股气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