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6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牛通 《贵州地质》2013,(6):415-416,419
目的探讨利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撑开复位联合伤椎新型可灌注骨水泥螺钉灌注骨水泥治疗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采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撑开复位联合伤椎新型可灌注骨水泥螺钉灌注骨水泥治疗的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患者;平均随访(11.0±1.5)个月;评估手术前后椎体缘压缩比、椎管侵占率、Cobb角、视觉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等指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0±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0±10)ml。与术前相比,术后椎体缘压缩比、椎管侵占率、Cobb角度、视觉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中各项指标无显著性改变,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复查无螺钉松动、内固定物断裂发生。结论椎弓根螺钉短节段撑开复位联合伤椎新型可灌注骨水泥螺钉灌注骨水泥能够有效治疗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  相似文献   
82.
曾昭旋 《贵州地质》2013,(6):405-407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切口在下颌骨髁状突低位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l月间我科收治髁状突低位骨折患者32例,3例行单纯颌间结扎,29例患者经改良腮腺切口行骨折断端内固定治疗。结果单纯颌间结扎患者,术后开口、咬合恢复良好,内固定患者术后3例出现面瘫,2例出现涎瘘,经对症处理3月后复查均恢复。结论改良腮腺切口可充分暴露术区,治疗下颌骨髁状突低位骨折效果良好,无明显并发症,但需有一定经验的医师开展。  相似文献   
83.
笔者分析59例累及79个椎体脊柱及脊髓损伤的低场MRI表现,着重讨论MRI在显示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椎管内及椎旁血肿,韧带损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L形切口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的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笔者医院自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并行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共150例,其中SandersⅡ、Ⅲ、Ⅳ型各50例,观察术前、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度变化值,术后切口并发症,随访术后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以Maryland评分标准进行足部功能评估,优良率为79%,术后切口并发症为16%。结论 L形切口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SandersⅡ~Ⅳ术后优良率较高,探索影响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发现吸烟、糖尿病、手术时长、受伤至手术时间可使术后切口并发症增加。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腰椎创伤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76例,经CT轴位平扫(2DCT)后进行三维重建(3-DCT)即表面遮盖(SSD)及多平面重建(MPR),将其图像资料进行比较.结果:3-DCT能立体、直观显示腰椎创伤性骨折的部位、类型、三柱结构、椎管狭窄及脊髓受压等情况.结论:3-DCT作为2DCT的重要补充,对腰椎创伤性骨折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SSD及MPR既有良好形态学又有密度层次的图像,可协助三维显示椎间盘碎裂、突出和膨出的范围.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腕骨脱位及骨折并脱位的影像,探讨外力在腕关节传播的过程。方法:对129例腕骨脱位患者行X线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腕骨脱位或骨折并脱位的类型。结果:月骨脱位32例,腕中关节脱位2例,月骨周围型脱位95例。95例中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50例,经桡骨茎突月骨周围脱位23例,经头状骨月骨周围脱位4例,经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7例,经尺骨茎突月骨周围性脱11例。在合并其他腕骨骨折的病例中。经桡骨茎突及经舟骨骨折病例X线检查均得到确诊,其余56例中,X线漏诊6例则是通过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才做出正确诊断,单纯月骨周围型脱位较少见(仅3例),有5例X线检查为单纯月骨周围脱位的病例在CT扫描发现合并腕骨撕脱性小骨折。结论:X线检查对腕关节节损伤的程度有可能低估,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可作出准确、直观诊断。分析外力损伤腕关节的过程对腕骨脱位或骨折并脱位的影像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比较 X 线平片与三维 CT 检查对胫骨平台骨折损伤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探讨 X线平片与 CT 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32例胫骨平台骨折损伤的病例,分别使用 X 线平片和三维 CT 检查对骨折损伤程度及部位做出判断,对骨折特征进行分析,对结果的效度进行判断(金标准为手术记录所描述),并用 McNemar 检验比较 X 线平片和三维 CT 判断结果。结果:胫骨平台骨折三维 CT 重建在外柱诊断优于 X 线平片(P =0.031),对骨折分型具有更高临床价值。结论:使用三维 CT 检查能够提高对胫骨平台骨折损伤评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可更好指导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88.
目的:对附加水激发技术的3D-FLAsH序列进行优化,并与传统的频率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的3DIFLASH序列进行比较.方法:健康成年志愿者10人,扫描序列采用不同的脉冲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和翻转角度(FA)的3组3D-WE-FLASH序列和一组3D-FS-FLASH序列.在各扫描序列标准矢状位图像上测量膝关节软骨信噪比(sNR)、关节软骨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对比度噪声比(CNR)和关节软骨与关节液体之间的对比度噪声比效率(CNca-fluidefficiency).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量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SNca,CNRcafluid,CNRca-fat,CNRca-menlsus在序列4组均显著性高于序列1、2、3组;SNRcaCNRca-fluid,CNRca-fatCNRca-bone在序列2组显著性高于序列1、3组;CNRca-fluideff在序列2、4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优化后的水激发3D-FLASH序列能够显著缩短扫描时间并达到理想的软骨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89.
Based on a sample of some real earthquakes,we have suggested in previous papers that there is a density-tectonic stress wave with ultra-low frequency which is emitted from the epicenter region for months before earthquakes,and a micro-fracture wave 1 ~ 10 days before earthquakes. The former has been observed by different kinds of measurements and the latter has been observed by a few chance observations which consists of electromagnetic,gravitational and sonic fluctuations. We show real observational results that depict the two waves and they have very different frequencies,which are not difficult to discriminate. The classical elastic-rebound model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theories on earthquakes,and the thermodynamic elastic-rebound model has amended the classical framework. Considering the two waves above,we attempt to further modify the elasticrebound model,and the new framework could be called the "micro-fracture elasticrebound model". We infer that tectonic earthquakes could have three special phases: the accumulation of tectonic stress,micro-fracture,and main-fracture. Accordingly,there would be three waves which come from the epicenter of a tectonic earthquake,i. e. ,the tectonic stress wave with ultra-low frequency a few months before the earthquake,the micro-fracture wave about 1 ~ 10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 and the main-fracture wave (common earthquake wave).  相似文献   
90.
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髋臼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CT三维重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平片确诊34例,疑诊3例,漏诊1例,对其中24例正确分型.CT三维重建对38例髋臼骨折的患者均明确诊断,且均能正确分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立体、多方位、准确地显示髋臼骨折的部位、范围、碎骨片等情况,对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手术方案制定优于X线平片,有较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