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在所建潮流场的基础上,本文采用ADI法格式对连云港西大堤建成后的水质变化、排放量的改变及污染物入海源强削减量进行预测,从而为连云港海域的功能区划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2.
耗散结构视角下连云港港城系统演进机理及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山  潘婧  季增民 《地理科学》2011,31(7):781-787
从耗散结构的视角,港城系统是以外部自然与社会经济环境为支撑,以港口系统与城市系统时空耦合为基础的耗散结构系统。分析其演进历程,港城系统通过大小"涨落"向着有序、高级方向发展,运用综合发展度从时间序列纵向评价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运用系统熵从要素构成横向测度系统有序状况;对比分析两者演变规律,综合发展度和系统熵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通过解析系统熵结构,进一步探究和理解港城系统发展的演变机理,港城系统有序发展本质是港城系统及港口系统、城市系统的负熵流输入。结合江苏省连云港,对1996~2008年29项指标377个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合并成开放程度熵、社会实力熵、设施环境熵和经济实力熵,得出引发连云港港城系统涨落的负熵流输入时间与输入方式,在理论上总结了港城系统有序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103.
为满足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需求,解决海陆过渡区的基础地质问题,在统一编制1:25万重力异常图和磁力异常图的基础上,分析日照—连云港地区主要断裂的重磁异常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郯庐断裂沂水段、桑墟—连云港断裂、东海—赣榆断裂的重磁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 昌邑—大店断裂是郯庐断裂沂水段的主断裂; 作为苏鲁造山带的南部边界,桑墟—连云港断裂控制了基底、地层和岩浆岩的分布; 东海—赣榆断裂将苏鲁造山带分割为南、北2部分。这些新认识为日照—连云港地区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连云港赣榆港区水下地形测量工作,结合以往采集数据分析,阐明了赣榆港区的水下地形变化趋势及周围地貌特征。研究区海底地形总体呈东—东南倾斜的趋势,地形变化较缓,以赣榆港航道为界,南部从柘汪河到龙王河口等深线较平直,由陆向海呈阶梯状分布,水深从0 m一直缓慢加深至-10 m,平均坡度<1‰,近岸主要为沙泥滩,泥滩位于龙王河口以南,受河流及沿岸细粒物质大量补给和潮流作用为主的海洋动力控制,淤积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5.
朱传耿  刘波  李志江 《地理研究》2009,28(3):716-725
在对国内外港口—腹地相互关联研究文献综述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计算港口—腹地经济关联发展的均值关联度,对1990~2005年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关联发展效应进行定量研究,并对影响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关联的驱动要素进行定性分析。主要结论有:连云港港口—港城关联发展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连云港港口与淮海经济区中的苏北、鲁南、皖北和豫东4个板块之间的关联度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即皖北和豫东保持稳定、鲁南整体下降、苏北缓慢上升;连云港港口与淮海经济区一体化进程在关联发展总体趋势较强的基础上推进,但具有明显的弱化倾向;自然条件与区位、基础设施与交通、经济水平与政策、腹地一体化程度是影响连云港港口—淮海经济区关联的主要驱动要素。  相似文献   
106.
连云港西大堤工程后港区自然环境变化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连云港西大堤工程建设前后水文、泥沙和地形等自然环境现场调查资料的比较,对连云港由海峡地形变化成海湾地形以后,港内水域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不仅为连云港深水港的扩建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亦为淤泥质海岸港口工程大规模人工改造后的自然环境研究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107.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全长10800千米,它以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及欧洲铁路为陆上桥梁,横贯亚欧大陆,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根本改善了亚欧内陆国家和地区交通运输条件,使我国和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使连云港这一东方桥头堡在全国沿海港口中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也使其发展需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连云港与新亚欧大陆桥西桥头堡鹿特丹的深入比较研究,找出两者相似性和差异性,汲取后者成功发展的经验,并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已成为连云港国际性港口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一、鹿特丹—连云港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8.
海底航道安全与海洋环境相关,随着海洋调查观测技术的进步,航道观测信息增多,有些信息往往难以定量,如何利用这些资料评估海底航道安全日益重要。本研究在综合分析连云港海底航道安全海洋环境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航道地形环境、航道地质环境、海洋动力环境、极端事件对航道安全的影响程度,建立了连云港海底航道安全海洋环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航道安全海洋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估,依据评价结果,连云港海底航道安全海洋环境定量评价为2.63,等级介于比较安全与一般危险之间,对航道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安全评价体系建设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时序InSAR的连云港及盐城北部地表沉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连云港和盐城北部等地区的地表沉降问题,该文基于改进的多主影像相干目标小基线干涉技术,并利用多时相ALOS PALSAR和Radarsat-2干涉影像研究该地区的地表沉降。研究表明,虽然2007—2011年连云港及盐城北部地区整体地表状态相对稳定,但在连云港沿海地区和盐城市区存在明显沉降,最大沉降速率高达-80 mm/a;2012—2015年连云港市与盐城市北部地表沉降明显加剧,连云区和赣榆区持续发生沉降,灌云县、灌南县、响水县以及涟水县的成片沉降形成了大范围沉降漏斗,其中连云港市和盐城北部最大沉降速率分别为-76和-81mm/a;连云港与盐城北部地区沉降速率小于-10mm/a,其沉降区域面积分别达到了1 054.49和1 492.11km2,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危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0.
连云港:昂起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连云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今后将深入实施"以港口为龙头带动、以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城市为有力依托、以基础设施为坚实支撑"的沿海开发策略,构筑大港口,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城市,服务大腹地,持续兴起沿海开发热潮,早日昂起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在服务和促进江苏沿海开发以及全国区域共同发展中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