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6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镉离子对鲫鱼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透射电镜的方法,研究了镉的三种浓度对鲫鱼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镉离子染毒4天后,肾细胞超微结构即出现变化,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变化渐趋明显,主要表现在细胞核和线粒体。细胞核核膜肿胀、弥散、最后解体。线粒体双层膜解体,形成空白区,嵴断裂、膨大和扭曲。此外,内质网膨胀、空泡化、扭曲打转,溶酶体数量和类型随镉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多。  相似文献   
112.
New Record of Palaeoscolecids from the Early Cambrian of Yunna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ew palaeoscolecid, Guanduscolex minor Hu, Luo et Fu gen. et sp. nov., with preserved soft parts of introvert and intestines comes from the Lower Cambrian Guanshan fauna of Yunnan, South China. Micro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cuticle reveal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show that each annulation bears three rows of plates and each plate bears 9-10 marginal and 4-5 central nodes. This discovery sheds new light on the relationships and evolutionary pathway of the palaeoscolecids and other early priapulids.  相似文献   
113.
中国对虾复眼的研究Ⅱ.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对虾 ( Penaeus chinensis)的复眼为反射型重叠像眼。角膜、成角膜细胞、晶状体细胞、晶状体和晶状体束构成屈光系统。小网膜细胞膜突出的微绒毛汇合而成感杆束 ,微绒毛沿感杆束的纵轴方向上 ,排列交替出现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 ,外观上感杆束呈现出明暗相间的带状结构 ,为典型的“十足目型”。复眼中有调节进入小网膜光量的远端色素、近端色素及反射色素。  相似文献   
114.
UV-B增强对南极蓝藻形态和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两种微藻分离方法对本实验室在第18次南极考察采集的南极海冰和海水样品进行南极冰藻分离,得到包括1株南极蓝藻在内的8种南极冰藻。该蓝藻(南极蓝藻-B)的生长曲线表明,0—6d有一个明显的延滞期,第6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20天达到生长稳定期。紫外辐射增强后,南极蓝藻的形态和超徽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细胞个体明显增大、细胞壁变厚、片层结构更加明显、多糖和脂肪颗粒数目增多。并发现了紫外辐射后的蓝藻向培养液中大量分泌物质的现象。这些现象表明,虽然南极地区紫外线辐射很强,但南极蓝藻可以产生多种抗紫外辐射的活性物质来适应这种极端环境。  相似文献   
115.
运用电镜技术对青岛地区患病真鲷进行了病原体检测,在肠上 皮组织细胞中发现一种类立克次体病原体。研究表明,该病原体具有完整的细胞包膜, 内部 具有低电子密度拟核,在胞浆中以两种类型存在-繁殖型和静止型;繁殖型类立克次体呈圆 形、椭圆、哑铃、长棒状,其长轴为0.2~0.8μm,形成包涵体,以分裂方式进行增殖;静止 型类立克次体为圆形,中等电子密度,直径为40~70nm,由繁殖型类立克次体出芽增殖形成 ;线粒体参与了包涵体的形成和类立克次体的增殖过程。细胞病理变化为上皮细胞肿胀并部 分解体,微绒毛破坏,线粒体变形,部分内嵴溶解;内质网膨胀,核糖体脱落。类立克次体 是导致鱼类病害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16.
《黄渤海海洋》2000,18(1):50-54
  相似文献   
117.
长毛对虾精子形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1993-1994年在厦门海区采集长毛对虾雄性成虾,取其精巢,输精管和精荚,采用JEM-100CXⅡ透射电镜观察长毛对虾精子形成过程的超微结构,并根据顶体形成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期。结果表明:长毛对虾精子形成过程分为早期精子细胞,中期精子细胞,晚期精子细胞及成熟精子四个时期。在早期精子细胞阶段,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其周围分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囊泡,囊泡融合前顶体囊,囊内合成前顶体颗  相似文献   
118.
采用两步降温法超低温冷冻保存大黄鱼精子,并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精子的超微结构损伤.结果表明,大黄鱼冻精的激活率、运动时间及寿命与鲜精相比无显著差异.鲜精中28.5%的精子形态结构异常,冻精中37%的精子形态结构异常.形态结构正常的精子表现为质膜与核膜结构完整、无膨胀现象,袖套、轴丝及中心粒结构正常,线粒体形态完整、嵴较发达;形态结构异常的精子表现为质膜破裂、脱落,质膜膨胀,核膜破裂、脱落,核局部受损伤,线粒体膨胀、嵴退化或消失,线粒体移位或脱落.结果显示,以Cortland溶液为稀释液,10% DMSO为抗冻剂,对大黄鱼精子具有较好的抗冻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9.
采用显微及亚显微观察方法, 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肾管的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可口革囊星虫肾管由排泄囊及排泄管组成, 外表面具瓶形突起。肾管壁从内到外由上皮层、肌层、细胞外基质及外膜构成。上皮层的单层柱状细胞在肾管腔面成束排列、单层立方细胞围绕瓶形突起内腔排列, 两种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均着生微绒毛及纤毛, 细胞质中细胞器发达, 并含有不同大小、形态及电子致密度的颗粒; 柱状细胞基底面质膜内陷形成基底迷路。肌层由环肌及纵肌组成。细胞外基质主要由胶原原纤维构成, 内含颗粒细胞。外膜由足细胞及多纤毛细胞构成。肾管通过肾孔通体外、肾口通体腔。肾管的结构特征与其对体腔液的过滤排泄功能相适应, 繁殖季节肾管兼具生殖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0.
文章采用组织切片、透射电镜技术对广西北海营盘海域钝缀锦蛤(Tapes conspersus)的卵巢发育、卵子发生的组织学及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钝缀锦蛤卵巢发育一年为一个繁殖周期, 分为增殖期(6月底—7月)、生长期(7月中旬—10月中旬)、成熟期(11月—翌年2月底)、排放期(3月—4月)、休止期(5月—6月)共5个时期。钝缀锦蛤卵巢发育受水温的影响较大, 个体间的性腺发育并不完全同步。在广西北海营盘海域, 钝缀锦蛤每年在6月底—7月初性腺开始发育, 在翌年3月—4月底成熟的卵子大量排放。依据钝缀锦蛤卵细胞发育的相关特点, 可将其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为卵原细胞期, 第二阶段为初级卵母细胞期, 第三阶段为次级卵母细胞期, 第四阶段为成熟卵母细胞期。根据透射电镜观察钝缀锦蛤卵黄的发生, 可将其分为3个主要时期, 第一时期为卵黄合成前期, 第二时期为卵黄合成期, 第三时期为卵黄合成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