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88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卢金锁  张博  张旭 《海洋科学》2013,37(9):54-60
通过用自制沉降柱研究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在表层不同光强作用下纵向沉降特性以及分布规律, 为进一步了解水库中小球藻的纵向分布提供参考。实验室培养的小球藻按其直径可分为小于4.5 μm、4.5~5.5 μm、大于5.5 μm 3 个等级, 不同粒径的小球藻在不同光强的作用下沉速不同; 实验条件下小球藻的沉速分布在0.1~468.2 μm/s, 均值为32.8 μm/s; 小球藻的沉降速度随沉降柱表层光强增强而降低, 无光状态下时沉速是表层光强为10 000 lx 的2~3 倍; 小球藻直径大小与沉速呈正相关, 直径4.5~5.5 μm 的小球藻沉速是3.5~4.5 μm 的5~6 倍; 沉降稳定后实验柱中小球藻从表层至底层粒径逐渐变大, 除底层外小球藻在纵向峰值随光强增加而向下延伸, 如实验柱表层光强为1 000 lx 和4 000 lx时小球藻峰值出现实验柱表层, 而表层光强为7 000 lx 和10 000 lx 的实验峰值分别出现在水下300 mm和600 mm 处。  相似文献   
62.
传统监测采集水稻花粉的方法所需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不能获得安全评估模型所需的水稻花粉时空分布精度的实测资料.为此研制出一种便携式的既不干扰花粉的自然沉降,又可以实时获得当前空间水稻花粉浓度的水稻花粉图像自动采集仪.仪器以ARM芯片为核心构建的嵌入式Linux平台为基础,外部扩展了Camera、SD存储卡和步进电机等设备,满足了实验所需的基本功能.水稻花粉图像自动采集仪完全模仿人工采集花粉数据的过程,不会破坏花粉在空间的分布情况,可以准确获得水稻花粉的空间实时分布.仪器采集的水稻花粉空间分布数据完全符合了安全评估所需,丰富了水稻花粉扩散模型数据库的资料,节省了人力资源,为转基因水稻安全性监测和评估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63.
细菌降解前后小球藻热模拟生成的气、油和类干酪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比研究了枯草杆菌降解作用前后小球藻热模拟生成的气、油和类干酪根的特征。经细菌降解作用后,小球藻热解产气率提高了2.09倍,热解产气组分中烃气/非烃气比值提高了一倍。蛋白质可能是小球藻热模拟产气的重要分子来源。细菌的降解作用对于早期成因的生物气或生物热催化气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细菌降解作用可提高小球藻细胞的粗脂肪(氯仿沥青"A")含量,而类脂化合物是藻细胞热解产生烷烃的主要分子来源,因此,经细菌降解的藻细胞热解后具较高的烷烃产量。类干酪根分析结果表明,细菌降解的藻细胞在热解时更易凝胶化;细菌降解作用有利于藻细胞进入热演化生烃期,并有利于提高藻细胞的产烃性能和潜力。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螯合诱导技术和转基因技术作为强化植物吸收重金属的两种技术备受关注。文中系统地介绍了植物对重金属的解毒机理、植物的基因改良以及螯合诱导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在提高植物修复能力中的应用等有关内容,最后探讨了螯合诱导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方向,认为这两项技术不失为大有潜力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甘肃地质》1985,(Z1):163-166
一’Anabaria acuta Zhao et Qian’A.cf.gIebosata GolovanovA.tadfalis KOmarA.Undulata Zhao et Qian。Baicalia baicalica(Maslov)KrylovB.cf.baicalica(Maslov)KrylovB.capricornia WalterB.cf.minuta KomarBaicalia f.B8ish口nPf Z口multinodosa Zhao ChaieIIa cf.1impeica Shenfil Chihsfenell a f.Clavaphyta f.Collenia f.Colonnelfa f.Conophyton garganicum Komar e t a1.Gornostachia cf.10nga Schapo、ralovaGymnosolen attenuata Zhao et Qian。G.conlragosus Semikh.G.1urcatus KomarG.1evis KrylovG.cf…  相似文献   
66.
《海洋科学进展》2001,19(2):71-76
在温度为(22±1)℃,盐度为28的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NaHCO  相似文献   
67.
在温度为 ( 2 2± 1 )℃ ,盐度为 2 8的条件下 ,用不同浓度的NaHCO3( 0 ,1 0 0 ,2 0 0 ,40 0 ,80 0 ,1 2 0 0和 1 60 0mg/L)对青岛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塔胞藻 (Pyramidomonassp.)、小球藻 (Chlorellaspp .)和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closterium )进行培养。实验结果表明 ,NaHCO3浓度对 3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 ,经过 6d的培养 ,塔胞藻和小球藻的细胞浓度都在NaHCO3浓度为 1 2 0 0mg/L时达到最大值 ;新月菱形藻的细胞浓度在NaHCO3浓度为 40 0mg/L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8.
NaHCO3浓度对塔胞藻、小球藻和新月菱形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渤海海洋》2001,19(2):71-76
  相似文献   
69.
海洋微藻Chlorella sp.1061的脂类特征与分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海洋微藻Chlorella sp.1061色素、极性脂及其脂肪酸组成特点。结果表明,Chlorella sp.1061色素、极性脂及其脂肪酸组成均与小球藻属的其它藻类存在着很大差异。绿藻纲中的主要化合物,如叶绿素b、十六碳四烯酸[16:4(n-3)]和亚麻酸[18:3(n-3)]均未在Chlorella sp.1061中检测到。从Chlorella sp.1061中分离到占总极性甘油脂8mol%的甜菜碱-1,2-二酰基甘油一O-4’-(N,N,N-三甲基)高丝氨酸(DGTS),并从半乳糖脂和DGTS等极性甘油脂中检测到大量的二十碳五烯酸[20:5(n-3)](EPA)。但是一般认为,小球藻属藻类中不含这两种化合物。根据Chlorella sp.1061的这些特点,作者认为它不应该被归到小球藻属中。由于Chlorella sp.1061在色素、极性甘油脂及其脂肪酸组成特征方面与大眼藻纲(Eustigmatophyceae)中的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非常相似,因此,Chlorella sp.1061可能是Nannochloropsis中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70.
海水中铁的几种形态对海生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室一次性培养 ,研究不同形态的铁 :Fe3 + ,Fe2 + ,Fe3 + - EDTA,Fe2 + - EDTA以及胶体水合氧化铁在不同条件下对海生小球藻 (Chlorella vulgaris)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铁对小球藻生长影响的主要生物活性形式是有机络合态铁和胶体水合氧化铁 ,光诱导还原态 Fe2 + 也很重要。它们都积极促进了藻类的生长繁殖 ,其中 EDTA与铁离子结合的动力学过程并不明显影响藻类吸收铁。小球藻相对生长率的提高和叶绿素 A(Chl.a)的增加取决于铁的总量及其转变为可利用状态的速率 *和藻类的有效吸收。在不同的培养体系中 ,常量营养盐 N、P与 Fe的缺乏对藻类生长起着交互限制作用 ,其中缺 P比缺 N更能减少 EDTA络合铁对小球藻生长繁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