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383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88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717篇
海洋学   312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4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与北赤道流异常海温西传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热带太平洋上层XBT温度资料分析,探讨了对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发生起重要作用的西太平洋暖池区次表层海温变暖异常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影响西太平洋暖池区次表层海温变暖异常的形成机制.分析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海温异常变暖与赤道太平洋的北赤道流(10°N)的海温异常存在密切关系.在El Nino事件发生的前期,位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异常暖水沿北赤道流温跃层潜沉向西太平洋暖池区输送,在西太平洋暖池堆积并向赤道西太平洋扩展,当异常暖水达到一定强度,并在大气的强迫下,异常暖水沿温跃层东传至赤道中东太平洋并上浮于海面,最终导致El Nino事件的爆发.北赤道流的异常海温西传是导致西太平洋暖池区次表层海温异常的重要机制,是导致El Nino事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
深层搅拌桩在人工填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说明通过深层搅拌桩处理人工填土地基,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减少了基础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93.
分析物探测井曲线和地下水位动态发现,天津平原深层孔隙地下淡水在开采条件下接受上覆咸水的越流补给,而且咸水底界未大量向下位移。本文讨论了咸质含水组底部钙化粘土微观粘粒与水溶液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滤盐层”的概念。  相似文献   
94.
The respon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in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warm pool to the west erly wind bursts (WWB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WB and ENSO. By using da ta collected from eight buoys of TOGA (Tropical Ocean-Global Atmosphere)-COARE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Response Experiment), the heat balances of the upper ocean in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around 0°. 156°E during two WWB events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Stevenson and Niiler's (1983) method. In both events, SST increased before and after the WWBs, while decreased within the WWBs. The SST amplitudes approximated to l℃. Although sometimes the horizontal heat advections may become the biggest term in the heat balance, the variation of SST was dominated by the surface heat flux. On the other aspect, some different features of the two events are also revealed. The two cases have different variation of mixed layer depth. The depth of mixed layer is almost double in the first case (35 m to 70 m), which is caused by Ekman convergence, while only 10m increments due to entrainment in the second one.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in the currents structure. The different variations of thermal and currents struc ture in the mixing layers accounted for the different variation of the heat balance during the two events, es pecially the advection and residue terms.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SST in this area is also investigated sim ply. The first WWB event happened just during the seasonal transition. So we considered that it is a normal season transition rather than a so-called anomaly. That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seasonal distinction of the WWB is worthy of more attention in the researches of its relationship to ENSO.  相似文献   
95.
秦铎 《地理教学》2001,(4):33-33
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对一些重点教学内容,作业的设计尽可能多角度、多方位的设问。如在学习完“影响盐度大小的因素”一节后,可设计如下作业比较两地的盐度大小:①赤道海区与副热带海区;②赤道海区与红海;③红海与温带海区;④波罗的海区与赤道海区;⑤波罗的海与副热带海区等,通过这一组作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尝试,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使他们都达到了深层次认识问题本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
从地温场特征探讨兰州断陷盆地地热资源前景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李百祥 《甘肃地质》2001,10(1):83-89,74
根据祁连造山带东段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场、温泉和地热异常孔空间分布 ,以华家岭—武山近SN向隐伏深断裂为界 ,东边地温场高、温泉多 ,为隆起断裂型中低温地热田 ,其西地温场低于东部 ,地热异常孔为沉降盆地型地热异常指示 ,可为地热田开发提供信息特征。并对兰州断陷盆地的地热资源前景和开发前期工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7.
酸性富水软土地基对深层搅拌法加固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工程中出现的深层搅拌桩深部桩身质量不合格问题,结合水泥系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的作用机理,分析探讨了酸性富水地基土对水泥土凝结强度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8.
赤道西太平洋大气热结构及对流层顶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登俊  吴增茂 《大气科学》1996,20(3):315-326
本文主要利用TOGA-COARE强化观测期间“实验3”号船的探空资料,经分析发现:赤道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对流层大气平均温度直减率为0.62~0.74℃/100 m,但是,在西风爆发期间,一般不低于0.68℃ /100 m;对流活动的强弱对对流层顶有重要影响;对流层顶与500 hPa、200 hPa等压面温度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平流层下部有逆温层、降温层交替出现的成层现象。 分析还发现,日平均的500 hPa、200 hPa温度、对流层顶、对流层顶上第一逆温层的厚度和逆温强度,都具有20~40天振荡的特征。文章分析认为,上述有关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结构的基本特征,体现了热带西太平洋夏半球大气的状况;积云对流活动对大气对流层中上部温度、对流层顶以及平流层下部的20~40天振荡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
杨武  黄阳 《岩土工程师》1996,8(1):34-36
深层搅拌桩能否采用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这是目前检测单位正在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说明机械阻抗法法检测深层搅拌桩的桩身质量是可行的,且钻探取芯证实检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从计入离子-中性粒子碰撞频率Vin效应的等离子体二流体方程组出发,导出统一描述ESF小尺度和中小尺度区域现象的二维静电模型.对模型方程进行了详细的线性波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晚间赤道F层可存在正能波和负能波;Vin效应的影响是否重要依赖于波数和离子梯度漂移速度u_d乘积的大小.在小尺度区域,Vin影响较小,本文模型将变成我们已提出的小尺度无碰撞模型;而在中小尺度区域,Vin效应很重要,本文模型将得到著名的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结果,Vin项对波的影响可以是致稳作用也可能是失稳作用,RT不稳定性波模对应于负能波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