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9篇
  免费   801篇
  国内免费   424篇
测绘学   114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423篇
地质学   460篇
海洋学   259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2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中国测绘》2005,(1):14-14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认为,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尼海域的地震所引发的海啸威力之大,甚至使地球在轨道运行时都发生了震颤.并且永远改变了该地区的地图形态。  相似文献   
132.
分析大连和长海12a的海雾资料,筛选出大连地区及黄渤海域海雾的预报因子,确立了海雾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33.
香港海域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取香港海域7个水环境控制区在1988-1999年期间每月或每半月定位边疆聚样的37个水质测站,每个测站选用17个水质参数,研究香港海域海岸带水体叶绿素-a浓度及其相关因子的时空分布规律。对37个测站17个参数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香港海域东部由半封闭海湾组成的水域控制区,其赤潮发生频率较高;西部水域属于河口环境。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BOD5对叶绿素-a浓度普遍存在显著性影响,氮和光照条件在东部地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比西部海域更显著,而磷以及包括盐度,温度,溶解氧和pH在内的海洋物理化学条件在西部海域有更显著的影响。在整个香港海域,年内平均最高叶绿素-a浓度主要出现在冬末春初和夏末秋初,东部海域的年平均叶绿素-a浓度一般高于西部海域。香港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普遍存在一个8-10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4.
长江口海域新生代地层与断裂活动性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长江口海域通过浅层人工地震勘察查明,新生代地层可分为5个地震层。分别为第四系、上新统、中新统上段、中新统下段及始新统。第三纪地层自东北向西南依次超覆、减薄尖灭,上部被第四纪地层不整合覆盖。沉积基底主要由晚侏罗世火山岩系及燕山晚期酸性小岩体构成,未发现早第三纪及晚白垩世断陷盆地。断裂构造很发育,按展布方向大体可归为北东、北西及近东西向3组,皆为正断层。前两者数量多、延伸长、断距大,与同区的航磁异常构架吻合。北东向断裂分段明显,西南段为第四纪断裂,中段为晚第三纪断裂,东北段为早第三纪断裂;而北西向断裂分段不很清晰。两者的垂直位移速率平均在0.015mm/a。本文对该海域有关的几个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5.
平原水库饮用水水质净化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表饮用水水源地蓄水后水质发生变化的情况,结合平原水库工程管理和水源保护工作的实践,分析了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产生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危害,阐述了生物净化水质的机理,提出了利用生物净化水质技术,通过对生物种群结构和生物量的科学调控,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达到既能充分利用营养资源,又可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环境的理想效果,为地表饮水水源地的水质净化找到了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6.
南沙海域第三纪生物礁层序构成和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平  陆永潮  许红 《地质科学》2003,38(4):514-518
南沙海域第三纪盆地生物礁油气藏勘探具有巨大的潜力。作者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精细解剖不同体系域的生物礁内部构成,建立了高精度的生物礁礁层序地层格架,并逐层进行回剥分析,表明第三系充填沉积为四幕伸展裂陷过程,进而揭示盆地生物礁层序的动态发育过程及不同时期南沙海域含油气盆地的发育状态。  相似文献   
137.
138.
139.
1996年11月9日21时56分(北京时间)长江口以东海域发生MS6.1地震, 震中位置为31°43′N, 123°04′E. 这次地震主要波及中国上海市和江苏、浙江两省, 其中长江口及杭州湾地区震感较强烈. 上海市普遍有感, 高层建筑反应强烈. 刘昌森等对这些地区作过研究(刘昌森, 金胜, 1998;刘昌森等, 1999). 此次地震还跨过海域, 波及到彼岸的韩国境内, 也是高层建筑反应较强. 本文记述了该地震对韩国的影响, 并与华东地区进行对比, 勾画出统一的等震线图.  相似文献   
140.
黄海、东海海域出海气旋发展过程中尺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M5中尺度模式对1999年6月两个出海气旋发展过程进行 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的气旋出海后移动路径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在数值模拟基础上重点讨 论了出海气旋发展过程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的分布及其演变情况. 气旋出海后在气旋中心区 南方和东方存在负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区. 出海气旋的东移和发展,其前方强大正热通量区 的存在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