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16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11.
介绍伍大华教授从虚论治老年不寐的临证经验。伍教授认为老年不寐病机总属为阴阳失调,以虚为主,虚实夹杂,可辨为心肾不交证、气血两虚证、肝郁血虚证、胃失和降证。治法以补虚为本,以养心安神、滋阴补肾、养血疏肝、益气健脾,祛邪为标,兼以降火、化痰、和胃、解郁等,杂合以治,常获良效。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2.
113.
从病因病机、证候表现、治则治法、方剂和加减变化等方面介绍葛金文教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感染的学术观点及临证经验。葛教授认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感染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病名为“寒疫”,病因以寒性疫毒为主,兼有风、燥之性;病机及证候表现以外感寒邪六经传变特征为主;治疗当基于伤寒六经理法,观其脉证,随证治之;通过典型病案分析体现基本方剂的灵活运用,处方精巧,疗效显著,可为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4.
介绍肖长江教授运用理脾祛瘀法治疗胸痹心痛临床经验。肖教授认为,胸痹心痛多与饮食不当、作息不规律、情志不舒等因素有关,病机为诸因损脾、脾虚致痹,病性为本虚标实,脾胃为发病中枢环节,治疗主张心病从脾论治,首当健运脾胃,次当行气化湿醒脾,兼以活血祛瘀,方用理脾祛瘀通络汤随症加减,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中医分期论治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腺肌病(A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 例A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 例。对照组采用地诺孕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分期论治。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及子宫体积。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2%(32/34),对照组为76.47%(26/3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子宫体积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分期论治联合地诺孕素治疗AM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6.
研究普遍认为海洋涡旋的经向运动遵循气旋涡向极地偏转、反气旋涡向赤道偏转的规律,然而,这一极性主导的传统认知在全球和区域上均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误导性.本文深入探索了涡旋经向运动的本质规律,发现涡旋的时空地转性、海表温度的热衰减以及背景流场的拖曳作用是涡旋经向偏转的主要机制,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涡旋经向偏转由极性主导是一个伪命题,得出这一结论是由于涡旋轨迹的归一化拟合存在偏差和不对称性;相反,涡旋经向偏转更多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且不受涡旋极性的影响;(2)地转调整效应对调制涡旋经向偏转起着关键作用,对于空间(时间)上的非地转涡旋,无论涡旋极性如何,均呈现出向极地(赤道)的偏转趋势;(3)影响涡旋经向偏转的物理机制与其运动方向相关,西向运动涡旋主要受到海表温度的热衰减影响,东向涡旋则主要受到背景流场的拖曳作用.深入理解涡旋的经向偏转规律及物理机制,对于实现涡旋轨迹高精度预测,以及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7.
总结李春红教授运用“六经病欲解时”思想治疗不寐的临证经验。李教授认为,“六经病欲解时”是疾病加重或向愈的关键时间节点,是临床辨治不寐的有效抓手,其精髓在于通过“时间节点”快速定位病变经。李教授指出,不寐的发生是三阴三阳开阖枢转化失调所致,其确立精准定位六经、开阖转枢气机的治疗方法,以伤寒经方加减化裁,对于本病多经合病的情况选择分时服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观察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治疗频发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 例频发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治疗组予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头痛指数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脱落3 例(其中治疗组1 例、对照组2 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7%(30/31),对照组为93.33%(28/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头痛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疗法治疗频发性紧张型头痛较常规针刺疗效更佳,可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9.
刘雨  徐康  王卫强  谢强  王玉国 《海洋与湖沼》2021,52(5):1104-1114
上层经向翻转环流(shallow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SMOC)主导热带-副热带上层海洋水体交换,对海洋物质输运和热量交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7套海洋再分析数据产品,本文主要探讨了印度洋SMOC的冬夏季节变化及其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印度洋SMOC主要由南半球副热带环流圈(southern subtropical cell, SSTC)和跨赤道环流(cross-equatorial cell, CEC)组成,并且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风期间, SSTC和CEC均为表层南向输运,表层以下北向输运的逆时针环流结构。冬季风盛行时, SSTC仍维持逆时针结构,但环流中心南移且深度加深,强度弱于夏季;然而, CEC却转向为表层北向输运,表层以下向南输运的顺时针环流结构,其环流中心位置与夏季接近,环流强度与夏季相当。这种印度洋SMOC冬夏结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由风生环流主导, CEC冬夏季节环流方向反转是北印度洋冬夏季风转向的结果,而南印度洋信风的季节性位移和强度变化是SSTC强度和位置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0.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虽然教材中许多插图已经设计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图、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局限于此,而应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