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机上钻杆下端的母丝扣,由于经常与井内钻杆接手扭接,常把丝扣磨损,影响正常钻进。后采用公母接手(如图),把它的公扣接于  相似文献   
52.
阐述了盐源马丝螺地区破碎带中金矿(化)体特征,结合该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所圈定的组合异常特征、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该地区的找矿标志,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3.
本文用近代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如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和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研究了阜新煤田主要煤层中的镜煤和丝炭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均具有共同的高等植物母质来源,但形成于不同的环境,尤其是在氧化还原条件上:丝炭形成于相对氧化环境;而镜煤则在相对较还原的条件下形成的。镜煤和丝炭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烃类主要是甲烷和其他气态烃,C_5~+-烃类的含量一般不超过10%,从而证实镜煤和丝炭可以是良好的生气母质,但不是好的生油母质。  相似文献   
54.
舌状三角洲和鸟足状三角洲形成及演变的沉积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志云  周维 《沉积学报》1994,12(2):37-44
本实验是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地球资源系的一个长6m?宽4.5m?高0.8m的水槽内进行的?实验中保持流量?含沙量?粒度级配等参数不变,仅改变湖平面高程?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即:Ⅰ.湖平面固定;Ⅱ.湖平面由高逐渐降低;Ⅲ.湖平面由低逐渐升高?本文着重提出入湖斜坡区的坡度控制着舌状三角洲?鸟足状三角洲的形成?演变;对舌状三角洲的成因提出新的观点;用三角洲沙体的宽厚比值作为识别舌状三角洲和鸟足状三角洲的另一个重要标志,这对于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5.
下寒武统澄江化石库提供了探索早期两侧对称动物起源及辐射的绝好窗口。本文描述了可能为鳃曳动物古蠕虫纲具网状骨板的蠕虫新属种——Tabelliscolex hexagonus。新属种体表覆有按六角形排列的小瘤组成的两种类型的骨板,相似的骨板可见于寒武纪古蠕虫类以及叶足动物表面,故新属种对于了解叶足动物和古蠕虫纲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福建省永安市贡川镇低产丝栗栲次生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霖 《山地学报》2007,25(3):333-337
福建省永安市贡川镇丝栗栲次生林为强度人为干扰下形成的低产林分,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平均年生长量分别为19.3 cm、12.2 m、600 N/hm2、114.0 m3/hm2和2.07 m3/(hm2.a)。林分郁闭度达0.8以上,群落明显分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灌木层植物25种,其中乔木幼树11种。乔木层分两亚层;乔木层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30、3.92、0.8和0.1。灌木层中的乔木幼树有11种,株数密度为10 600 N/hm2;林分相对直径分布范围0.31~2.59,直径分布为反J型,表现为异龄林特征。  相似文献   
57.
丝栗栲树干液流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脉冲树干液流测定仪对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进行了定位观测,并用梯度自动气象站对气象和土壤等环境因子开展了同步观测,利用观测资料对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的变化规律及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的昼夜动态表现为双峰曲线。从木质部开始,随深度增加,丝栗栲液流速度也随之增大,在距形成层10 mm处的液流速度最大,随着深度再增加,液流速度又减小。回归分析还发现,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相关性强的环境因子是风速、10 cm土壤温度、20 m空气温度、30 m空气温度、20 m空气相对湿度和100 cm土壤水势。其中,风速、20 m空气温度、100 cm土壤水势与液流速度呈正相关,10 cm土壤温度、30 m空气温度和20 m空气相对湿度与液流速度呈负相关。对于江西大岗山林区,由于水分充足,水分条件不是限制丝栗栲生长的主要因子,主要是受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58.
在日本海300米深处,生长着一种巨蟹。其蟹足就有3米长,此物凶猛,人惧称“杀人蟹”……  相似文献   
59.
蒋涛  程同锦 《物探与化探》2005,29(5):425-427,430
针对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区的特殊近地表景观地质条件,油气化探应从方法的选取、样品的采集、数据处理等多方面减小和抑制随机干扰因素对化探指标的影响.在已知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法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沙漠区油气化探工作中,吸附丝法的有效指标(C2~C8、C11~C12等)以不同的异常模式很好地指示了深部油气藏信息.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以丝鳍圆天竺鲷(Sphaeramia nematoptera)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了其繁殖习性以及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丝鳍圆天竺鲷的繁殖活动由雌鱼主导,在凌晨1点至3点交配,产卵受精后由雄性口孵,产卵间隔期为11~18d,无季节性。雌鱼单次产卵3126~4882粒,受精卵近圆球形,卵径(720±10)μm,内有数颗油球;在水温(27.0±0.5)℃条件下,受精卵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到出膜需187h。丝鳍圆天竺鲷胚后发育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和成鱼期,初孵仔鱼全长(2.8±0.1)mm,口裂高度(0.202±18)mm,孵化后第二天仔鱼开口摄食;孵化后24d鳍条形成,身体出现两条黑色条带,结束浮游阶段,进入稚鱼期;孵化后50d鳞片完全形成,体色斑纹等外形特点与成鱼相同,进入幼鱼期;孵化后360d性腺发育成熟,具备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