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7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活动强度特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通过风资料的统计和计算,对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活动强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年平均风速较小,在沙漠内部年平均风速与温度变化呈现“风热同步”现象;有效起沙风作用时间存在明显区域差异,随着风速等级的增加,其出现的频率相应减少,基本上都集中在6.1~10.0m/s之间;输沙势和最大可能输沙量,除若羌地区外,整个沙漠属于低风能环境,且存在很大区域差异,对输沙贡献最大的风速以9.0~11.0m/s为主。  相似文献   
102.
河流冲刷过程中表层床沙粗化对不平衡输沙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分析前人的不平衡输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非均匀沙河床,提出了床沙交换速率的新物理概念,计算研究了不同床沙交换速率时表层床沙的粗化过程及非均匀沙含沙量恢复饱和过程.研究表明,由于较细泥沙的冲刷率总大于较粗泥沙,因此在床面薄层内泥沙随冲刷迅速粗化,致使挟沙力降低,不平衡输沙距离较均匀沙情况大大延长.床沙交换速率愈慢,则冲刷距离愈长.  相似文献   
103.
人工示踪沙实验的原理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示踪沙实验是进行沉积物搬运研究的一咱独立方法,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人工示踪沙实验有三种主要方法(即空间积分法、时间积扮法和连续投放法),可用以获得活动层厚度、垂向和水平系数、输运率等定量参数,并进行不同输沙公式进行对比验证,在海底稳定性分析、港湾冲淤、工程措施影响评价等方面都有应用价值。通过加强实验的物理边界、沉积物活动层厚度、实验的时空尺度、充分混合状态、示踪沙加收率、沉积特搬运过程等方  相似文献   
104.
泥石流沟活跃程度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祁龙 《山地学报》2000,18(4):365-368
根据甘肃陇南等地50条泥石流沟资料,建立了判别泥石流沟活跃程度的表达式N=(A/100)(J/0.06)^0.375.F^0.4,以及泥石流侵蚀模数式E=B+0.33(A/100)(J/0.06)^0.375。  相似文献   
105.
山东荣成湾沿岸输沙率及沙嘴的演化动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山东荣成湾发育了NEE-SWW向约10 km长的沙坝,通过沿岸输沙率的计算、沙源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荣成湾沙坝的主要沙源为海底来沙和海岸来沙,其沿岸纵向净体积输沙率为15.52×104 m3/a,为沙坝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物源基础;沙嘴各段输沙率的计算及相应段沙嘴层理剖面分析,揭示了沙嘴的动态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6.
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36  
本文以福建省山区为例,在对福建省水土保持实验站、建瓯市牛坑龙水土保持试验站长期观测、实验资料深入分析对比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的产生和土壤侵蚀有重要影响,植被的覆盖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径流系数和土壤侵蚀模数;植被的覆盖度和径流系数呈负线性关系,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径流系数逐渐减小;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模数为负指数关系,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大,土壤侵蚀模数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图像识别与推移质动态监测技术,开展基于双峰型非均匀推移质的系列水槽试验.通过引入反映床面粗糙度、粘性底层特性与颗粒非均匀度η(粗细比)的综合水流强度函数Ψb、特征弗劳德数Frb,系统研究了不同水流强度与床沙组成条件下的推移质输移特性以及颗粒非均匀度对输沙率的影响.通过对关键因子的辨识与量纲分析,提出了双峰型非均匀推移质输移模式,建立了基于近壁特征因子的水流强度Ψb与非均匀推移质输移强度Φ'的函数关系.对双峰型底沙输移机理的分析表明,非均匀沙的组成特征使得η成为影响Φ'的重要参量;正是细粒对粗粒的解怙作用对粗沙运动产生重要影响,使推移质输移率与颗粒非均匀度间呈现驼峰关系,峰值对应的粗细比ηc约为3∶7.  相似文献   
108.
河流泥沙是流域降水和径流作用的共同产物,利用水文比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修正,用参证站的侵蚀模数乘以影响系数计算出其它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计算结果表明:划分后三个区域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第Ⅰ区为521 t/km2·a,第Ⅱ区为595 t/km2·a,第Ⅲ区为670 t/km2·a。  相似文献   
109.
代文 《测绘学报》2023,(5):863-863
黄土高原是地表物质交换最频繁、形态变化最剧烈的区域之一。小流域既是天然的地理单元,又是流域管理的基本单元,更是水沙治理等工程措施的重点试验单元。前人在黄土小流域侵蚀产沙机制与建模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是受研究数据和方法的限制,目前仍没有提出一套从小流域侵蚀监测到反演输沙过程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0.
沙尘暴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近70年来,中国西北沙尘暴天气总体减少,但自2021年开始,沙尘暴发生频率和范围明显增加。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是气流与地表可蚀性物质的互馈过程,因此,沙尘在源区的起动过程决定了沙尘暴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尽管目前对沙尘的运动过程进行了大量的数值模拟、遥感解译等研究,但野外实测资料缺乏,难以阐明沙尘暴期间的风沙活动强度及沙尘运动的物理机制。利用2021年1月在额济纳旗附近戈壁的野外实测输沙量和PM_(10)等沙尘资料,解释沙尘物质在源区的运动特征,阐明戈壁风沙运动机理,为沙尘源区风沙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沙尘源区沙尘暴期间风速可大于19.6 m·s^(-1),远高于同期当地国家气象站数据(_(10).5 m·s^(-1))。(2)PM_(10)浓度_(10)0 mg·m^(-3),远高于同期当地国家环境监测站数据。(3)戈壁输沙量可达_(10) kg·m^(-1)·h^(-1),最大输沙量位于地表以上0.07 m高度,这一过程导致戈壁沙尘能够远距离运动。(4)1 m高度平均粒径为0.07 mm,意味着戈壁风沙流以极细沙、粉沙和黏粒为主,PM_(10)含量可达8%,粗沙含量可达9%,运动粗沙碰撞破坏戈壁地表,导致更多的沙尘物质进入空气。(5)车辆碾压戈壁地表导致输沙率是原始地表的2倍,PM_(10)浓度增加2.90倍,PM_(10)含量增加1.29倍,说明保护原始戈壁地表不受破坏,是减少戈壁地区风沙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