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地理空间信息》2008,6(6):I0001-I0001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0年,是国内唯一的一家以桥梁为主的专业勘测设计院,现隶属于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半个世纪以来共勘测设计了公路,铁路,市政等大型,特大型桥梁600余座,其中长江大桥40座,黄河大桥23座,跨海大桥15座,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53.
陈功亮  赵峰 《测绘通报》2008,(12):42-44
跨海大桥中的高程控制测量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对常规等级水准测量、GPS高程测量、跨海三角高程测量等三种方法的应用范围进行阐述,重点分析每种方法的作业方案,并就东海大桥的测量数据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最后得出采用GPS高程测量方法能够满足大桥控制测量精度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建设中的若干关键技术,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其他类似工程CORS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地理教学》2008,(11):I0001-I0002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通车。杭州湾跨海犬桥属于沈(阳)-海(口)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6.
何如  谢敏  周绍毅  孙明  苏志  李强 《热带地理》2016,36(6):952-959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广西跨海大桥的风环境和风特性参数,2012 年在桥位区设立了一座高度为 55 m 的测风塔,安装了梯度风和超声风观测仪器对其近地风场环境进行了连续 1 a 的现场观测,分析大桥桥位区实测的平均风场特征和湍流脉动风场特征,并推算了桥位区设计风速,结果表明:1)桥位区平均风速垂直变化曲线符合幂指数规律,大风状况时的风切变指数为 0.062,平均风速上半年>下半年,累年平均和秋、冬、春季主导风向较稳定且均为偏北风;2)在台风“启德”过程观测到的风攻角基本不超过规范用于抗风性能检验规定的±3°范围,脉动风湍流表现为均匀平稳的湍流变化过程,三维方向的湍流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湍流积分尺度随时间的变化不大,湍流功率谱在惯性副区内基本符合 Kolmogrove 谱-5/3 律;3)大桥桥面高度处的设计风速 50 a 一遇为 39.7 m/s,100 a 一遇为 42.7 m/s。  相似文献   
57.
特长跨海大桥安全监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特长跨海大桥施工定位与安全监测工作中经常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为此人们不得不借助于RTKGPS技术.当然,跨海大桥的安全监测问题单纯利用RTK GPS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跨海大桥安全监测的精度要求远远高于施工定位,不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很难实现对跨海大桥运营安全的有效监测.为了较好地解决特长跨海大桥的安全监测问题,笔者与科研小组结合实践提出了通过合理布设三维控制基准系统实施跨海大桥运营安全有效监测的想法,三维控制基准系统的构建应综合考虑投影问题、网形结构问题、施测方法问题,结合我国目前在建的几座跨海大桥论述了跨海大桥安全监测三维控制基准系统构建的基本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8.
张彦  李国平 《海岸工程》2006,25(1):35-40
概述了海洋环境对桥梁下部结构(包括基础、承台、桥墩等)的影响,并介绍了跨海大桥在下部结构设计、施工中采取的相应措施,以期为跨海大桥下部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胶州湾跨海大桥对海湾水体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海大桥的建设有利于环湾经济的发展,但桥墩入水不可避免地会对海湾内水动力和水交换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以胶州湾为例,利用无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海洋模型,建立了能够描绘胶州湾跨海大桥入海桥墩的高精度网格,构造了胶州湾及邻近海域的三维水动力模型,模拟了胶州湾建桥前后的潮(余)流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污染物示踪对比了胶州湾内污染物在建桥前后的对流扩散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大桥的建设对胶州湾南部大部分区域的影响较小,包括潮(余)流、水交换等方面;但对大桥北侧以及南侧靠近大桥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有显著影响。大桥北侧潮致余流整体减小约2cm/s,靠近桥南侧的余流则由向北转为沿桥向东流动。由于大桥的影响,污染物在大桥北侧堆积,重点集中于桥北的红岛以西(Ⅰ区)沿岸区域以及红岛以东(Ⅱ区)大部分区域。其中,Ⅰ区建桥后的半交换时间增加了2.00d,Ⅱ区增加了2.04d。在减缓污染物扩散速率的同时,大桥也同样阻碍了径流输出的淡水向胶州湾南部的输运,使得桥北水体的盐度降低,有可能是造成近年来胶州湾冬季冰情加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0.
王兴国 《福建地质》2008,27(3):322-325
利用高精度GPS后处理软件GAMIT/GLOBK对厦门集美跨海大桥B级GPS控制网的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海潮对GPS控制网的影响,指出海潮改正对近海短时间GPS观测高程方向的影响可达数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