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02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59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郭潇潇  江晔 《地理教学》2007,(11):36-38,42
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当时正在泰国普吉岛旅游的英国女童蒂莉,发现海水异动后立即告诉母亲眼前的状况。由于及时撤离,沙滩上数百人性命保住了。媒体将这位名叫蒂莉的小女孩赞誉为“海滩天使”。蒂莉在沙滩事件后说:“地理老师刚教给我们有关地震的知识,还告诉我们地震如何引发海啸……”“沙滩天使”蒂莉,  相似文献   
122.
利用有限元流固耦合理论来模拟二维、三维海啸触发阶段的动态过程,将海啸可能的触发类型分离出来独自模拟分析,并解决了触发过程中,流固计算可能失效而面临的问题,从形变图,压强图以及能量图多侧面地表达出流固耦合在海啸触发模拟中的可行性.由于不需要进行浅水波近似,因此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可推到较广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3.
海啸传播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啸在浅水大陆架的传播问题由于其非线性作用和浅水效应而变得十分复杂,然而目前成熟的海啸传播理论及数值模拟结果在这方面与实际并不一致.本文比较分析了可用来模拟大陆架海啸传播的浅水波模型和数值方法,并提出对我国东海陆架边缘可能发生的近海海啸需要开展数值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4.
不堪回首,造成近30万人死亡的印度洋海啸,在两年后的今天仍令人心悸。灾后,是GIS引导着救援人员到达受灾地点,并估算出灾难的实际影响以协调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25.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地震与海啸,给人类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从地质学角度看,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一是海洋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决不可小视。地震与海啸,同为地质灾害,几个小时,就夺去20多万人的生命,上百万人流离失所。其他的如风暴潮,  相似文献   
126.
地震海啸监测预警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马陵 《华南地震》2005,25(2):22-29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大海啸引起了全世界公众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如何预防地震海啸造成的灾害,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话题。介绍了国内外地震海啸监测预警的历史、现状与当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7.
海啸是因为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山体滑坡、陨石坠落等作用产生的巨大海浪袭击陆地而产生的灾难,其中以海底地震造成的海啸最为常见。当海底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突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运动。由于在海上形成波长非常长,达数百千米的海浪,所以对船只不会造成危险,甚至船员感受不到。而长波一旦遇到海岸线,其高度会猛然攀升,激起数十米的巨浪,冲到海岸上,给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海啸的危险在于:  相似文献   
128.
2017年9月8日4时49分(UTC),墨西哥瓦哈卡州沿岸海域(15.21°N,93.64°W)发生Mw8.2级地震,震源深度30 km。强震在该海域引发海啸,海啸对震源附近数百千米范围内造成了严重影响。位于太平洋上的多个海啸监测网络捕捉到了海啸信号并详细记录了此次海啸的传播过程。本文选用了近场2个DART浮标和6个验潮站的水位数据,通过潮汐调和分析和滤波分离出海啸信号,对近场海啸特征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采用小波变换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海啸的波频特征。基于Okada弹性位错理论断层模型计算得到了强震引发的海底形变分布,并采用MOST海啸模式对本次海啸事件近场传播特征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观测吻合较好。最后,基于实测和模拟结果,详细分析了此次地震海啸的近场分布特征,发现除受海啸源的强度和几何分布特征影响外,近岸海啸波还主要受地形特征控制,在与特定地形相互作用后波幅产生放大效应,会进一步加剧海啸造成的灾害。  相似文献   
129.
视角     
《湖南地质》2011,(4):8-9
①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级地震。地震引发剧烈的海啸.图I是日本发生海啸前、后的卫星遥感图,它们清晰显示了海啸对日本造成多么严重的破坏 ②“3.11”日本地震引起全球关注的福岛核电站事故.由此引发“日本地震,中国抢盐”这样啼笑皆非的事件。  相似文献   
130.
侯京明  徐志国 《海洋通报》2014,33(4):391-396
为探索海啸地震发震时的规律,统计分析了1976-2010年的美国全球CMT地震矩心矩张量数据,并结合美国海洋与大气局的海啸灾害数据库,从海啸事件和较大海啸事件两个方面对震源机制解展开了对比统计分析,给出了海啸地震在震源方面的统计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