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6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6 毫秒
91.
目的:观察分骨、折顶手法整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下段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尺桡骨中下段骨折患儿采用分骨、折顶手法复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随访3个月,参照复位标准及Berton标准对复位效果及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解剖复位24例,近似解剖复位10 例,功能复位6 例,复位不良2 例,复位成功率为95.24%(40/42);骨折均在4~6周内愈合,根据Berton标准,优23例,良11例,可6 例,差0 例,脱落2 例,优良率为80.95%(34/42)。结论:分骨、折顶手法整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下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率高、血运及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抗痉挛体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 例。对照1组采用普通头针治疗,对照2组采用靳三针头针治疗,治疗组采用靳三针头针加抗痉挛体针治疗,每组同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3组患儿下肢肌张力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儿治疗后的腓肠肌、腘绳肌以及内收肌的肌张力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改善优于对照1、2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患儿的下肢髋关节(内收度、外展度以及屈伸ROM)、膝关节(屈曲度、伸展度以及屈伸ROM)、踝关节(背伸度、跖曲度以及屈伸ROM)的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儿的下肢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1、2组(P<0.05或P<0.01)。结论:靳三针头针加抗痉挛体针能较好改善痉挛型患儿下肢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93.
生活百科     
腿脚要求减负,肠道提醒管住嘴,心脏喜欢多散步八大器官渴望你的善待熬夜加班挑灯夜战,、烟不离手酒不离口……你还坚持着自己错误的生活习惯吗?不妨听听来自体内器官的"呼唤"吧。腿脚要求减负我们不仅承载着身体的整个重量,还是交通枢纽,最容易受伤的就是我们的关节。负担过重、行动姿势不当、寒气侵入等都会让我们受伤。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邻关节骨囊肿的MS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邻关节骨囊肿的临床及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组(MPR)表现。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岁。结果:32例均为单发病变,共32个病灶,其中股骨头8个,胫骨近端8个,距骨6个,胫骨远端3个,腕月骨3个,股骨远端、髋臼、肱骨近端和腕舟骨各1个。病灶均位于骨内邻近关节面,病灶大小介于0.8cm×1.2cm~2.5cm×2.9cm之间。单房型26例,CT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样低密度区,边缘清晰,均有薄层完整硬化边,相邻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多房型6例,病灶内有粗细不等的骨性间隔。病灶CT值20~60Hu,3个病灶内见细小气体密度影。穿透型18例,表现为病灶通过邻关节面裂隙与关节腔相通或病灶与关节旁软组织腱鞘囊肿相连;特发型14例,表现为骨内单一病灶,骨外结构正常。结论:邻关节骨囊肿有其特殊发病部位,CT表现典型,结合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可以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95.
环枢椎冠状CT扫描因其受到人体结构及设备的制约,技术难度较大,故很少有单位开展此项检查。我院影像科与北医三院脊柱外科协作,为了临床的需要,解决环枢椎外伤及术前术后的诊断问题,我们对环枢椎的直接冠状CT扫描进行了尝试。结果令人满意,达到了临床的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96.
Optimal design theory for linear tuned mass dampers(TMD) has been thoroughly investigated,but is still under development for nonlinear TMDs.In this paper,optimization procedures in the time domain are proposed for design of a TMD with nonlinear viscous damping.A dynamic analysis of a structure implemented with a nonlinear TMD is conducted fi rst.Optimum design parameters for the nonlinear TMD are searched using an optimization method to minimize the performance index.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optimiza...  相似文献   
97.
本文研究了具有冗余肌肉的双自由度手指三维夹捏运动的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建模.拇指和食指均采用单关节肌和双关节肌模型,食指-拇指通过对向作用实现夹捏动作.在夹捏运动中,物体可以沿两个轴旋转,从而使物体实现时变的三维夹捏运动.考虑到屈肌和伸肌的共同收缩、非线性约束及重力的影响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通过简单的控制对所提出的动力学模型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强筋壮骨丸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抗旋型髓内钉(PFNA)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 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 例。2组患者均采用PFNA术治疗,治疗组术后口服强筋壮骨丸,对照组术后口服碳酸钙/维生素D3片;2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骨折愈合情况,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Harris评分法评价2组术后3、6个月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测定2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腰椎(L1~4)、健侧股骨颈、Wards三角及大转子4个部位骨密度(BMD)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2组VA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4个部位BMD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4个部位BMD较治疗前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4个部位BM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筋壮骨丸能够缓解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髋部BMD,促进骨折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分步法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 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治疗组采用分步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正骨外加四合一夹板固定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提携角减少度、肘关节伸屈受限度及肘内翻畸形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优良率达91.67%(55/60),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提携角减少度、肘关节伸屈受限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内翻畸形发生率治疗组为3.33%(2/60),低于对照组的16.67%(10/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分步法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显著,能降低肘内翻畸形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90 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治疗组采用揿针干预,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片干预,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IL-6、TNF-α的变化与治疗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39/45),对照组为71.1%(32/4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血清IL-6、TNF-α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4、8周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揿针疗法对KOA患者疗效肯定,可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