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54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81.
作为一种在大气中普遍存在的碳质气溶胶成分,黑碳因可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而备受关注。对海洋大气黑碳沉降的深入认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海洋碳循环过程。目前对中国近海和海岸带大气黑碳沉降的研究工作少且零散,相关研究数据不足以探求其规律。对该区域近20年来已报道的大气黑碳数据进行系统梳理和再分析,利用整合的数据集成估算沉降通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评述了目前黑碳的源解析方法并评估了该区域大气黑碳的来源,对未来近海大气黑碳研究作了展望。结果表明:(1)中国近海和海岸带陆域大气黑碳浓度平均值分别约为1.95±1.28和5.05±2.62μg·m–3,具有显著的人为污染特征,由北向南,海岸带陆域黑碳浓度近似呈“V”形分布,最低值位于南黄海沿岸,而近海区则大致呈递减趋势;(2)中国近海和沿海陆域大气黑碳的总沉降通量分别为413.2±137.1和1422.7±721.1 mg·m-2·a-1,以湿沉降为主,南北差异明显,主要受控于降水过程和陆源排放强度;我国近海黑碳大气沉降量可占全球海洋黑碳总沉降量的16%;(3)化石燃料源贡献了中国海岸带大气黑碳总排放量的...  相似文献   
882.
福建近海砂矿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已发现各类近海砂矿10余种,初步探明具有工业价值的有回填用砂(建筑用砂)、石英砂(型砂、玻璃砂、标准砂等)和稀有、稀土砂(锆石、钛铁矿、金红石、独居石和磷钇等)9个矿种,各类矿床(点)42个,成因类型有海积、风积、冲洪积和洪积等。近海砂矿主要分布在闽江口及其以南近海地区,是福建极为重要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883.
基于混合坐标海洋模型(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HYCOM)再分析数据研究浙江近海对2015年第9号台风"灿鸿"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响应,并利用卫星遥感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数据验证了HYCOM再分析数据的合理性。结果显示,"灿鸿"在浙江近海引起了较强的近惯性运动,最大流速约为0.4 m/s。台风"灿鸿"引起的近惯性能量在300 m以深海域较强,其衰减的e折时间尺度约为4-12 d。"灿鸿"所引起的SST变化约-3--1℃,降温过程持续约7 d;同时在近岸海底引起了增温,最大温度变化幅度为10℃左右,持续时间也约为7 d(浙江近岸)。经过分析,本文认为近岸海底的增温是由台风引起的次级环流和台风引起的强混合共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884.
基于科考船的海洋调查是获取海洋变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式,是孕育海洋科学原创成果的基础。2009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实施情况表明,研究项目所需的海上调查“船时”和观测数据得以共享,但不同年份之间同一海域的站位设置及其观测方案变化较大,缺乏相对固定的调查断面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成效,加强海洋过程的长期变化规律研究,自2020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规划设置了34条固定调查断面,其中10余条固定断面调查要求已在随后的年度申请指南中发布。基于顶层设计思想提出的固定调查断面遵循了“突出重点、承前启后;科学引领、绩效为本;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设置原则。其中,近海固定断面以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水平较高、陆海相互作用强烈、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干扰、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海域为重点,聚焦近海生态系统健康与服务功能维持、陆海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效应等关键科学问题;深远海固定断面则以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与我国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关联紧密、海洋防灾减灾需求强烈的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海域为重点,聚焦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极端海洋环境与生命过程等关键科学问题。文章详细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