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生境质量的城市增长边界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生态优先”理念,提出一种利用生境质量评估策略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结合ArcGIS和InVEST模型,通过综合评估生境自身及其在威胁情境下的质量,模拟各市独立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再分配及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三类建设用地扩张情景,分别划定2024和2034年的长三角地区城市增长边界。结果表明:研究区生境质量总体呈南高北低格局,平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密度为10 770.604元/(hm2·a),高质生境位于西南地区;根据指标再分配及一体化发展情景模拟的2024年研究区建设用地总量分别为10 583.273 km2和10 489.090 km2,2034年达到13 603.535 km2和13 252.370 km2;模拟的建设用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并向北部及环杭州湾区域拓展;建设用地指标再分配能从整体上减少建设用地对优质生境的占用,区域一体化发展则能进一步降低城市发展造成的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102.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敏  郭亚琳  李富程  王青 《地理科学》2017,37(3):464-472
基于岷江上游山区藏-羌-回-汉聚落生态位和植被生境适宜性的空间分布,借助分形和贝叶斯模型,定量刻画聚落生态位的民族属性对山区聚落生态位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岷江上游藏-羌-回-汉聚落生态位间隙度维数分别为0.949、0.942、0.890、0.960,汉族聚落生态位的高间隙度维数,揭示了山区汉族聚落封闭性特点。同时,流域内1 667个聚落生态位间隙度维数(0.946)与藏族(0.949)相似,表明藏族聚落生态位空间异质性特征能够反映整个流域山区聚落生态位空间分异程度。② 岷江上游藏-羌-汉-回聚落生态位内的植被生境适宜性指数均值分别为:2.816、2.622、2.529、2.644,说明山区聚落生态位的空间分布与植被生境相适宜。同时,流域内1 667个聚落生态位几何特征对植被生境的敏感程度(0.601)与羌族(0.610)相似,表明羌族聚落生态位的几何特征具有典型性。③ 藏-羌-回-汉聚落生态位的空间聚簇性地域分异明显、地理边界清晰,说明聚落生态位的民族属性对聚落区位、规模和形态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3.
文章概略分析了福建省茅口期的各门类生物化石的生态特征及其生活环境,并在有障壁海岸的古地理背景上恢复了各门类化石的生境位置。  相似文献   
104.
玉米气候适宜度动态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5.
特殊的地质背景与生态环境叠加强烈的人类活动,导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呈现显著的脆弱性特征。从生态系统敏感性和适应性角度出发,喀斯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境对外界扰动响应的脆弱性特征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尤其是借助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生产力、土壤水分/养分等指标揭示了喀斯特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石漠化等过程的敏感性等方面,但综合野外试验、数值模拟、数理统计等手段的生态系统敏感性定量化研究仍较薄弱。在生态系统适应性方面,虽然具有喜钙、耐旱以及石生等特性的植物种群通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自我调节能够呈现出对岩溶环境的适应性,但喀斯特生态系统对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等环境胁迫响应的适应机制仍缺乏长期的生物及理化过程研究。今后,应针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境间的正反馈机制,增强系统组分的耦合分析,加强喀斯特生态系统脆弱性驱动机制研究与定量评估,突出系统脆弱性在石漠化遏制和生态恢复重建中的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在试验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湖北省一季中稻籼改粳气候资源利用率、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风险变化,分析了湖北省一季中稻籼改粳适宜品种、适宜播期,提出了若干建议。主要结论有:(1)湖北省一季籼改粳能进一步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2)籼改粳后抽穗开花期遭遇高温热害的风险增加、低温冷害风险降低;(3)在中稻供试品种中,甬优1540(籼粳杂交)是籼改粳最适宜的品种,热粳优35、中稻1号在各生态区适应性均不如甬优系列;(4)北部地区一季粳稻播期应安排在4月下旬,南部地区播期安排在5月上中旬,能保证80%的年份抽穗一开花避开高温热害高风险期。  相似文献   
107.
基于CLDAS温度适宜度指标空间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避免站点观测数据空间插值误差,提高玉米温度适宜度指标空间化精度,本文利用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逐小时气温同化数据,基于内蒙古玉米动态适宜度计算方法,利用GIS空间分析和建模功能,构建逐日温度适宜度指标的空间化计算模型。该模型根据温度适宜度动态模型计算指定日期的"三基点"温度指标空间分布;结合CLDAS日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利用条件函数实现适宜度指标分段空间化计算。以2015年5—8月为例,进行常规气象站点误差检验,结果表明:常规站检验最大绝对误差0.156,90%的站点绝对误差小于0.1;最大相对误差36.9%,70%的站点相对误差不足8%;CLDAS数据很好的把握了5月高温、8月低温的不利影响,适宜度为0。基于CLDAS气温拟合数据的温度适宜度模型流程清晰实用,适宜度指标空间化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8.
陕西猕猴桃果品气候品质认证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条件是猕猴桃品质形成的关键环境因子。基于猕猴桃品质调查数据和加密气象观测资料,综合考虑不同物候期气象适宜度、气象灾害损失度及生产管理条件,利用模糊函数和专家打分法,建立了分物候期气象适宜度、主要气象灾害灾损度及生产管理措施影响度的气候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认证模型对2013年陕西10个猕猴桃(海沃德)种植园果品品质进行业务检验,对猕猴桃品质评价的准确率达80%,具有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广东红树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沿海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种类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生境破坏、过度开发、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使红树林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作为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红树林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维护沿海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广东省红树林资源遭受破坏的成因,并对红树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0.
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的黄海之滨,海岸线长99.6km,沿海滩涂面积约51km2。自1983年起,笔者每年都带学生到日照沿海进行专业实习。本文是作者对近20年实习资料的总结。结果发现:由于沿海的开发利用,潮间带动物的群落结构发生巨变,生物种群数量正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