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409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178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1493篇
海洋学   24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陶一川  姜鹏 《地球科学》1995,20(3):314-321
从地质固体系统与流体系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能量流、物质流的观点,系统地论述了建立烃类运移主要控制方程,即烃水两相拉格朗日型异常地层压力方程和饱和度方程,研制了开发了烃类运移数值模拟系统,阐明了该耦合系统的要素功能和求解方法,提供了改善系统模拟精度的措施,最后介绍了该模拟系统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某测线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2.
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气运移二维二相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土芝  刘鹏生 《地球科学》1995,20(3):322-327
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实际上是油(气)水饱和度知疏导层的变化过程,盆地中油(气)二相流动问题的研究就是对这一过程的定量描述,本项研究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考察压实作用造成骨架变形来推导新的二维二相流动方程,它容描述异常压力演化与二相流动于一式,在模拟方法上采用有限分析的数值方法,这应用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展示了该区异常压力、含水饱和度弥散状扩散效应以及流速场在地质历史时期动态模拟演化特征;指出了该  相似文献   
113.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量测,加上室内地形图上的量测和分析,论证和推出了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峡谷为世界最大的峡谷,平均深度在5000m以上,最深达5382m;切刻在青藏高原东南斜面上的大峡谷长度达496.3km,围绕南迦巴瓦峰的核心段峡谷长度也在270km,V形多曲折的峡谷谷底宽在80~200m之间。无论从深度上和长度上,都要远远超出世界著名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峡谷和中国金沙江虎跳峡谷。它也是世界最高的峡谷。通过对大峡谷的考察探险,无论在自然科学和生产实践上,都已取得重大研究进展,如大峡谷作为高原主要水汽通道的发现和论证;峡谷形成的构造解释;峡谷中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生物资源,它们的特殊性和开发论证等。  相似文献   
114.
异常压力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23,自引:2,他引:123  
杜栩  郑洪印 《地学前缘》1995,2(4):137-148
随着油气勘探活动的不断加深,国内外相继发现了许多异常高压油气田。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发现超压盆地180多个,其中160多个为富含油气盆地。异常高压油气田约占全球油气田30%左右,因此,对异常压力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异常地层压力的概念、特征及分类;详细论述了异常压力的成因,即烃类生成作用、欠压实作用、液态烃类的裂解作用、粘土矿物的后生成岩作用、构造作用、温度变化等;系统阐述了世界典型含油气盆地的超压形成机制、超压体系中油气初次运移机理以及超压与油气分布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五种超压油气藏成藏模式,即:(1)位于超压体系中的低渗超压油气藏;(2)位于超压层系中,以礁灰岩(或浊积砂岩)为储层的高压油气藏;(3)位于超压带上倾方向,以退覆三角洲平原和分流河道砂岩为储层的常压或过渡带超压油气藏;(4)位于超压带上、下部的超压油气藏;(5)位于远离超压体系的泄压区常压油气藏,本文对指导、加深新老油气区勘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5.
湖南通道"百里侗文化旅游长廊"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洪  黄静  李树棋  刘艳 《热带地理》2007,27(5):466-471
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通道侗族自治县是中国侗文化的典型代表。通道县侗族民居、侗族建筑、侗族民风民俗种类丰富,特色鲜明,保存完整,为通道县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文中客观分析了湖南通道"百里侗文化旅游长廊"开发的竞争优势和不利条件,从空间结构、开发定位、开发方向、开发重点、区域合作、侗文化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湖南通道"百里侗文化旅游长廊"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16.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的侏罗系—古近系储层是柴北缘地区的重点勘探对象,通过对采自该区7口典型钻井中的储层岩心样品进行流体包裹体分析,揭示了油气运移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根据储层含油气包裹体丰度的差异,认为冷湖地区并不存在从五号→四号→三号构造的顺层油气运移指向,油气主要自昆特依凹陷呈放射状向构造带运移。其次,储层油气包裹体类型的差异表明,深部侏罗系储层中曾经接受过一期成熟度较低的石油充注,但规模可能有限;冷湖地区可能并不存在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原油普遍遭受过水洗降解等次生变化。最后,综合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提出本区侏罗系—古近系储层中目前所发现的油气大多为中新世后形成。这些认识为区域油气深入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7.
渗漏是严重影响堤坝安全的主要形式,确定渗漏通道的位置是进行堤坝渗漏整治的前提和基础。温度场探测堤坝渗漏的研究是其中一种较便捷的方法,但是在理论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库水和地下水存在着温度差异的基础上,考虑堤坝发生集中渗漏后,渗漏通道中的地下水与周围土体进行热量交换,造成渗流通道附近地层温度发生改变,建立起温度场对渗漏通道的反演模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地温梯度的影响,可以建立有集中渗漏通道影响下的二维热传导方程,进而以现场测井的温度数据作为边界条件,对泛定方程进行求解,最终得到渗漏通道的位置。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通过温度场反推渗漏通道参数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8.
H.  Kawakatsu  S.  Watada  白玲 《世界地震译丛》2007,(5):42-49
介绍了日本东北部俯冲带中水向地幔深部运移的地震学证据。资料表明,水在100km以上的浅部从含水的洋壳中释放出来,然后在俯冲板块顶部形成含水的地幔物质沟渠,这就是水进入地幔深部的通道。本文对寒冷的俯冲带环境中水从海洋运移到地幔深部的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19.
GMS—5多通道高温差的高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浩  余怒涛等 《气象科学》2002,22(3):329-336
本文从GMS-5红外通道探测原理出发,得到多通道亮温差DT12,DT1W随高度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的DT12,DT1W的高度分布特征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们与局地降雨概率及强度还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0.
塔里木盆地满西地区海相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满西地区是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藏的主要富集区之一,侧向运移是该区油气成藏的一个重要特征。该区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控干古隆起背景、东河砂岩优质输导层的展布以及中一新生代(尤其是晚喜马拉雅期)构造变动等三大因素。古隆起背景的存在是该区油气藏形成和富集的关键。研究表明,哈得逊古隆起及其斜坡上倾部位是满西地区油气聚集成藏的最有利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层位,东河砂岩地层圈闭和地层一构造复合型圈闭是油气藏形成的主要类型。认为满西地区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应以哈得逊古隆起及其西斜坡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