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第二亚欧大陆桥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但各国对其走向有着不同的见解和主张。本文概述了第二亚欧大陆桥各种走向的有关问题,并强调对其沿线环境灾害必须重视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2.
分析连云港旅游地质资源诸如俊秀的山峰、奇特的岩石造形、洞穴、飞瀑、海岸地貌等的形成及特点,并评价该区旅游地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08,(12):6-6
日前,经鲸类研究专家鉴定确认,在江苏近海海域发现的鲸是首次在我国大陆海域发现柯氏喙鲸。今年10月10日,江苏连云港籍一艘渔船在作业时,一头鲸被渔网意外缠住,发现时已经死亡,后被拖运回连云港赣榆柘汪码头。连云港海洋博物馆获知信息后派出有关专家对这头鲸的实体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4.
面向对象的连云港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云港海岸带为研究区,基于1978年和2010年两期Landsat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土地利用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过程;面向土地利用变化基本单元,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初,该地区的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和盐田,共占研究区面积的67.14%;32 a间共有37.17%的土地发生了变化,盐田和耕地面积快速减少,水产养殖区和工矿企业用地快速增加,有限的林地资源在减少,滩涂围垦达面积46.55 km2,土地利用程度加深;变化的土地中,38.95%由经济结构调整驱动,发展潜力大;27.75%由政策驱动,存在诸多的社会和生态问题;20.49%由政策或者经济结构调整与生产力水平共同驱动,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12.81%的土地由政策、人口及经济发展共同驱动。连云港海岸带土地利用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研究对连云港市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ECOMSED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连云港港口海域岸线变化对纳潮量的影响,计算了岸线变化前后港域的纳潮量。结果表明,岸线变化后港域的大潮纳潮量变小,中潮和小潮的纳潮量相对于岸线变化前略高。断面潮量变化表明岸线变化后港域纳潮量减小,纳潮空间配置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连云港海域的紫菜养殖遥感监测对于规划紫菜养殖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50m空间分辨率的海洋一号C卫星(HY-1C)海岸带成像仪(Coastal Zone Imager, CZI)数据,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人工目视解译,获取了2018年10月-2020年4月连云港沿岸的紫菜养殖遥感监测面积,并分析了紫菜养殖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连云港紫菜养殖区主要分布于海州湾和连岛附近海域;养殖区自9月至次年5月在CZI图像上可见,紫菜养殖遥感监测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1-2月其遥感监测面积通常达到一个养殖周期的最大值,3月初面积迅速减少;基于CZI影像的2019年度遥感监测面积为123km2,2020年为160km2。建立HY-1C与哨兵二号(10m)、高分一号(16m)和Landsat-8(30m)监测结果的线性模型,以Google Earth影像目视解译的紫菜养殖区遥感面积作为真实值,并将哨兵二号监测值转换为真实值。换算成真实值的2020年度紫菜养殖区真实面积为94km2,较2015年度的42km2增长了一倍多。本研究展示,CZI可用于紫菜养殖区的业务化观测,本文同时建议,利用其1-2月份的多期遥感影像监测结果作为年度紫菜养殖区遥感监测面积的基准。  相似文献   
17.
连云港海区养殖优质条斑紫菜原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条斑紫菜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生育期的生长、发育要求,通过对我国沿海主要海区11~4月的海温、雾、风向、降水量及雨日和海区底质状况分析,得出连云港海区养殖条斑紫菜的客观条件比其他海区优越,所养殖的条斑紫菜品质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海岸带弱透水层孔隙水的盐分来源与演变机制,在连云港海州湾钻探采集了4个钻孔的粘性土柱,采用压榨法采集孔隙水,测定了孔隙水化学-同位素组分,建立了二维剖面孔隙水全新世以来的溶质运移数值模型.由陆向海孔隙水的总溶解固体由0.9增加到41.4 g/L,垂向上浅层高、深层低.孔隙水Cl/Br比为170~533(均值267),87Sr/86Sr比值为0.709 3~0.711 6,Cl-与δ18O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孔隙咸水为海相成因,同时还受到硅酸盐矿物风化和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全新世弱透水层孔隙水为10~5 ka BP海侵时期的古海水,向下入渗造成更新世孔隙水咸化.4 ka BP海退后,孔隙水接受淡水补给,但古海水并未被完全驱替.近海岸处孔隙水受持续蒸发影响而形成盐水.数值模拟表明海侵-海退事件是控制弱透水层孔隙水盐分演变的主要因素,海侵时海水以“指状”模式向下入侵,造成了咸淡水的不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9.
连云港近岸海域潮流垂直结构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勇 《海洋通报》2012,31(4):391-396
根据连云港近岸海域夏冬季多站同步连续实测潮流资料,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潮周期潮流垂向分布特征,并对实测潮流资料进行了准调和分析,进一步计算潮流椭圆要素,据此分析了潮流性质、潮流椭圆旋转率、最大流速流向及到达时间的垂向分布.结果表明,连云港近岸海域实测各层潮流在垂向上和季节上具有一定的差异,通常表层潮流最强,底层潮流较弱,夏季表底层大小差异比冬季明显.潮流性质属正规半日潮流,表征潮流性质的日潮流与半日潮流比值随水深的增加而变化,夏季表底层变化比冬季大.最大流速大小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夏季比冬季变化显著.最大流速方向随深度变化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底层最大流速到达时间比上层早,日潮流比半日潮流变化大.  相似文献   
20.
7月11~15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在江苏省东海县组织召开了"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及通井洗井技术研讨会"。国内钻探工程领域资深专家及有关科研院所、生产协作单位共计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